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雨宏的“尸检成秘密”引发社会讨论

“尸检成秘密”的派生问题更当值得公众关注。

其一:权力问题。看到新闻,笔者一直在想,如果谢雨宏的父母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官员,那么办案人员是否还有坚持“尸检报告是秘密文件”的底气?在《蜗居》中,宋思明的魅力就在如此,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几乎没有他摆不平的事。小说作为现实生活的反应,其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样,根据公众的经验和过往事例,不得不有所怀疑。即便真是“秘密”,也该一视同仁。

其二:职能问题。在网易论坛,最热的一个帖子是“溺水而亡是意外,不用立案,也没有破案的压力,因此不影响零案率的产生,奖金照拿。”其中肯定有揣测的成分,但也并非毫无道理,相反,到给人一种醍醐灌顶之感。我们不排除此事的真相并非如此,但我们不敢断言所有的“尸检成秘密”中没有这样的案例,故而,如此问题很有必要寻根究底,还原真实面貌。

其三:民意问题。“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话是这么说的,可面对泱泱民意,面对公众请求的“无条件公布尸检报告”的呼声,领导置若罔闻。诚然,归根究底在于权力的不受约束,而民意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这次的“尸检报告”,最起码从目前看来,尚离民意甚远。

很明显,假如政府能够将警方的“派生问题”解决好,就不用担心有类似事件以连环的方式继续上演了。“派生问题”其实有如根基,根基不牢,才会出现瓦片坠落之象,根基牢固了,即便有问题,也能顺藤摸瓜地解决。的确,“躲猫猫”最终公布了真相,可其背后的艰辛与网民的努力,这并不是每一起公众事件都能“享受的待遇”。解铃还须系铃人,笔者期望“谢雨宏失踪案”激起的网络民意能督促形成民警办案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