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道具”

小说家往往依靠道具来创造小说的艺术美。出现在不同的作品里,风不一样,变幻莫测。艺术的艺术性,让看似普通的物件,呈现出诗意的光泽和魅力。

道具往往被小说家作为戏剧元素,参与到情节发展的过程中,甚至成为矛盾的契机和矛盾的关键。它应运而生,总是带着巧合与偶然的风格,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从而为作品增添了艺术趣味。

道具的设置和演示情节交织在一起。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命运跌宕起伏,道具时而隐晦,或引发矛盾,或推波助澜,或牵一发而动全身,或一波三折,使得叙事呈现出曲折多变、荡人心魄的特点。

道具不仅可以作为戏剧元素参与剧情的发展,也是小说家因事表达心声的手段。它并不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具体物体出现在作品中,而是作为一个符号或“小说的眼睛”。

道具作为现实与虚构的结合体,出现在小说中,有时居高临下,控制局势,操纵人物命运。

短篇小说的审美特征要求线条简洁,意象结构简单。突出一个道具(中心物)在结构中的作用,使其上升到主要位置,有助于实现作品结构形式的简约美,架子细致,浑然一体。为结构形式的简洁而突出中心道具,不仅仅是被动地维持短篇小说的格局,更重要的是以经济的方式,在较短的篇幅内,追求尽可能大的容量,做到文字丰富,意义丰富,事半功倍。突出中心支柱有利于叙事中突出与重点、简洁与丰富的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短篇小说中道具在创造艺术美方面的独特作用,比中长篇小说更加耀眼。

道具在创造短篇小说的艺术美中起着许多作用。具体应用也是千变万化的,要看题材和主题。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须是剧情的血肉之躯,而且要高度有机合理。契诃夫说:“凡是和小说没有直接关系的,都要毫不留情地删掉。如果你在第一章中提到了挂在墙上的枪,那么你必须在第二或第三章中射击它。不开枪,枪就不用挂在那里了。”小说中的道具不是受主观随意性影响的“牵线木偶”,可以来来去去,而是应该参与到情节的发展中,是作品整体统一美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起到烘托个性、创造意境、提示主题的作用。这就是道具的有机性。道具的设置也要合理,要有扎实的社会生活基础,要符合指定情境、人物独特个性和作品中人物之间特定关系的要求。

道具虽然在小说的艺术美创造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但与广阔的世界相比,根本不算什么。只有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有了真正的把握,并尽力锻炼自己的审美力和艺术表现力,才能熟练而突兀地运用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