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公***型媒体?

没有。中国的媒体都是党的媒体。政府喉舌,没有其他。当然政府不会这样说,比如想在提发展国家软实力,其实是一种自我标榜。

传媒的四种理论,即《报刊四种理论》

1、威权主义理论(集权主义理论)

2、自由至上主义理论

3、社会责任理论

4、苏联***产主义理论(苏维埃主义理论)

1、威权主义理论(集权主义理论):

产生于16、17世纪的英国,其主要目的是支持推进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在集权主义体制下,报刊可以公有或私有,但媒介控制十分严谨,政府对媒介使用者颁发特许执照并进行新闻检查是加强政府统治的工具,现在很多地方仍广泛使用。理论源头威权主义政治思想,是君主和他的政府或两者享有绝对权力的哲学.

2、自由主义理论:

18世纪最先由英国发展起来,理论来源主要是弥尔顿、洛克等人的思想著作和启蒙运动。该理论认为:报刊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真相,监督政府,同时具有告知、娱乐、销售之功能,报业主要为私有,任何有经济手段可以使用媒介的人都可拥有媒介。主要依靠"观点自由市场"实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和依靠法庭来实行媒介控制,是监督政府和满足社会其他需要的工具。理论源于弥尔顿,洛克,密尔和启蒙运动.

3、社会责任理论:

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理论认为媒介除有告知、娱乐、销售功能外,但主要将冲突提升到讨论层面,任何想表达某种意见的人都可以使用媒介,媒介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并受到社群意见、消费者行为、媒介职业道德行为的控制,所有权除政府为服务公众而接管外,主要为私有。理论源于传播革命和启蒙运动哲学的某些带有行为主义性质的怀疑.

4、苏维埃主义理论(苏联***产主义理论):

产生于前苏联,后被多国采用。该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党的专政的成功和延续做贡献;媒介的经济、政治行为受政府及监督部门控制,归国家所有受严密控制,只作为国家权力的而存在。理论源于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思想,糅合黑格尔的思想和19世纪的俄国思想.

①世界报业体系的一种划分方法,《报业四种理论》将世界报业系统分成四大类:集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和苏维埃主义,四类型的划分源于规范理论即来源于观察,而非来源对假设反复检验的理论。这四种理论大体确定了西方世界的传媒类型.所谓“报刊的四种理论”,是大众传播的四种控制观念和四种控制模式,有一定针对性,但仍缺陷明确。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就成了媒介理论发展的一个基础,这之后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但基本上是以它为参照的。所以可以这么说,这个基础不可避免有些局限性,但无疑它是重要且必要的.

中国媒体是属于威权主义理论和、苏维埃主义理论的融合。而公***媒体是属于自由至上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

如果按自由之上的标准来说,中国的电视传媒是最僵化、死板、无趣、低效的商业电视。

如果按责任理论的标准来看,中国电视传媒是直接对宣传部负责的。而不是对社会负责的传媒。

“公***性”是目前各学科讨论的热门关键词,在新闻传播领域内,新闻媒体的公***性一直备受关注且颇具争议。普遍认为,新闻媒体公***性的缺失是世界范围内的危机,但众多论述中却少有阐明何为新闻媒体的公***性。本文从公***性的界定出发,对公***性和媒体公***性进行了理论梳理,并通过对新闻媒体公***性属性的探讨,试图架构出其完整面貌。

何为公***性

何为“公”?根据《辞海》的解释,“公”的中文含义为“公***;***同”,与“私”相对。“'私’的真实内涵仅仅是指以个人生活为中心取向的占有形态和活动内容,私相对于公,只是人群集中规模的大小。公私的概念只是人的集合状态或规模状态,所指的只是一种个人与集体的相对性。”①可见“公”与“私”是一对相互定义的词,因公***性自身的流动性和相对性,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们对其进行了解读。

从政治学的观点来看,公***性首先体现为人类对自身提出的一种道德要求,即公***精神和***和美德的树立和延续。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只有公***权力被全体公民***同分享,公***活动由全体公民***同参与,公***事务由全体公民***同决定和管理,才能体现城邦和国家的最高的善,即公***利益,公民才能提升自身的德性从而获得幸福。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美籍德裔的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认为公***性是公开的、实在的、***同的。人们自由、积极地参与公***事务,行使的是“行动”,行动优于劳动和工作,更能体现人类应有的平等对话、自由辩论等权利和存在价值。

从行政学的观点看,“公***性即充分地反映公众意志、积极地回应公众要求、以一切特殊利益背后的社会普遍利益为目标取向等内容。”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张康之教授认为,行政的公***性体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不同的社会团体不同的利益阶层等之间的关系,以求在多元的利益冲突中发现***同的基点。”②这个基点最终落脚在公***利益上。

学者李明伍在《公***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中界定为“某一文化圈里的公***性即为有关该圈里成员所能***同(其极限为平等)享受某种利益,因而***同承担相应义务的制度的性质。”他把公***性的范围限定在政府(国家)与私人领域(市民社会)之间。

