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为何能在秦国顺利推行?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商鞅变法之所以在秦国成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首先是天时,秦国没有宗法制传统,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商鞅变法的天时不仅表现在气候逐渐变暖,更表现在秦国的制度上。宗法制是西周制度,是贵族们按照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建立世袭统治。到了战国时期,宗法制已经不能适应富国强兵的需要。因此,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成为当时各国改革的必然方向。在这一过程中,秦国的转型最顺利。
秦国建国较晚,环境的影响和生存的压力使宗法制在秦国没有形成传统。秦人在选择国君时,不是按照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而是选择勇猛之人。为了生存,秦国必须有一个好领导,还必须把为数不多的国人集中起来打仗。这使得秦国不实行宗法制,也没有分封制。这样,秦国就没有能与王室抗衡的贵族世家,相对来说更容易加强中央集权。
在选官上,秦国历来的传统都是认贤不认亲。此传统也是基于环境和生存压力。由于有这些传统,当秦国需要变法时,有才华的商鞅就被委以重任。
和秦国相比,其他六国的变法阻力都要大得多。除楚国变法失败外,其他各国虽然也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但由于贵族势力过于强大,对外来人才进行排斥,而贵族内部又任人唯亲,世袭贵族势力一直无法彻底消除,这是各国变法不能彻底成功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人和因素,也是商鞅变法成功的第二个原因:变法在打击旧贵族的同时,利用军功爵制培养了一批新贵族。
以前的秦国太弱,一直受其他国家的欺负。老秦人不甘心,全国上下发愤图强的意识非常强烈。这是商鞅变法的思想基础。加上秦孝公的重用和完全信任,商鞅才能在秦国大展自己的宏图。
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是一种按军功授予爵位的新型赏赐制度。他规定:作战时,凡是斩下敌人一颗脑袋就赐爵一级。这一规定让普通士兵看到,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努力打仗就可以晋升高位。
军功爵制的实行,极大的激发了秦军士兵的战斗欲望,打开了底层民众的上升渠道,使秦国逐渐形成一个军功集团。
商鞅变法经过了20多年的时间,特别是军功爵制的实行,在秦国逐渐形成一大批新兴的军功贵族。对君权而言,军功集团既无王位继承权,又无世袭地方行政权,对君权的威胁远远小于世袭贵族。
反观其他六国,大都是宗室贵族掌管军政大权。如果在这些国家全面推行军功爵制,反而会增强世袭贵族的势力,使他们获得合法扩充实力的途径。因此这些国家大都实行了军功爵制与世袭制相混合的政策。这就使他们的改革远不如秦国彻底。
最后是地利,秦国的地缘环境好,发展农业的条件好。
秦国地处西戎,这里是西周的发源地,农业生产原本比较发达,只是由于气候的变迁和戎人的入侵才逐渐变成半农半牧的状况。到春秋时期,气候开始好转,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多,关中重新成为农业区。且秦人通过与戎人的长期战争,向西扩张了领土,这些地区被开发成良田沃土,大大增加了秦国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