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与各种众生——网络小说述评

一、披着网络文本外衣的传统小说

小说主线讲述了一对男同性恋之间的爱情。和大多数常规爱情故事一样,两人经历了恋爱、分手、复合的过程,但和大多数爱情故事不同的是,主角是通过网络认识的。一句不经意的问候让两人相遇;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发现在市图书馆相遇,爱情的火花从此被擦出。

目前大部分网恋小说都有一个趋势。无论是各种外在因素,还是主角内在的情感演变,作者都应该详细描述情感发展,但他却强行迎合了读者的需求,跳过了情感发展,只详细描述了两人甜蜜的日常生活。网上的说法是“送糖”。这种爱情故事不仅读起来乏味,还会让读者对小说的印象转瞬即逝,成为一般的“酷文”。

《呵呵》中详细描述了主人公许与白起相识的过程,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传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许在对待因车祸瘫痪的搭档白起时,心中难免有诸多顾忌,但考虑到对方强烈的自尊心,他在各方面都“自然小心翼翼”。白起因为上一段感情的失败,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了怀疑,而许的出现就是他测试自己是否还有能力继续“爱”下去的实验对象。这是绝对感性和绝对理性的对抗。从他们后来分手的结果来看,没有对错。许陈川离开白起,用电话叫醒了他。所谓爱情,不是一方迁就讨好另一方,而是两个人互相吸引,自然而然。如果你想牺牲,你没有遗憾。小说中的爱情观表达清晰,充满积极意义。

在人物塑造方面,文中每个人的性格都鲜明生动。以两位主角为例。许是一个十几岁就被父母放在国外的少年。身在异国,他无法习惯当地的文化习俗,感受当地的风味。因此,他总是具有使疏远大众的特征。在网络上,这种特征呈现出一种“置身事外”或“深山老林”的样子,即他不懂网络语言,也不知道如何在网络上交流。另一位主人公白起也是受家庭离异影响而疏离大众的人物。只是在面对相似的经历时,他们保持着不同的态度:许对生活是积极的,在经历了“出轨”事件后仍能回归到平时的生活;白起身心受到创伤,所以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样子。他们经历的相似和性格的对立成为这部小说的一大吸引力。冲突性格的磨合往往能给读者带来征服感和享受感,在冲突中两人的形象不断丰满立体。起初,许陈川向读者展示的是他外弱内强,甚至面对一切磨难都能忍耐;白起展现给读者的是,外表冷漠,内心更冷漠,即使失去最爱,也能保持容颜不变。但到了后期,尤其是当许发现对方对自己的感情局限在某个层面的“形式”上,也就是白起喜欢许不是,而许对白起好的时候,许内心的欲望爆发出来:“我不是救世主,我专门拯救你的灵魂。我还指望着被遮着疼着呢,最好有人给我烧水吃药……”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以前的许是一个纸一样的老好人,总是为别人着想,从不生气。此刻的爆发无疑被注入了愤怒,纸人变成了一个有自己思想和情感的立体人。在这样的“表白”下,“白起的眼泪突然滑了下来。毫无预兆,连他都没反应过来。”这一刻,即使叙述直白,没有任何修饰,读者也能感受到白起内心的震撼。白起从一个冰冷的“大神”跌入尘室,被许的“表白”弄得筋疲力尽,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凡人”。

在情节结构上,小说的故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对应三个高潮,三个高潮推动人物情绪的三次变化,整体上是循序渐进的。第一阶段是许和白起的相识。这个阶段,一开始,两个主角在字幕组相遇,在现实生活中相遇。高潮时,字幕组遭遇“抄袭”事件,两人从事件中确认了对方对自己的价值,感情萌发。第二阶段是两人的恋爱期。许陈川得知了白起的过去,沉迷于爱情的甜蜜,最终失去了自我,牺牲了自己。高潮时,白起彻底放弃了自己和爱人,惹怒了许,两人的感情也随之破灭。第三阶段,两人再次相遇,其实白起再次追求许陈川,二人亦步亦趋。与第二阶段相比,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更加克制和谨慎。高潮时,白起原谅了自己,许陈川接受了白起,两人复合了。在处理这三段的情节时,作者小心翼翼地揭示了戏剧意外,并在跳跃中与主线紧密衔接,使得整部小说既不乏味,也不局限于表面消费。

