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写作》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极具个性的老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在这1500字里,作家要尽力突出描写,甚至不惜夸张,这就是易科先生的“迂腐”。陈洁抓住了这一特点,选择了五个非常生动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他的不同形式的迂腐。首先是描述他的外貌。叙述者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他的肖像,而肖像的素描往往成为小说作者的第一步。从这幅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又高又瘦,背是驼的。他常年戴着一副老式圆框眼镜。他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他在校园里背着一摞书来找我们。这是易科先生服装的肖像。通过画像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外貌也体现了他与他人的不同,即外貌的“迂腐”特征。第二个材料是他的课的特点。他上课的方式也和别人不一样。他经常50分钟拿出10分钟的文章痛骂别人。作者很好地选择了这段话。她用一般材料和具体材料相结合的方法,非常有趣地描述了易科先生课堂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他经常这样开始骂人,说别人的文章“很恐怖,胡说八道”,这几乎成了每次课前的开场白。这是一种通用材料。讲这个素材让我们想起了他在每节课的前10分钟是怎么骂人的,让我们知道了他在课堂上的所有场景,所以是一个大概的素材。描述完这个素材,我马上补充了一个细节。他上课激动的时候经常用手帕擤鼻涕,但有一次拿出一双臭袜子。这是一个具体细节。把概括的材料和具体的细节结合起来,成了她向我们传达的第二个情节单元:易科老师批改作业非常认真,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这样的老师在今天已经很少见了。第四个情节是关于易科先生招待客人。他如何接待客人?不管谁来,他都会亲自去厨房,煮一大盆面放两个鸡蛋进去,亲自端给别人看着他们吃。不管吃过没吃过,不管是男同事还是女同学,总会用面条和两个鸡蛋招待客人。这是一种很真诚的“迂腐”,可见他生活方式的朴素。最后一个素材是他的“洗澡事件”,成为了这部作品最精彩、最核心的细节单元。它充分体现了易科先生的个性特征。这是一个他的专业智慧和才华与他“粗心大意”的生活方式混杂在一起的事件。他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自己辩护——用错误的判断和归谬法推理来反驳别人。他很聪明,一只脚穿自己的鞋,另一只脚穿儿子的鞋。这种聪明的迂腐反映了他生活方式的落后。这部小说似乎总是选取不同时空的五个叙事素材,作者并排写出了易科先生不同方面的“迂腐”人格特征。每种材料的时间地点都不一样,每种材料都有一般描述和具体描述的区别。无论作者选料选料多么用心,有一点。陈杰选取的每一个素材的核心都是体现易先生的“迂腐”,相当于说作者围绕一个人格元素写出了他的不同特点,相当于抓住一个点,用五个素材不断突破,不断渲染,不断描写,不断夸张,力求把这个点写透。这是一部迷你小说。从我们前面分析的陈杰选择的材料来看,有一个特点——作者在写作中选择了非常精华的材料。我们用三个属性来修饰这五种材料:新颖、独特、典型的材料。如果要用很短的篇幅写一个人,选择这样新颖、独特、典型的素材是最少的过程。一方面,这五个素材让我们觉得很新鲜,因为它们是一位老教师我们从未听说过的生活细节,他的“迂腐”性格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听说;另一方面,她让我们觉得这五个素材很独特,从他的长相到上课,到改作业,到待客,到洗澡事件。这些行为只有易老师能做到,其他老师做不到,所以她选的材料很独特。同时,这些材料非常典型,很好地概括了易科先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风格。看完这些材料,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易科先生的全部性格和人格特征。看到这里,我们就联想到他的生活,联想到形成他迂腐性格的生活环境。所以从我们之前的分析来看,为了写出活的人物,对这些作家的细节进行选择和提炼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一部短篇作品只能容纳3-5个叙事素材。在这3-5个叙述中,一定要选择最精彩、最独特、最典型的一个来安排,因为它的篇幅太宝贵了。如果我们在如此珍贵的篇幅中选择一般的素材来描写人物,那么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篇幅中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
这部作品的叙事和交流方式灵活多变,作者力求营造出一种感性的可读性。这种对材料的运用也非常值得我们欣赏。我们看到的对易科先生外貌的描写是标新立异的,不像很多对人物外貌从头到脚的描写,都是从眼睛写到耳朵再写到鼻子。作者完全抛弃了这些老套的写作方法,采用了叙述者“我”和假定读者“你”的互动叙事,完成了易科先生极具个性的形象勾勒。我们可以再读一遍——“易科先生是中文系最老的写作老师,这从他的外表就可以看出来”。“你”来了,你是作者假定的读者。叙述者说:“远远的,在图书馆的林荫大道上或月亮湖的水杉林中,一个高瘦的男人,戴着一副圆框眼镜,腋下夹着几本书,独自向你走来。这种以“我”和“你”的对话为主线的叙事,体现了叙述者非常幽默活泼的个性,同时也将一些非常冗长的肖像描写转化为快速叙事,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手法。
第二份材料,在谈到易科先生上课的场景时,采用了一般材料与具体材料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让我们充分把握了易科先生上课的整个场景,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易科先生在一堂课上的荒唐行为。一般材料和具体材料的结合构成了第二个情节单元中细节的生动性和概括性。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材料。这是作品的高潮,叙述者这样开头:“有一次我去找易科先生谈教学计划,他儿子说他洗澡了。我想我很快就会回来。”“我”等了他两个多小时才等到他,却发生了洗澡事件。他一到门口就不停地喊:“你好大的胆子!太残忍了!”过了一会儿,“我”终于想通了是怎么回事。第一人称叙事在前面,这个地方非常巧妙地变成了第三人称叙事。“原来易科先生一只脚穿自己的皮鞋,另一只脚穿儿子的皮鞋。”这样的事情是第三人称叙述者讲述的洗澡事件。这种巧妙的叙事视角转换达到了怎样的叙事效果?一方面还是让读者感受到了叙述的亲切和材料的真实,因为她说的是我亲眼所见的关于易先生的事。但是,反过来说,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我”可以去澡堂,把它的头、尾、尾全部抓起来。作者必须换成第三人称来描述她没有详细看到的洗澡事件。作者的这种变化使读者充分了解了事件的真相。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把握易科先生聪明的“迂腐”和可笑的“迂腐”的人格特征。所以,这两种叙事视角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叙事片段,在这样一个自然的片段中,有一个我们通常不会注意到的叙事角落。两种叙事视角的巧妙转换,使两种叙事方式相得益彰,因此叙事材料得到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