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人士怎么看待灵修

转自知乎:

作者:秦楠,心理咨询师

我的态度大概是这样的。最后一段摘录在此:

“但卡巴金本人却对“灵修”颇有微辞。在《正念》一书中,他指出,灵性的说法暗含“我比你崇高”的潜台词,因此加深而非缩小了人和人之间的隔阂。人们“因为执着于灵性上的“真理”而造成很多伤害,甚至躲藏在灵性的斗篷下,以伤害别人来满足自己的胃口。”同时,灵性的说法因为假设存在一个高于现实的世界,而可能成为人们逃避生活的借口。人们“用灵性来逃避痛苦、责任和活生生的生活,为痴心妄想火上浇油”。

灵修和禅修的区别,也许正说明了灵修最大的问题。现实的生活本就应该包括痛苦和欢乐、挫折和振作。所有的成长和进步,都只能源于对生活本身的投入,源于脚踏实地的转变。而灵修,是过高的承诺和过低的兑现,是虚构的别处的世界,是诱惑我们逃避生活的企图,是皇帝的新衣。”

但还得加一句,我对灵修压根不熟。有机会我也愿意去体验下的。

@杨铮对于一切哗众取宠、骗钱骗感情的行为,我觉得挺无奈,爱信就信吧,但是不要扯到心理学身上啊,搞得大家觉得学心理学的人都跟神棍似的说到我心里去了啊,真的已经被各种认为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神棍已经被整的晕死。还有什么一秒读心术什么的,这都什么跟…

显示全部

@杨铮

对于一切哗众取宠、骗钱骗感情的行为,我觉得挺无奈,爱信就信吧,但是不要扯到心理学身上啊,搞得大家觉得学心理学的人都跟神棍似的

说到我心里去了啊,真的已经被各种认为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神棍已经被整的晕死。还有什么一秒读心术什么的,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摔。

题目是“心理学专业人士怎么看待灵修?” 是灵修,不是气功,也不是金钟罩和十三太保,王林最多是擦边,其实压根就算不上,神棍都当不好怎么还到灵修了,别逗了。

灵修 这是维基百科的灵修概念,仅供参考。 所以呢,从这个词条题主就可以看出来,灵修压根和心理学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一种行为。

从题主的发问角度来看,应该是想问灵修中的理论和心理咨询有什么关系,因为灵修要是扯关系也只能和心理咨询扯上关系了(你无法想象灵修和心理学的测量,统计之类的关系在哪里,因为一个数据表就已经完爆了灵修了啊,灵修也拿不出来测量表啊)那这里要澄清一个问题心理咨询是心理学应用的一部分,不是心理学的全部。所以,我也只能从咨询的角度和你说说灵修这个神奇的东西。

在还没有心理学,没有心理咨询的时候,人们有了心理方面的障碍和困扰怎么办?

心理学脱胎于哲学,这无可非议,而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也是彻底从哲学中分离出去走进了科学的殿堂的时候。可是当佛洛依德、荣格,铁钦纳等等这些人都还不存在的时候,当心理学还只是古希腊哲人口中对于生命意义探讨的词句的时候,我们有了心理方面的障碍和困扰怎么办?如何破?没办法,那时候的人们在遍访亲朋无用之后就只能去求助神灵了,向牧师祈祷,向神期许,向祭司寻求神谕等等。那个时候就只能这样的啊,那么有些人就会把这些人世间疾苦的问题都收集起来,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呢?于是乎,就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太过于执着!要放下我执,一大批的追随者都高呼放下你的执着和偏见。又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太过于的看重过去丢掉了当下,我们要关注当下,关注我们自己,好,又来一批说我们要关注当下,关注此时此刻。这个时候还有人说,我们心灵上的不愉快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够和自然达成协调,我们要和自然协调起来,呼吸吐纳心自在(哼哼哈嘿?)不用说一大批的人又要和自然开始协调统一。你不能说这些人没有解决问题,他们的确是解决了不少人的心理问题,虽然有时候只是把他们从一端推到了另一端,可用过的人都说好啊!

所以呢?在没有心理学,没有心理咨询的时候。百姓的心理问题基本都是靠这样的方式去解决的,总不能是在有了心理学之后对于曾经的方法就是一味的抨击和否定吧?当然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才是正确的态度。看看最近中国的本土化心理咨询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东方文化为主基调的心理咨询流派和方法产生就能明白,对于已经过去的曾经我们要做到的是客观审视其中的成份,将好的抽离出来融合到科学的系统之内使之可以更好的去服务人们。

在有了心理学之后,我们又应该怎么去看灵修呢?

