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不识陈近南 自称英雄也枉然
“平生不识陈近南,自称英雄也枉然在”的高山仰止,还是不过一郑氏家臣的迂腐不化?《碧血剑》中张朝唐为袁崇焕写下“黄龙未捣,武穆蒙冤。汉祚待复,诸葛星殒。呜呼痛哉,伏维尚飨。”令袁的部将激动不已,武侯武穆固然功绩丰伟,但他们那种忠心报国换来壮志未酬的悲剧也已上升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种集体情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的残酷事实谁人不知,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前赴后继又可曾断绝?陈近南何尝不知郑成功的缺点,郑家的危机重重,反清复明事已不可为,但报着“鸟生鱼汤”的圣王情结和武侯武穆的悲剧情结,陈近南知其不可而为之。更何况陈近南们的反清复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自身民族文明的坚持和继续。金庸在论韦小宝中说韦身上代表了中国人适应性强和讲义气的两个优点。但中国人如果仅仅是适应性强,没有仁人志士们那种“留发不留头”的杀身成仁并执着坚韧地坚持和继续着代代相传的文明的话,那中华文明恐怕早已不复存在了。《鹿鼎记》结尾之处金庸借韦小宝之口反驳了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后来读到顾炎武的那句“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以及那句“亡国不可以亡天下”忽然发觉金庸的辩驳未免浅薄了些。王朝和国家可以被征服,但民族的文明和精神怎能被征服?捍卫集体文明的舍身取义的壮烈与九死不悔的执着又怎能被抹杀?“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台湾诸葛亮”果然有武侯遗风。故此语为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