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和南阳争诸葛亮,那么多年过去了最后谁是赢家?
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说的那名“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要如何做解释,有的人说,如果是在襄阳,那为什么不说“臣本布衣,躬耕于襄阳”呢?我觉得提出这种说法的也是蛮有意思的,也是比较缺少常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诸葛亮是小的时候因为父亲早亡,就随自己的叔叔诸葛玄到荆州投奔刘表的,而襄阳郡是在建安十三年的时候,曹操分南郡的北部,以襄阳城为治所,设置的襄阳郡,那个时候还没有襄阳郡,诸葛亮自然不会说躬耕于襄阳。
汉晋春秋有记载:诸葛亮的家南阳的邓县,在襄阳城西的二十里,那个地方叫做隆中。我们来好好分析这句话,这个句是说,诸葛亮的家在隆中,而隆中在南阳的邓县,那么隆中自然是属于南阳。
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里,这个只是指明隆中的地理位置,说明隆中离襄阳城近,那显然是离南阳郡治所宛城很远了,靠得比较近,不代表就要受它的管辖,这个想必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有很多人说他们学过的都是躬耕于南阳,而不是躬耕于襄阳,其实没有人说诸葛亮躬耕于襄阳,襄阳说的说法是,隆中三国时期属于南阳,所以躬耕于南阳,而隆中现在属于襄阳市,所以襄阳说的说法并不是躬耕于襄阳。
而是诸葛亮躬耕地是在隆中,而如今隆中现在位于襄阳市,而不是南阳市。所以说躬耕于襄阳的说法,根本也是不对的。
有的人认为隆中在汉水南岸,为什么还会归属于南阳郡,而不归于南郡呢?不是有记载说南阳郡与南郡是以汉水为界的吗?这个说法有几个问题:以汉水为界,那个是几百年前,而秦时三十几个郡,汉时一百多个郡,郡与郡之间的交界难道会一成不变吗?
那么多出来的郡又是如何划分的呢?再者,以某某为界,也只是大概,再者,都过去几百年了,另外事实上有多个县就是跨过汉水的,而又属于南阳郡的,所以这个汉水界的说法也根本站不住脚 ,不足以反驳。
其实,南阳说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根本没有什么记载,说明诸葛亮在宛城的活动轨迹,另外,宛城此时已在曹操的控制,请问刘备如何到曹操的地盘上三顾茅庐呢?这个是很不符合逻辑的。而且卧龙岗这个地名,是极晚才出现的。
徐庶和司马徽都是颍川人,为什么会跑到荆州呢?因为中原陷入了混战,而荆州是相对比较安稳的,而且襄阳城是荆州的治所,虽然南阳郡也属于荆州,但因为与曹操的势力接壤,一直处于混战之中。
另外那些把,一看到南阳郡,就直接认定是南阳市的人,这种就无须多言了,南阳郡与南阳市是两个概念,虽然有大部份重合,但是不是绝对重合,能举出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樊城,刘秀的家乡枣阳市,都是先属南阳郡,后来在现在的襄阳市。
另外在《隆中对》还有一句话很关键,那就是诸葛亮说,天下有变的时候,可以命一名上将军(关羽)率荆州之军向宛(城)、洛(阳),只有诸葛亮身处于襄阳附近的时候,才会如此说。另外根据魏略记载,刘备在樊城,诸葛亮北上去刘备,如果诸葛亮是在南阳宛城,那应该是南下。还有,刘琮投降的时候,刘备是驻在樊城的。
当然,如果南阳宛城说,可以提出更有利的证据,也欢迎回复讨论。如果是一直强调躬耕于南阳的,那就算了,毕竟个人也赞同他是躬耕于南阳,这个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