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血腥浪漫中跳人的优势
十年是一个残破的篇章,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就这样孤零零地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既没有连接,也没有衔接。因为历史被抹杀了,未来成了幻想。捏造的历史愚弄了无知的青少年。除了同谋,知识分子史学家只能闭嘴。盲从和背叛比比皆是,化手为云,覆手为雨。人看不到未来,看不到明天,精神处于极度空虚、焦虑、恐惧的状态。而所谓的理想,不过是口号式的宣言。
学校的军歌嘹亮,孩子们在街头横行。称他们为“孩子”是因为他们没有资格当流氓,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氓。只是时事造就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好像有一个冉冉升起的太阳。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大家开会闹革命。他们很着急,没有时间去管它。所以钟跃民人是最闲最自由的群体,当然也成了社会的死角。没有革命,没有士兵,没有工厂。好在毛主席的那句话,“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以及当时最响亮的口号“扎根农村,干革命”。从那以后,他们就和兄弟姐妹结缘了。记得几年前有一首流行歌曲《小芳》,是一个知青扎根农村的浪漫爱情故事。苦涩中夹杂着无奈,前途和爱情不可兼得,可悲的命运无法改变。
当人类抛弃了文化、科学、历史、真诚和真理,我们还剩下什么?除了斗争,就是政治。斗争是政治斗争,政治是斗争的政治。当大脑被抽空,灵魂被重新输入同一个程序,人类社会注定是平静的,但不是足够聪明,而是足够愚蠢。
你无法选择你出生在哪个时代。选择是有条件的。相比于无所事事,钟跃民选择了下乡,以出门远行的心态踏上了征途。这段经历才是他人生的真正开始。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有着简单直接的追求和理想——媳妇和白面包子。“吃色也”是普通人的基本需求,却成了他们的最高理想。这震惊了钟跃民,并使他思考。虽然他的理性思考并非贯穿始终,但他的内心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丰富世界。
幸运的是,他终于离开了不毛之地,来到了革命的熔炉里,进行前所未有的冶炼。倔强的他在战斗中成长为铁血战士。
十年浩劫终于匆匆落幕,生活的碎片残酷地提醒人们,青春已在蹉跎的岁月中逝去,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们无法承担谋生的重任。命运之舟再一次将他们抛向人生的谷底,连呼救声都显得无声。无论是奎勇还是宁薇,悲惨的命运还是让人唏嘘。
社会变革总是伴随着经济腾飞。钟跃民仍然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到了中年,不仅有了体面的工作,爱情也随之而来。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爸爸,更是因为他本身的人格魅力让很多女人无法抗拒。然而,麻雀知道天鹅的野心吗?这不是他人生的终极理想。即使没有宁薇的不幸,他也不会在一个不逊于战场的商场里度过余生。那种毫无意义的虚伪娱乐在他身上不会有这样的魅力。
他走了,真的走了,出生了——那是他生命中的终极。
入世与出世——钟跃民作为诗人和哲学家的气质。
一直以来,我都想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钟跃民特有的气质。然而,它总是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我不知道是什么问题。钟跃民的生活很艰难,但他很安逸。他真的什么都不在乎吗?真的对什么都无所谓。每每想到这些,总觉得不甘心。听他的口气,是个不甘寂寞,舞蹈学院的人。但是,如果真的把生命当儿戏,还能报效祖国吗?目前敌军运筹帷幄,从容不迫,大有“泰山崩于前,色不变”之势。世界上有多少人能这样玩命?
