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苜蓿菜记忆中的第二棵香菜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期待已久的春天终于成型了,我的心情也随着季节的变化,变得蠢蠢欲动。在小城的旅游景点看到的。有山有水,植被茂盛,旅游旺季。是个避暑纳凉的好地方。春天来了,在春天的旁边,在河堤的旁边,在远离村庄的田野里,在干草的缝隙里,三月的紫花苜蓿悄然绽放,露出三片花瓣圆圆的叶子,绿得无声无息。

紫花苜蓿又名三叶草、龙须菜,是春季常见的野菜。它是用苜蓿嫩茎叶炒成的纯天然绿色蔬菜,被誉为“蔬菜之王”。

据记载,苜蓿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大宛帝国带回的。从那以后,中国开始种植苜蓿。这时我想起了另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据说200多年前,宝鸡岐山人梁兴远被任命为湖北使节,他的一个侄子到梁兴远在五常市的官邸出差。梁兴远设宴招待,邀请了一些高级官员和同事一起吃饭。席间上了一道名为“龙须菜”的菜肴。梁兴元的侄子听了很好奇,就亲切地看着,用筷子尝了尝。他忍不住笑了。乡下人不屑地说:“唉,叫龙须菜,名字高贵。在我们那里,是给牛吃的苜蓿。”当时大家都很惊讶,场面很尴尬。梁兴元一看,赶紧打了下巴。据说有高官怪罪,后来派人去梁兴远老家搞调查,最后不了了之。

我的家乡渭北高原,种的是紫花苜蓿。只是过去人民公社生产队大规模种植苜蓿,不仅是绿肥,还是优良的牧草。不知道家乡的苜蓿菜是鸟类带来的,还是空气传播的。农村的荒山荒坡,草原,尤其是沟渠,麦田,到处都是。阳春三月,紫花苜蓿破土而出,很快,就全绿了,厚厚的小圆叶相互重叠,在地上铺上了一层新的绿色,就像一张绿色的地毯。叶儿是绿色的,开着紫色的花,一朵一朵,微风吹过,就像一床紫色的被子盖在绿色的地毯上,让人心旷神怡。

对于苜蓿,或许很多人都知道。

它既是一种牧草,又是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植被。我们地区黄河大堤上种了很多苜蓿。即使是这种不起眼的苜蓿,也是餐桌上的美味。苜蓿含有大量的铁和维生素。因此,可作为治疗贫血的辅助食品。苜蓿中含有的B族维生素可以治疗恶性贫血。此外,苜蓿还具有维生素K的止血作用,维生素K是人们常用来治疗胃病或痔疮出血等疾病的。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农村没东西吃,家家户户吃个饭都发愁。紫花苜蓿是山村居民的救命食物。震惊过后,人们到野外去掐苜蓿菜回家充饥,发明了苜蓿馒头、苜蓿疙瘩等食品,这些食品是用少量面粉和大量苜蓿混合制成的。

小时候虽然没有像父母一样借苜蓿维持生活,但在猎猪草的时候,我也经常捏一些苜蓿菜给老人炒,剩下的切碎混在粗生里喂猪。那时候没有青菜吃,不像现在的塑料薄膜和大棚,还有时令蔬菜。等到仲春韭菜长好了,自家菜地才有了青菜。初春的时候,他们吃的大多是腌萝卜、白菜、豆豉、腐乳之类的咸菜,每次端上碗都觉得恶心。记忆中,母亲先将苜蓿的嫩叶剪下,去根去茎,然后洗净,放入热油锅,加盐,一盘枝叶翠绿的苜蓿菜出锅,鲜嫩可口。每次吃老人炒的苜蓿,我都特别开心,像过年一样开心。

好多年没吃苜蓿了,心里很向往。雨到了,是苜蓿菜的长季节。带家人去郊外踏青,在家掐点苜蓿尝尝,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