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电影亲爱的影评600字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主题。现实中,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还有很多像田文君和卢小娟这样的父母。

孩子不是超大的钱包,而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是你的延续。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生存的意义。

我们谁也无法理解这一损失所带来的巨大空虚感和绝望感。

只是你可以试着从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中感受到作为父母失去孩子的痛苦和绝望。

但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部电影不是关于失踪儿童父母的痛苦,也不是关于拐卖的宣传,导演的立足点应该是在伦理与法律的冲突上。

其实这是一个很棘手的点,也是诱拐背后隐藏的更大更深的隐忧。

离婚的夫妻面临失去孩子引发的两个家庭的骚动,人贩子的妻子是否有权收养孤儿,生下二胎是否是对失去孩子的背叛,为二胎出具失去孩子死亡证明的法律冲突,失去孩子对人贩子养母的感情, 找到孩子重新与亲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联系的农村妇女,得不到法律援助的农村妇女,善于钻法律空子的律师与法律的冲突,不孕不育的丈夫把责任推给妻子。 司法的灰色地带,人贩子妻子的怀孕,被埋没的副线——老师的母亲,罪犯的女儿,包括你看到的法庭,都和你平时想象的威严法庭不太一样。这些冲突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和冲突本身是令人震惊的。

有法律问题(打拐法的不完善),有伦理问题,更多的是法律与伦理的冲突。这个核心是很多好莱坞电影的核心,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点。不用说,导演陈可辛是一个文化导演,他和他的编剧想得很多,也很深刻。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思维产生的表达野心。

不幸的是,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能说任何我想说的事情。

影片几乎用了一半的篇幅讲述丢失的孩子和寻找孩子的过程,但正如导演所说,剧情真正开始是在找到孩子之后。作为一部电影,其中的冲突有趣而有力。但是塞进去的东西太多了,显得太草率了。所以在场景的最后,当赵薇饰演的李红琴因为怀孕在医院哭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啊,完了!我的反应是:我以为这才刚刚开始。

我知道这个结局的意义,但我认不出来。

影片提出了很多问题,试图做一些探索,但没有提供导演和编剧的思考。

只是路过,然后在一种奇妙的荒诞感中结束。

诚然,这个设计很精彩,但把重点放在人贩子老婆怀孕上,是有意识的伎俩。

哪怕以孩子们满嘴安徽普通话开始新生活而告终。

毕竟这是一部曾经叫《亲爱的孩子》或者《绑架》的电影。

不要为了戏剧冲突走得太远,忘记了自己原本想表达的东西。

至于编剧,细节自然动人。也不错包括后来黄波抱怨有人被骗,包括在繁杂的网线中找红绳找网线的特殊设计,包括孩子们的滑冰,孩子们对另一个世界的那种渴望甚至贫富差距,包括孩子学方言的细节(郝蕾一直想让孩子说普通话,黄波认为陕西来的孩子要说陕西话 但最终找到的孩子说的是安徽官话),包括张毅在家门口闭眼装睡被发现。

作为一个演员,我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容纳一些赞美。

黄波评价郝蕾饰演的卢小娟,“只是我认命,你不认命而已。”

太准了!郝蕾的美总有一种宿命感和伤感。

我记得她下楼的时候,黄波问她:“你觉得这孩子要过多久才会叫妈妈?”她回头,里面有千言万语,愤怒,悲伤,绝望,痛苦,怨恨,无奈。最后,她什么也没说,转身下楼了。

我记得她在那次互助会上对张仪说:“你跟卢小娟分着吃吧。”一阵沉默。沉默是最难演的,而且在影片的开头,她是一个如此渴望倾诉和争辩的女人,而在这里,她沉默了。难得留白,周围的人也没有多余的五官和线条(虽然不给特写也挺奇怪的),但是空气中有那种紧张感,直到郝蕾突然出声,裂开。她哭着说:“对不起,我把孩子弄丢了。”可以看到她嘴唇颤抖,慢慢蹲下。我理解这种负罪感,想到她在警察局打黄波耳光的那段时间,我就能深深体会到负罪感给她带来的巨大折磨。这才是她不吃不喝拒绝丈夫性要求的真正原因。她无法原谅自己,甚至无法面对自己的错误。而此时此刻,她的爆发才是她痛苦的真正爆发。

而黄波哭了,她拦住了想上前的张毅。自然地,默默地,她清楚地看了黄波一眼,慢慢地压下了心中的情绪。

让人感动的是所有这些细节和感受,都在眉眼之间。看似动作很正常,但仔细想想,却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