根据学者们的界定,笔者作出如下归纳:首先公***性是公众的,满足人的需求反映人的意志。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公***利益普遍存在却并非无主体,它必须和人联系在一起。其次,公***性是公***的、普遍的,基于个体又超越于个体利益,追求利益满足的最大公约数。第三,公***性是公开的,全体公民有知情权和参与权。第四,公***性暗含了多样性,公***空间里利益主体多元化,彼此关系错综纠葛,既有个体利益,又有团体利益和社会公***利益,政府承担着处理其中多元利益关系的责任,以此体现出公***性。

何为媒体公***性

媒体的公***性研究,是公***性这一基础性理论命题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

国外的代表性观点有哈贝马斯的“公***领域”理论。从国家-社会层面出发,哈贝马斯将公***性等同于公***领域,他指出,“本来意义上的公***性是一种民主原则,这倒不是因为有了公***性,每个人一般都能有平等的机会表达其个人倾向、愿望和信念,即意见;而是只有当这些个人意见通过公众批判而变成公众舆论时,公***性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公***性并不是实现平等、自由、民主等基本原则的充分必要条件,而个人批判性意见的自由表达才是实现公***性的必要条件。可以看出,哈贝马斯把媒体的公***性和平等、自由、开放、民主等基本原则联系起来并建基之上,这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果缺乏对媒体公***性背后这些基本原则的探析,就无法对媒体公***性作出较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就“无力批判政治权力与垄断资本相勾结的体制弊病、市场对媒体公***性的侵蚀、表达自由和舆论监督苍白”等重大的媒体现实问题。③

从民主-权力层面出发,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汪晖教授认为,媒体公***性的实质就是民主问题,尤其是社会参与问题。对于媒体公***性的讨论不能局限于传播学领域,而应该与更深远的国家结构和政治运作方式联系起来,看到媒体公***性背后的权力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媒体公***性的本质。

从媒体-社会层面来看,潘忠党教授在《传播与社会学刊》第六期序言里表述传媒的公***性为“传媒作为社会公器服务于公***利益的形成与表达的实践逻辑”。其公***性体现为,传媒服务的对象是公众;传媒服务的平台和话语公开;传媒的使用和运作公正。这主要是从媒体的内部控制,即媒体的实践及其话语生成,和媒体的外部控制,即传媒的体制两方面来探讨的。

我国新闻媒体公***性的属性

尽管各家之言言之有理,但笔者仍认为,因公***性定义的流动性,对新闻媒体的公***性作出永恒而固定的定义是不切实际的,我们需要的是用一些属性来对新闻媒体公***性的阐述作出框定。

1.从政府体制方面看,我国媒体的所有权由政府所有,代表人民对传媒体制进行积极的、切实可行的宏观调控

新闻媒体公***性具有民主***享性。一方面媒体的公***性并不孤立存在,它必须和一些不可撼动的基本原则结合起来探讨,包括民主、自由、平等等;另一方面就媒体体制而言,它是一种公***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强调最大范围的均有和最大公约数的利益满足。

新闻媒体公***性具有适当独立性。对新闻自由的呼唤由来已久,无论中外媒体,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均不同程度地受制于政府。但就世界范围来看,新闻自由已经取得了相当进步,媒体作为政府的牛虻,其批判和监督职能日益得到发挥和重视;其自主经营权也得到一定范围的拓展。

2.从受众服务方面看,数量巨大,是媒体服务的对象,且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政治意识正在觉醒,新闻媒体公***性具有公众性

现代媒介社会已经逐渐由传者中心本位转变为受者本位,媒体服务的对象是公众,维护的是最广泛的公众利益,而公众的思考力、辨别力和批判力在逐渐增强,公民意识和要求参与社会公***事务管理的诉求也在与日俱增。

3.从媒体操作方面看,媒体的公***性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最终落实于新闻媒体的话语表达及其实践活动中

新闻媒体公***性具有公开性。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媒体的主要责任就是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外部世界变动的新闻和信息,以有利于澄清和引导人们理解外部世界,而不是使之观念混淆。新闻信息的公开性决定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新闻媒体公***性具有实践性。媒体通过议程设置、话语实践和文本呈现等具体实践活动维护和确保公***利益,“评判某一媒体对于公***利益的贡献,其在本质上参与的公***利益事件,而不是其所获得的私有经济利益。”

新闻媒体公***性具有多样性。一方面体现为利益多元化,媒体公***性是一件华丽的外衣,其背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权力利益关系,并受其制约,这引发出了“媒体为谁服务”,媒体、政府、商业资本以及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等问题;另一方面体现在新闻实务中,反映多方声音,提供背景材料。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笔者力求避免对新闻媒体的公***性作出一句话定义,而是通过对政府-受众-媒体这三大方面、六个属性的分析架构出新闻媒体公***性的表现方式。同时,虽然新闻媒体的公***性植根于一些抽象的基本原则之中,但其核心表现形式却是实践的。宽泛的基本原则为新闻媒体公***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宏观的体制为新闻媒体公***性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制度背景;而话语和文本的实践则是深探新闻媒体公***性的关键之眼。

中国的现行媒体制度下,不可能出现公***性电视传媒。目前中国既有威权主义的准入限制,有还有严苛的新闻审查和舆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