仔细咀嚼钟跃民的调侃,一半是讽刺,一半是玩笑,大多是善意的,充满了一定的哲理。调侃来源于思考,不是刻意的,也不是神秘的,而是一种不经意的习惯。如果没有,又怎么能在瞬间的琴声中捕捉到那首动人的诗呢?他的诗人情怀淹没在惯常的可笑嘲讽中。“谁见过整天拿着菜刀出门的诗人?”每次想起这句话,我都会忍不住笑,但也有一些淡淡的伤感。一个划时代的诗人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钟跃民的贫嘴是北京式的。不会贫嘴的,一定不是地道的北京人。从小在天子脚下长大,懂得很多,三言两语不说是绝对没有道理的。再加上枪林弹雨从前线过来的老革命后代,谁不了解点党史军史?所以,钟跃民会说话,而且说话清晰、理直气壮、自然。这也成为了吸引女生的法宝之一。其实不光他,他的兄弟们也各有千秋。但是在每一个关键点上,我都把握不好温度,所以经常会下路,直到点燃女生的怒火,但是爱情是谈不上的。郑桐那小子终于在钟跃民的点播和全力帮助下打开了外壳,赢得了美女的芳心。
秦腔和信天游可谓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美丽瑰宝。即使在禁欲主义主导艺术的十年动乱中,也未能将其彻底扼杀。或许是因为太贫瘠而无人光顾,但大秦的腔却被反复传唱。直截了当、豪放而又略带煽动性的歌词,让一片苍凉偏僻的黄土高原,变得明亮起来。男声豪迈,女声委婉,平淡清贫的生活中有一点喜悦和渴望。在《日月星辰》中,钟跃民被这种简单却不枯燥的独特艺术所感动和沉浸
“蓝天,蓝天,蓝天,追上哪头骡子,溜去抽烟,同时驮着高粱和盐,高高兴兴回家。”
“嘿——羊肚子疼,一条毛巾。我们见面容易,说话难。”
“一个在山上,另一个在沟里。我们办不到。唉,我们一招成功了。”
来自腹部的气息,起伏,真挚。原来这些酸酸的歌也是温柔可爱,感人至深,一样贴近内心。
“因为你知道,你是慈悲的。”在苍白的岁月里,对天堂的信仰是钟跃民生活中唯一的色彩。他爱上了信天游,爱上了杜老汉,爱上了汉瓦,爱上了秦岭,一个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女人,有着哲学家的从容气质,充满了信天游。这份爱,源于他不经常流露却与生俱来的艺术情怀。
钟跃民很聪明。从头到尾,我都觉得他的气场逼人,他的英气逼人。伟岸帅气只是表象,聪明睿智才是其本质特征。这种智慧从何而来?是家庭出身,父母遗传,还是后天培养,也许两者都有。我父亲虽然战功卓著,但也曾经是秀才,他的传承在那里。而这种传承表现在他对阅读的热爱上。影片中没有给出钟跃民的参考书目,但从那些年私下流传的禁书中不难猜到。除了中国名著《红楼梦》等禁书,还有一些西方小说和哲学书籍。15世纪初,欧洲在经历了中世纪长期黑暗的宗教统治后,进入了以法国和意大利文艺大师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启蒙运动同时兴起。他们追求人权、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禁欲主义。这无疑是对当时年轻人的号召。我认为钟跃民一直倡导的契约精神也是受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启发。在推翻宗教统治的时候,整个社会最缺乏、最需要的就是法律。而法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社会变革时代,这是首要问题,也是决定社会能否平稳过渡的重要保障。因此,卢梭的契约理论是一个很好的规则。不管“天赋人权”是否成立,“祖先不能为后代立法”是否合理,钟跃民喜欢这种契约精神正是因为他的哲学思考。不会思考的人一定是庸俗的。
出门壮行,借酒吟诗,曰:“唉,岁月已过,功名未立,秀才老了,机会就来了。”连续三个清音短句极其铿锵,正是等你国的时候。嘲笑荆轲受命刺秦王而还没来得及征服就死了,如此豪迈奔放,真是疯了。在旁边拍手大笑。稀疏有什么不好?疯了有什么不好?心里有安慰。这是钟跃民的真理。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他的词风承袭自宣,一生跌宕起伏。他的诗之间的气氛是苍劲的、慷慨的、悲壮的,但他并不消沉。钟跃民能在当时的环境下背出这句话,不是一般的一代人。
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不必整天沉思默想,更不用说是禁欲的。笑着骂着,也许并不缺乏深刻的理性内涵。“世界浑浊,我却孤独;人人皆醉,我独醒。”面对高官,陈充满了知识的直爽;对儒家思想的争论真的是百家争鸣。每一次的文字都震撼人心,令人惊叹。没有人说他学到了很多,但他确实在疯狂的唱歌喝酒中肆无忌惮的展现了他独特的哲学家智慧。“男的西北有个中国,不要在西桥流眼泪。”钟跃民终于放弃了荒淫无度的奢靡生活,只身前往西方,开始了新的人生探索。我宁愿远离尘嚣和歌舞的世界,靠过去追溯现在。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思想家的坦荡胸怀?
