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研究的传媒帝国大厦的建构过程的启迪
1、他们是跨越国界的,象默多克从澳大利亚起家,然后进军英国和美国,继而用卫星在天空上整合它的帝国。
2、他们大步挺进现代视听传播。如雷石东坚持不进入报业,理由是报业发展比较慢。
3、互联网成为新的一轮竞争领域。在弗吉尼亚州的杜勒斯,“美国在线”的总部里有这样一块铜牌,上面写的是--“美国在线的任务,建立全球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中介,就像电话或电视机一般,甚至更有价值。”
4、雷石东采取的步骤被称为建设国际传媒企业的三部曲:
(1)A-Acquire,就是购买,指购买和开发最好的内容;
(2)B-Brand,就是内容,指对内容进行品牌建设;
(3)C-Copywrite,指为自己创建品牌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版权保护。
5、跨国传媒大鳄进军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市场必然是中国,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的传媒业该怎么办?这不是历史而是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支庭荣的研究是一部极富针对性的传媒现代史。
在第五章“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媒介”里,支庭荣逐一介绍西方各国的媒介产业,找出西方媒介行业的特性,相比媒介大国美国,他着重分析了欧洲媒介和文化产业的弱势及其原因。他认为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文化入侵;二是欧洲的文化保守主义制约;三是欧洲各国的管制成为传媒业发展的政策瓶颈;四是欧洲未能找到独特的技术-市场模式。
支庭荣在最一章“重塑全球化分工体系”,研究了传媒业全球化的走向,他在介绍西方媒介对俄罗斯的冲击和渗透,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影响后,深入分析了世界经济、信息一体化与全球化的今天,他最后总结道:“在信息资源的全球化流通过程中,处于经济全球化主导地位的西方强势国家以其先进的媒介技术为助力,在资本力量的驱动下,在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蚕食其他国家本土的文化工业,并且因其文化输出所传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乃至时尚、风格,深刻地影响着这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认同,反过来促成不同文化向“同质化”的变迁。”他的结尾词:“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市场的开放与文化差异的缩小并不有益于世界文明和文化的丰富,而唯有经济现代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才有人类绵延不绝的历史。”此话表明了作者坚定的唯物史观。
打开支庭荣的《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研究》,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认为这部书无论于学界还是业界都是值得一读,它对当今中国迅速发展的传媒产业是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的。尽管此书史料颇丰而论述略逊,但它毕竟给学界深入、细化、全面研究西方传媒业打开了一扇大门。
2004年12月16日于暨大南湖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