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答案····急需啊···谁能帮忙分析一下舞蹈《小城雨巷》的表演风格

应当承认,在今年春晚的众多歌舞节目中,《小城雨巷》夺冠是当之无愧的。这是因为:场景布置带来诗情画意。3D动画制作的背景大屏幕上,独具江南特色的徽派建筑秦淮夫子庙风景,漂移的粉墙黛瓦青石小桥,配上迷蒙的细雨,精致的绸伞,淡雅柔美洁白与藕荷相间的丝质旗袍,把人们带入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遐想。此其一。

其二,音乐极富情感表现力。悠扬的丝竹声,一唱三叹,娓娓道来,动人心弦;空灵的旋律烘托了艺术氛围,增强了舞蹈的感情色彩,传神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秀丽。

其三,舞蹈风格具有极强感染力。20位姑娘,手持绸伞,在迷蒙雨丝中翩翩起舞,嬉戏穿行,步态轻盈统一,舞姿同步飘逸,甚至每把伞伸出来的高度、角度都一致,既体现出演员的内在修养和理解力,也体现了整个舞蹈的内与外、神与形统一,透射出人性之美、精神气质之美。

其四,舞蹈具有文学意境。《小城雨巷》精致而富有梦幻的表现力,让人产生文学联想:想到戴望舒的诗《雨巷》,想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句,想到长桥送别的祝英台,想到孤山解囊的苏小小,从中品味到久违的诗情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作为综合性艺术,舞蹈《小城雨巷》真是“人美、景美、意境美”,无愧美的化身。这就难怪,春晚演出这个节目时,现场悄无声息,没有看小品、相声表演时的笑声和掌声;也难怪,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看这个节目都眼前一亮。《小城雨巷》夺冠,实至名归。

但是,《小城雨巷》也有缺憾:一是服装设计不太和谐。穿旗袍打绸伞与清新纯净的舞蹈氛围尤其显得不和谐。有人批评称,《小城雨巷》的舞蹈表演,“把江南的小家碧玉编成了大腿舞,弄得风尘味儿十足”。话虽很重,却并非没有道理。即便艺术加工,浓妆艳抹穿旗袍也非与恬淡清秀相宜的打扮。何况,穿旗袍跳舞,露出经练功而尤显粗壮的大腿,也确实破坏了江南女子身段姣美的小家碧玉形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败笔。

二是炒冷饭,缺少创新。虽然,《小城雨巷》在舞蹈编排、美术设计和音乐创作上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小城雨巷》是几年前的作品,曾在中国舞蹈“荷花奖”等公众关注的电视表演活动中多次露脸。在许多观众眼里,《小城雨巷》是重复演出的节目,缺少新鲜感,虽然场景布置、演员队形、服装道具、舞蹈动作也有所调整,但整个节目并非首创。这虽非节目本身的问题,但在晚会演出中艺术评价必打折扣。

正因为如此,我以为与当年的《千手观音》所体现出的对真善美和艺术完美至极的追求相比,《小城雨巷》还存在一点差距。但瑕不掩瑜,《小城雨巷》还是堪称中国现代舞蹈的经典之作。

《小城雨巷》不以场面恢弘、火爆著称,而以宁静飘逸、佳人美景为衬托,让人在一种静静而舒畅、轻歌曼舞中领略了舞之美。姑娘们目不斜视,撑伞、收伞时侧身抖水,犹如一篇意境深邃的散文诗,将江南韵味用肢体语言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个雨中奔跑的女孩到屋檐下躲雨的情节,当女孩伫立在屋檐下时,屋里伸出一把雨伞为女孩挡雨。这把伞不仅为女孩挡雨,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撑起了人与人之间一片温馨的天空,能不叫人动容吗?

它再一次告诉我们,唯“真、善、美”的艺术,才能震撼人心;唯尊重传统文化的艺术,才更容易获得认同。2005年春晚因《千手观音》而经典,2007年春晚因《小城雨巷》而添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