从入世到出世,钟跃民作为诗人和哲学家的气质无需刻意解释,一目了然。
三、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钟跃民的爱情观
在整个故事中,钟跃民的爱情是主线。而正是这条主线让我困惑了很久。所谓“登峰造极,一览众山小”。球场与球场之间,我们普通人理解不了钟跃民的爱。但我不能不说,有很多偏颇的看法。
“哪个少年不擅长恋爱,哪个女孩不擅长恋爱。”和周的爱情是他们的初恋。其实他并不想摘花,但情急之下,他成了护花使者,和姑娘恋爱了,关系开始了。对小白的爱是一个似乎明白了什么的男孩的奇妙情感。这种初恋是爱情,不是爱情,至少对钟跃民来说是这样。“女生的感情永远是诗。“也许女人总是比男人早一点,所以周真的爱上了这个乖巧调皮的可爱男孩,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一开始作为一个倔强的男人,他显然不是认真的,只是为了显摆和装酷,有一个漂亮的姑娘跟着身边也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美。然而,那是一个本不该发生的吻。当《爱的种子》中的女孩第一次吻他的时候,她的心就被偷偷许下了。可惜当他知道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这个桀骜不驯,狂妄不羁的少年,不想被情绪所困。为了自由,他会不遗余力地摆脱一切枷锁和羁绊。小白爱他,这既是小白的悲哀,也是小白的幸运。毕竟那份爱是值得的。
秦岭的出现,必然导致信天游的复兴。跳动的音符,悠扬的旋律,别说生活在黄沙漫天的黄土高原的钟跃民,就连今天被大城市流行音乐包围的现代人也会被它感动。朗朗上口、直白的歌词,萦绕三天的余音绕梁的节奏,即使第一次见面也会难以忘怀。更何况秦岭就是这样一个从容的女人,有着迷人的面容,温暖的情感,理性的思考,自由的姿态。更重要的是,她与钟跃民势均力敌。就算是爱情,也应该是“棋逢对手,他会遇到有才之人”。这就是钟跃民和秦岭之间看似不相干,却符合逻辑的“短暂”爱情。对钟跃民来说,秦岭是他一生的挚爱。即使“在路上”,他也希望两情相悦的日子能越来越长。对于秦岭来说,也许钟跃民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的爱情不在红尘,在世俗意义上是短暂的。在超凡脱俗的世界里,他们的爱会永恒。但是太抽象,太残酷。我宁愿相信他们能像鱼一样“江湖相忘”,不再相爱。
如果说小白是钟跃民的错,秦岭就是直冲他心坎的强大旋风。他在飘动的信天游的凄凉旋律中迷失了自己。他漂泊孤独的心随着悠扬的旋律消散在沟壑里。“哥哥...啊...我很久以前绣过...很久以后...一起绣一对鸳鸯……”我分不清是歌词的原因还是内心的期待。他爱上了她。不伟大,不神圣。但这是世界上的真理。没有解释,没有理由。我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他们相爱的原因终究是解决不了的。比起秦岭,我更喜欢小白。也许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吧。钟跃民深爱着对方。那个大大咧咧,玩世不恭的男生,只要听到这两个字——秦岭,就像是恋爱中无可救药的疯子,让人心疼,心痛。“哥...啊...我很久以前绣过...很久以后...一起绣一对鸳鸯……”多年以后,他又听到这首熟悉的歌萦绕在心头,眉眼间流露出无比的柔情。我不得不承认——他对她的爱依旧。
每个人的情感都有一个死穴,一旦触碰,那是极其痛苦的。很明显,钟跃民死的是那个会唱《信天游》并被称为秦岭的女人。按照我的是非标准,秦岭终究辜负了他。虽然,为了换取他的自由,她赌了一辈子,但她还是无法让我尊重,甚至心存感激。相爱却不想相依,真的不应该是秦岭的选择。也许正是她的独特性牢牢地吸引了钟跃民这个一生漂泊的浪子。
