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的我》学霸是从小“玩”出来的
从小到大,身边总有几个那谁家的谁谁谁,被你妈用来和你作对比,他们就像是老天爷派来做参照物的,用他们的英明神武来对比你的不求上进,鞭策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而且可气的是,这些谁谁谁们像是武侠小说里的人物,打开了任督二脉,一通百通,学习和玩耍两不误。文化课那肯定是名列前茅,其它才艺也没落下,连玩个扑克都赢得你无话可说。
这些孩子,真的是智商赢在起跑线上吗?
其实另有原因。 你或者你的孩子和牛娃相比,可能就差在“玩”上了。
玩是在选择自己的爱好,也是在锻炼专注力
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不需要人教就天生会玩。玩儿的过程中,孩子们很轻易就会发现自己最喜欢的 游戏 是什么,并且乐此不疲。只要家长仔细观察,就能帮助孩子找到他的爱好所在。加以培养,也许就是下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一个孩子在玩耍时候的专注力和创造力,有时让大人都望尘莫及。三岁幼儿的专注力是九分钟,四岁幼儿的专注力是十二分钟,五至六岁的孩子正常是十五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专注的时间会见涨。
如果你注意一下身边的小朋友,会发现一种特殊情况,当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专注力时长远远高于平均值,甚至可以做到废寝忘食。
围棋国手常昊在六岁那年,看围棋赛一看一上午,连着几天后,被教练发现这个小孩儿是真喜欢围棋,吸收他进了围棋队。之后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常昊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国手大师。而他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学围棋就是玩,最开心的玩,不给下难过啊!”正是儿时的兴趣爱好,成就了他。
玩是在学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不论大人还是孩子玩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难题。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总也折不出的折纸,画不好的图画;对于大人可能是总也掌握不了的瑜伽动作,做不好的菜。
遇到难题怎么办?
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知难而退,因为这个难题不解决也罢,反正是在玩,不玩儿了也没什么;另一种是坚持解决掉问题,做到自己想做的一切。
爱好就是最好的老师和助力,因为喜欢,因为是在玩儿,所以遇到困难也不觉得难,反而成了 游戏 有趣的一个部分。
不断地接触新事物,不断地解决新问题,无形中磨炼了孩子的意志,提高了孩子的抗压能力。
玩是在学习遇到更好的自己
玩也是补充能量的一种方式。会玩的人也会自我疗愈。
书中举了个米西例子。心理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小米西在两岁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很简单,在一个空屋子里放了一个透明的箱子,箱子里是对米西有强烈吸引力的玩具,箱子外面还有一些普通玩具。米西先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拿箱子里的玩具,发现怎么都拿不出时,就去玩普通玩具。情绪稳定后,又去想办法拿箱子里的玩具,乐此不疲。
米西玩普通玩具就是在补充能量,和自我疗愈。补充能量后,又可以认真面对自己认为的挑战。
有自己的爱好所在的人,心理更 健康 。而心理 健康 ,才可以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解决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后,生活和工作就会顺应内心,心理就更 健康 。形成良性循环。
爱好让人专注,专注从事一件事让人专业,因为专注和专业让人成为专家。整个过程,让我们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玩儿的好处很多,而且越小的孩子改变越明显,得到的好处也越多。
内卷的时代,做为家长,我们缺少的可能就是一点点让孩子放心去玩的勇气。总担心会因为玩,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儿时的疯玩,才是长大后成为学霸的种子。
陈婕君的这本新书《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里也有关于职场、人际关系的建议,大家可以找来看看。正视自己的心理基因,找到那粒改变自己的种子,把自己塑造成心中的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