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第一,为作者设定的社会环境。小说设定的社会环境分为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网络环境充分还原了互联网时代网民的精神生活。以字幕组为例,字幕组的成立源于时下网民对娱乐生活的追求,但仅限于消费娱乐,并没有增长知识的作用。所以,当字幕组遭遇“抄袭”事件时,除了当事人的陈述,读者也可以看到,作为消费字幕组成果的受众,大多只是抱着一种“看客”的心态。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冷漠的表现。网络环境中的主角白起自然表现出冷淡的态度,这里的社会环境与人物性格相呼应。在现实环境中,白起和许陈川第一次在图书馆相遇。白起因为残疾拿不到书,许陈川帮他拿到了。白起在图书馆被歧视,动不了轮椅。许陈川又帮了她一把。况且,作为残疾人的白起,也没有其他人帮助。我们可以想象,现实世界同样是冷漠的,而能与许的热情形成反差的,正是现实的冷漠,这也成为了许吸引白起的原因。对自然环境的良好描写,可以挽救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情感表达不单一呆板,而更具文学美感:“夜晚的空气像温热的蜂蜜酒,飘着醇香...这是万物的发情期,无数植物释放激素吸引蜜虫完成交配、繁殖和遗传,永无止境。”这是主角在异国他乡久别重逢的一幕,里面没有任何心理描写,但读者却能读出两人的激动和喜悦。

《呵呵》讲究对人物、情节、环境描写的一丝不苟,不浪费一分笔墨。就算是网文,骨子里还是传统小说。

第二,未知的社会阶层

《呵呵》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现代活跃在网络平台上的一群字幕组之间。字幕组,顾名思义,是粉丝根据个人兴趣组成的团队,不以盈利为目的。粉丝做字幕只是因为对某部作品的热爱,以及由此产生的兴趣。我们在看一部外国电影的时候,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演员、导演,或者特效上,却很少有人去关注把外国文字翻译成中文,印在屏幕下方的字幕人员。作者描述了这样一群幕后工作者的生活。作者的原话是:“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上,有一个群体生活在版权的灰色地带,一个庞大而又充满争议的存在。”可见作者对这一群体的社会阶级地位有着客观冷静的判断。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最终的一点是它是否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同时期某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况。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反思可以给后人带来研究当今社会网民日常生活的资料。

在《呵呵》中,有一大段描述了字幕组如何获取片源、处理翻译、制作时间线等。,字幕组之间存在却由来已久的抄袭问题,以及一系列网络辩论下人性的美丑、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围绕字幕组的各种网络事件使我们能够窥探到,即使信息飞速发展,网络似乎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但网民的精神状态却一天比一天消沉。小说中的主人公之一白起,就是生活在网络“保护伞”下,逃避现实生活打击的代表。这也给沉迷网络,试图逃避现实问题的人敲响了警钟——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把问题放大。网络的数字化和抽象性,虽然过滤掉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想隐藏却无法隐藏的缺点,但最终还是会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暴露出来。小说中,两位主人公因爱情观不同而分手。

在字幕组,细致的分工和有序的合作,让一群生活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聚在一起,推广自己喜欢的电影和电视。冰冷的屏幕背后,团队合作精神丝毫不比现实中少。作者想描写广大网民的生活,却把起点缩小到了字幕组,既降低了收集写作素材的难度,易于掌控大局,又让读者看到了底层网民的热血,关注了字幕组这个生活在灰色地带的群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个人价值追求爱好的精神。

三、别出心裁的“戏中戏外”

《呵呵》的另一大亮点是小说中穿插的戏剧。剧中剧情主要来源于字幕组翻译的影视,小说以作者虚构的一部法国剧《红袍加身》为主线,讲述了法国天主教教主黎塞留的传奇一生。剧中的戏份是主角之间交流的话题,增加了剧情,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字幕组的日常工作,而不会感到陌生。而且,随着白起和许的爱情发展,他们顺手插了一脚。比如爱情刚开始,恰巧黎塞留回到了领袖的位置,准备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故事,暗示着两人的爱情故事即将拉开序幕;领袖平息了内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一切即将结束。此时,白起和许重逢,小说故事即将结束。

总的来说,从古至今,文学一直朝着世俗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小说,属于传统文学的终结,经常被文人诟病。作为写小说的作者,他还穿插了一些诗歌来体现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合》中的戏份也体现了作者对自己文采的自信。即使是讲述爱情故事,他也不介意作者肆意笔墨,“开脑洞”向读者展示上个世纪法国内政外交的变化。

四。结论

总的来说,《呵呵》是一部成功的网络小说。它从一个灰色的群体——字幕组入手,以网络的视角,写出了网络下的种种众生相,尤其是主角之间的爱恨分离,描写了主角时代现代人自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大团圆的结局中却给予了强烈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现在的网络小说大多不追求高价值,反映非典型的社会阶层,往往给读者阅读后模糊的感觉,导致小说流传不广,被称为“经典”的小说少之又少,发展前景只能在一代又一代的“消费篇”中难以分辨和预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围绕现实生活或“形”脱离世界,但“神”仍在讲述一些关于世界的情感真相的小说,更能打动读者,有更清晰、更具体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