心理学诞生之后,心理咨询成型了之后,我们可以在西方看到很多人都选择了心理咨询并没有再去一味的相信上帝可以救赎他们,而是将基督教作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作为了一种信条存在。而在心理学日趋成熟的今天我们也还是能过看见各种灵修的出现,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没有用科学这面大旗将所有的灵修和伪心理学打压到底一杆扫净呢?因为心理学、心理咨询作为科学和灵修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这几乎是横亘在两者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原本就不存在有冲突的双方当然没有必要抱着一定要生死存亡的心态去看待彼此。作为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和基于宗教基础的社会文化现象与行为的灵修(我真的不好怎么去形容灵修)之间不存在真理和谬误的绝对对立,反而各有所需。

比如,在心理咨询当中,人本主义强调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访者,不要给来访者贴标签。同样的观念放到灵修中就是更加关注人本身,不执着,放下我我执。这两点其实是相通的,唯独的区别就是在于心理咨询中强调咨询师运用这些技术的时候始终保持的是一个客观的价值中立的引导者。而在灵修中,上师是希望得到徒众们的崇拜和无条件的信任,是一个指导者。这个差别很大,引导和指导,天差地别。

还有在灵修中会有牵扯到瑜伽和一些身体放松的动作学习,这个和行为疗法中的一些放松动作也是相通的。并且本身通过舒缓的音乐和适当的运动就可以舒缓人们的心情,降低焦虑,这是本身就存在的事实。

其实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来,我们对于灵修和心理学、心理咨询的认识中很多人还并不是很明确

对于心理学、心理咨询:没有正确的对待心理学、心理咨询,它们都是科学其本身就无法和灵修等去做对比,完全就不是一码事。所以,在认知清晰的状态下,灵修,心理学、心理咨询根本就不存在搞混的可能性,界限分明到异常明显。(认为是一样的你要好好考虑下你眼中的心理学是普世意义的心理学吗?顺便对于不负责的出版商对于心理学的普及工作几乎不忍直视,什么解梦、一秒读心术、一天读点佛洛依德学点心理学等这都给了一个心理学的标签,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摔)

对于灵修:有多少人内心其实是灵修=封建迷信。本身对于灵修的不够完整的了解加之对于大众论述的不思考接受导致对于灵修形成了刻板印象,会自动去等同于封建迷信,你那里有见过封建迷信这样出书办班的,早些年有的那个已经都被取缔了好不?

别再去怪罪灵修,有时候是你想要的太多了。

对于灵修的书,你可以去看、去理解、去感悟的,为什么不呢?我就觉得克氏的书不错啊,很有意思,很多的观点其实还比较受用。没叫你去全信,去批判的看、思考的看、论证的看,带着你的生活和观点去看,去感悟你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哪怕就算作为鸡汤文,这也甩出去了现在市面上的那些鸡精鸡汤好远,绝对是浓汤宝级别的!

就想我刚开始赞的答案一样,你要是看见一个灵修给你承诺这个承诺那个,骗你的钱,骗你的感情,有很大的噱头哗众取宠,这本身就是一个骗局啊,很明显啊,骗子的心那么的袒露,为什么还有人是要扑上去呢?因为这些人想要的太多却偏偏不愿意付出,这才是迷信啊,迷信抓的就是人的这一点啊。给你烧点纸钱和香灰就不用去医院掏那个几百几千的药费还能治病,这好事儿,对不起就没有的。你想要的多了,自然就有人会去骗你,因为贪的时候会看不见,也不会思考。所以别再玩弄灵修了啊,都快玩坏了。

所以,读一本灵修的书,上一节灵修的课这没什么的。唯独要明确的是你需要的是什么,这些东西不能是你精神上的拐棍,也不能是你精神上的依靠更不可能是你作为逃避世事的工具,你若是本身就想太多或者图谋不轨这别说是灵修了,什么东西都能被拉来做垫背的20出头的年纪,看佛语看多了,会不会变得与世无争、消极、失去追求未来的动力? 这个问题里我的回答也就说明了,你本身的意图和想法很重要。

这也是心理咨询和灵修最大的区别,心理咨询授之以渔,灵修有时候因为个体期望太大太过于依赖变成了授之以鱼。咨询是助人自助,帮助你找到可以帮助你自己的办法, 让你站起来而不是继续再去寻找什么借口去逃避亦或者只能通过这一种方法获得平静消除焦虑。

最后总结回答下为什么没有人指出来错误和在继续销售。

不指出来是不是因为没有错误,而是这完全是叫科学和非科学的文学类作品去针锋相对,这有多大意思?再有,读者自己也是要对自己的负责的啊,有些说法明显不靠谱的你也一股脑的相信,这你让我们怎么说?成年人对于自己的生活和世界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观和取向并且拥有正常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是基本,对于观点总是做到海绵式吸收,只是相信最后看到的,不沉淀思考还要怪书,那要考虑的是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问题。

继续在销售:作为一部不错文学作品,这些东西没什么不好的,为什么不能销售呢?鸡汤文都大张旗鼓的朋友圈、微博、人人等等出现,这些东西,相信我不会缺销路的。唯独缺的是审视的心态。

结论

作为一个学习心理学的人,我认为灵修和心理学在科学上没有任何关系!和心理咨询在科学上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PS: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呢,因为看见现在的答案都是一边倒,这不是一个问题讨论应该有的局面,而且很多都是在吐槽,王林都出来啊,大晚上的吓人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从一个客观的态度上去思考这个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我想是因为对于这两个概念都有混淆和不清楚的地方。

欢迎讨论和质疑。先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