而对于,原著中只给出了一个姓——高,这也让我怀疑了很久。也许,作者特别想引起人们对她的聪明的注意,所以她隐去了名字,只留下一个双关的姓。影视剧里,显然是没有办法的。如何称呼一个人高高在上,不仅尴尬,而且可笑。所以在剧中给了她一个名字——岳,买一送一,得到了一个学哲学却没有任何哲学家气质的哥哥——高启(此处不做评判)。对钟跃民来说,高月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钦佩,而是得到了足够的欣赏。我喜欢她前卫、大胆、博学的风度。虽然我小了十岁,阅历没那么多,也没那么复杂,但心思并不逊色。温暖时见热情,平静时见平静。如果钟跃民真的愿意将她心中的航船停靠在这个美丽而温暖的港湾,那将是莫大的荣幸。毕竟,高月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女人,懂得并珍惜爱情。
但是,到了戏的最后,他还是充满了丰富而热烈的感情。没有人确切知道该去哪里。
第四,美国的从前,是谁?——钟跃民的江湖义气
当我准备开始写作时,我震惊地听到詹姆斯·J·s·王去世的消息。我并没有从中感到难过,只是心情难以平复。有个朋友说:“我特别喜欢三害相权的怪人。”因为爱是干净的,所以和世界不和谐。“这胸中的怒火无处发泄,导致各种怪癖、狂想。”我只有悲伤。朋友问:“是因为他不相信世界是聋的,他没有知己吗?”一个人没有知己就该恭喜他,说明他已经爬得很高了,不是没有知己,而是知己很少。何惧前路无知己,后人自知君。“听了朋友们的议论,我还是不知所措。充满爱与嫌弃的James J.S.Wong交了朋友,但知己不多。她生命中最心爱的美人只怨恨他。钟跃民和他有些相似。现在别写了。否则这个题目的题目必须改成悼念黄哲伦。
“天笑,人间有潮。谁会赢?”英雄救美的故事似乎并不新鲜。总有新瓶装旧酒的嫌疑,但也在情理之中。什刹海溜冰场上,一个身着黑色皮制飞行员制服的飒爽少年不顾一切地拯救美女,有着自己的侠义柔情。胜利是冰场上飘扬的红旗。“自古英雄少年。”骑单骑,可以在刀光剑影中来去自如,可以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只为化敌为友。乞丐要尽自己的责任。丐帮帮主不弱。在古代革命根据地,我们消灭了几千人的军队,所向披靡。当然,如果打不过,还是要跑。这是毛主席的游击战略,鲁莽不是钟跃民的选择。我们只能惊叹于那些似乎是裂开的东西。在喜、恩、仇之间,钟跃民的至情已成为他不屈不挠精神的写意。
“不要杀麦克阿瑟,但要活捉李奇微。”这种听起来像笑话的豪言壮语只能来自钟跃民。而且我其实相信他一定有这个能力。在时空的更迭中,我感觉他生错了年代,像一个从远古走来的狂热者,醉醺醺地走遍了世界。嬉皮士的外表掩盖不了唱哭的遗风。“我横刀笑对天,我要保全肝胆!”战马嘶鸣,横刀竖剑,美国从前,是谁?军人有自己的气魄。如果你真的失败了,你就得死。
“如果你把小白带走,那就让别人把秦岭带走。”“终于,让上帝接受我了!”声嘶力竭,那是那位一生都在面对儿女情长的侠客的呐喊。不消说,永恒的爱还在我心中,瞬间变成了永久的愿望和信任。让他爱的女人得到他给不了的安宁幸福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大气,只有真正的男人才有。他们说:“爱他不一定要嫁给他。”在缠绵的感情纠葛中,他们其实享受了他心中所有的风景和善良。这就够了。
"一个正直的人是开放和泰然自若的,小人物往往是悲伤的."毕竟宁薇也是个英雄。他对钟跃民的热情几乎让闵月进退两难。古代侠客身先士卒,救民于水火,而宁蒗虽然是他走向国难的兄弟,却差点危害社会。佩服钟跃民勇于打破当打破。平心而论,我更愿意放了宁薇,让他逃走。这当然是我的狭隘。我毕竟不是钟跃民。
"波浪制造者向涛笔直地站着,手里拿着红旗."
