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十二金钗判词隐含了什么意思
1、判词隐含了书中十二金钗所代表的女子的悲惨结局,以及贾府的兴亡。
2、举例:
(1)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预示了晴雯的性格风流灵巧,心高气傲,为人爽直,但却遭人毁谤,重病中被撵逐出大观园最后凄惨死去。
(2)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预示了元妃进宫二十年,她的妹妹们都赶不上她的荣华富贵,但她既无法避开宫廷内部的争斗,也无法和自己家人团聚,更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按照红学研究人员的观点,元春最后是受了家族的影响,父兄被参府邸被抄,她在宫中被赐死。
(3)宝钗黛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在曹雪芹的前80回书中,这两位主人公的命运结局还没有显露,但是专家研究推断黛玉可能在贾府被抄之前自尽而死,宝钗是在婚后贾府被抄,流落在外冻饿而死。
3、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籍贯沈阳,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迁居北京。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遗腹子 。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