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1Q84

邵华的范式,形而上的,泛意识形态的东西出现了。也许习惯了村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的读者会感到惊讶。虽然小说情节连贯,但我们还是能感觉到作者在构建书的框架时没有明确的方向。林在第一时间为自己无法翻译“1Q84”辩护时,称“村上还没想通”创作一部涵盖宗教、时空等概念的小说,确实需要触及未知领域的感受。《我没想明白》可能是作者在自我设定的轨迹中不断的失落和迷茫。无论如何,这部小说势必会成为村上的代表作之一,成为最近读者热议的话题。

记得上一次看村上的《1973年的弹球》是在夏天,还是上大学前的那个夏天。我记得很清楚,下午的天空总是下着毛毛雨,八月的北方天气特别凉爽。那本《弹球》给我带来了永生难忘的心灵净化,就像温热的白酒从我的胃里慢慢涌向我的胸膛。虽然没有俄罗斯小说那么精神,但村上的文风往往能引领读者进入质疑人生的旅程。

这部小说的内容依然是一个不落俗套的爱情故事,类似于《寻羊历险记》,关于时间、空间、身体。男女主角在一个陌生的时空无法相遇,在失去了一切可以把握的东西后找到了生活的平衡点。或许正是现代主义一直倡导的人性回归的理念,使得天吾在书末以弗洛伊德式的自我分析与父亲达成和解。这一幕感人至深。村上绕了一个大圈,用“平衡本身就是好的”这样一个形而上的观念,完成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对于爱情,书中主人公以“穿越”的方式反映了现代人的情感底线。在一个精神和肉体都麻木不仁的年代,年轻的爱情回忆可以成为最需要放弃的东西。理想的爱情包裹在五彩缤纷的外壳里,让爱情本身的意义变得弥足珍贵。这是看待爱情的另一种方式:绝对,纯粹,不可挽回。爱情就像一个“空气蛹”。“这个世界的大门是单向敞开的。”

《绿豆》开场的描写,表现了村上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循序渐进。直到绿豆遇刺的那一刻,铺垫几乎天衣无缝,堪称经典侦探小说的背景介绍,比如《交响曲小调》、《贾纳切克》等等。

《神会》中的人物结合了村上以往小说中众多女性的特征:《再攻面包店》中的妻子,《挪威的森林》中的绿孩子,《寻找羊的冒险》中耳朵是耳模的影子。这一切综合起来,让《神会》里的人物看起来并不突兀,而是似曾相识,让村上的读者感到莫名其妙。随着车厢里与天舞的牵手,“听风”的声音一定是从读者的耳朵里发出来的。

里面关于哲学的部分我还没看,要慢慢想。

从书中摘录几个词:

BOOK1 P59:但是面对这个申花的十七岁少女,天吾感受到了强烈的精神震撼。这和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的感觉一模一样,但是面对真人的时候,震撼感变得更强。不是爱情,不是性欲,不是这种东西。我怕有什么东西从那细细的缝隙里挤了进来,正要填满他身体的缝隙。他觉得如此。这不是在深画中创造出来的空白,而是已经在天吾的心里。是她把特殊的光投射到它身上,让它重新发光。

BOOK1 p216“所有的艺术,所有的欲望,所有的行动和探索,都可以看作是以某种善为目标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事物所追求的目标出发,正确地定义善。”

BOOK2 P171“基督正在旷野中严格修行,魔鬼要求他显个神迹,把一块石头变成面包。但是基督拒绝了。因为奇迹是魔鬼的诱惑。”

BOOK2 P175“你从内心走不出来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BOOK2 P352月亮消失后,温暖再次回到我的胸膛。就像出现在旅行者面前的一盏小灯,虽然微弱,却是传达约定的可靠信息。

天吾闭上眼睛,想到自己以后还得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对世界的结构和原理一无所知。没有办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但这不重要。不要害怕。不管前方有什么在等着他,他大概都会顽强地活在这个有两个月亮的世界里,找到前进的方向。只要你不忘记这份温暖,只要你不失去这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