第五,世纪末多彩的音乐运动——钟跃民跳跃而动感的人生概述。
钟跃民的一生过于漂泊和复杂,他的思想、情感、生活和事业都跌宕起伏。非常人可以经历,非常人可以接受。多重身份令人目不暇接,桀骜不驯,知青,乞丐,军人,军官,小贩,白领,囚犯,老板,反偷猎队员。这种非同寻常的经历堪比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他都是那么的合适和称职。钟跃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价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很难等俗人。战战兢兢地说出你的感受,钟跃民——一个有才华的谦卑的学者。
虽然他的青春被扔进了陕北的窑子和军旅生涯,但他还是一个读书人。强的时候也是一种“秀才老了”的感觉。既然军旅生活不是他的理想,将军一定是与他脱节了。如果真的是战争年代,他肯定不会退。和平年代的军人对他真的没有吸引力。他不一定不喜欢做职业军人,只是不忍心让生命在无所事事的岁月里默默流逝。事实上,钟跃民一点也不想出名。他只是不屑于追求官场上的虚名。他想要一个好名字。要说他没有才华,总觉得在人生的变迁中辜负了自己的才华,只有遗憾。而他本人也是慷慨大方。
“人们对自己不抱任何期望。”在拜金主义的物质时代,钟跃民的理想是实现他的个人理想。应该说他是个人主义者,或者说是自由主义者,这似乎是一般意义上的贬义词。其实他只是在寻找个人的价值取向。我很佩服他的个人主义,他对人类人文关怀的理解,他对花光所有钱的宽容,胜过某些人喊口号的承诺。凶猛敏捷的身影出没在西部的冰封荒原。即使作为隐士,他也是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回首一直是潇洒的。回家吧。没有风雨无阻。”终极追求就是没有追求,超级尘埃的诞生就是他人生的诠释。在经历了半生的自发行为后,他终于受到了命运的摆布。钟跃民一路跌跌撞撞,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最初也是最后的开始。回归自然,回归自然。
他的前半生就像他自己画的一首诗。没有痛苦和悲伤,甚至他的感情和温柔都在变幻的星空中被悄悄带走,只留下淡淡的惆怅。人生的错路除了悲伤,没有别的,就是对坎坷人生的理解和包容。
"...一个安静的湖,岸边是茂密的白桦林,深秋的白桦林色彩斑斓,秋风轻轻掠过,白桦林沙沙作响...我们的小船静静地划着,桨儿软软的,水波荡漾,林中的夜莺在婉转地歌唱...此时,你的心里没有悲伤也没有喜悦,只有淡淡的惆怅...船在远去,桨在远去,水面上的波纹消失了,带走了情感和温柔...还剩下什么?只有淡淡的,如果没有久久萦绕在心头的惆怅……”
就这样,华彩乐章在世纪末悄然无声,若无其事,轻盈地散开,蒸腾,蒸腾,经久不息。而他隐藏在其中,分散,瓦解,与它融为一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