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光华电脑DIY回忆录之Matrox显示卡那短暂而美好的回忆
前情提要:笔者总算实现「CPU超频大业」并成功夺取精神与效能的双重胜利,但电脑跑得够快 (当然不能跟今日比) 是一回事,要如何让「灵魂之窗」看的爽快又是另一回事,继搞定CPU和记忆体后,接着电脑升级的重点,就转向正处于3D萌芽期的显示卡。
在DVI、HDMI、Display Port等数位讯号影像输出界面和LCD萤幕普及后,才开始接触个人电脑的科科们,可能很难想像在只有D-Sub界面和笨重CRT (阴极射线管) 萤幕的年代,要追求清晰且稳定的电脑画面,是多么吃力不讨好的一件事。
CRT电脑萤幕动辄需要「热机」个十几分钟,画面才会稳定下来,接着还得耗费时间拨弄难用至极的萤幕调控界面,去调整长度宽度和一堆有的没有的,还不打紧,最让人想吐血的,莫过于显示卡上或显示晶片内建、用来进行数位转类比讯号的RAMDAC (随机存取记忆体数位类比转换器) 与D-Sub线材,一旦品质不佳,你就会坐在电脑前面沉浸于「模糊的美感」,然后时间一久,眼睛就开始发出听不见的哀号。
假如显示晶片没有内建RAMDAC,可透过采用高品质的外部RAMDAC来弥补 (例如S3 968搭配晶片封装如蓝宝石般美丽的IBM RGB524 RAMDAC) ,也就算了。但是被Intel喊得很大声的摩尔定律,仿佛神谕般的告示天下「晶片都要慢慢融合在一起」,绘图晶片整合RAMDAC以降低整体成本,绝对是不可阻挡的大势,笔者使用的S3 Trio64V+显示卡也就被宣布放弃治疗了,只能去花钱去找张被公认具备清晰讯号输出的替代方案,饱受荼毒的双眼,很快的就紧盯着2D王者:Matrox的第一代Millennium。
但这张具有来自TI的高品质RAMDAC (TVP 3026-220 BPCE)、先进的Samsung “Window RAM” (拥有EDO存取模式、并内建视窗加速运算电路的改良型双埠VRAM) 的「2D王者」,价格可不便宜,印象中是「三万日币」等级,也就是起码台币六七千左右,如果当时没有老爸的私下赞助,一个已经在CPU主机板记忆体的军备竞赛中「散尽家财」的穷学生是根本买不起的。张震岳的旷世名曲「爸爸我要钱」在1998年才发行,代表笔者足足领先时代一年 (误),虽然笔者只是买张显示卡的宿舍宅男,不是买帽子和洋装给新认识女生的公子哥儿 (泪)。
当Matrox Millennium装入机壳后第一次开机载入Windows 95,那清晰度、颜色表现和拖拉视窗的顺畅度,只要看一次就永远回不去了。但讽刺的是,这张Millennium并没有陪伴笔者很长的时间,就因为肖想3D功能并改善电脑散热风流 (Millennium有点长),在1998年的夏天,被同样系出Matrox的Mystique取而代之。即使Mystique没有分离式RAMDAC和Window RAM (毕竟是低阶产品),但讯号输出和视窗效能依旧维持着无可挑剔的高水准。
后来经过好一阵子的实验,证实Matrox的3D技术真的只是聊备一格的鸡肋,1998年底,笔者痛下决心,低价购入规格已经落伍的3dfx Voodoo以一劳永逸的克服电脑不能畅玩3D游戏的宿疾,Matrox Mystique就这样跟Voodoo搭配,—直到下一波的超频歪风:在1998年,由于低时脉Pentium II产品的货源短缺,Intel一度将0.25um制程的Pentium II 400MHz和Pentium II 450MHz产品,降低规格为Pentium II 266MHz (序号SL2W7) 和300MHz (序号SL2W8) 销售,以及随着超传奇长寿晶片组440BX「Seattle」的问世,奠定了笔者的个人电脑,迈向真正第六世代x86处理器的时程。
笔者不禁回想起当年社团学弟的吐槽:你总是为了贪小便宜而升级电脑,这样对你的人生妥当吗?废话,当然很妥当呀,不妥当也得给我妥当啊。各位科科你们说是吧?
未完待续:下集「硬科技:光华电脑DIY回忆录之迈向第六世代x86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