物质生活
80年代的诗意浪漫,90年代的商业发展,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几年前偶然从《收获》杂志上看到这本小说,看的感觉就是震撼。里面所有的诗都非常优美动听。
主人公韩若冬出身悲惨,从小没有母爱。他父亲经常打骂他,可以说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直到他在大学里遇到了乔万利,他才遇到了自己理想中的父亲,然后爱上了老师的高中生女儿乔治,简直就是完美的化身。
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的故事非常浪漫。韩若冬每天晚上下楼看Georgie,一天给Georgie写三封信。爱情像火一样点燃了诗人。为了和韩若冬在一起,Georgie放弃了更好的大学。为了让韩若冬有个像样的饭吃,她去学校卖东西。一起私奔,Georgie在父母的压力下想和江允曼结婚,韩若冬跑到婚礼上劫持了Georgie。在乔治要离开的时候搭上了火车。这些桥,即使在当代,也是极其浪漫的。
但这一切在贫乏的物质面前只是昙花一现。生活就是物质,柴米油盐,衣服鞋子。这些东西不是靠浪漫存在的。没有这些物质的东西,活着就成了问题。
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房子,车子,漂亮的衣服,奢侈品,哪个不想要?
为了证明自己对Georgie的爱和让妻子过上更好生活的能力,韩若冬硬生生把一个浪漫的诗人变成了一个变态的商人。我终于把自己逼疯了,杀了乔治。
诗人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今天重读,还是很震惊,更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