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名人的羞辱性小说

01

高中以后就没看过亦舒了,看过的情节都已经模糊了。

最近在微信官方账号看到很多作家对亦舒的好评,当时心里就痒痒的,重读了几个亦舒的经典故事。

怎么说呢?

故事真的很美,情节抓人,语言简洁,让人欲罢不能。

但是我终究不喜欢。

亦舒的作品里没有平凡的生活,没有平凡的男女。她似乎不屑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

或者说,她的才华不足以驾驭普通的故事,所以只能靠极端的人物和狗血的剧情来吸引读者。

比如玫瑰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

女主角黄玫瑰,美极了。书中的男人看到玫瑰时,总是被她的美丽所打动。如果得不到,他们就会死而复生,漂泊颓废,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这样的人真的是假的,想养女人也没必要把男人贬成没脑子的废柴。

男人的爱情也是有尊严的好吗?

再漂亮的美女也没有自己的意图。最多她只是欣赏。

并不是所有的都像亦舒写的那样,仿佛失去了理智。他们不要事业,不要未婚妻,不要伦理道德,只想把美好留给自己。

女主角黄蔷薇,因为天生丽质,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杀死美女。她不用一辈子为生活奔波,只需要对美丽负责,一生经历爱情的波澜!

这样一个矫情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拍成了电影。我只能理解为剧情满足了女性对美的终极幻想和对男性的迷恋。

是的,相对于枯燥的柴米油盐,这样的生活是诗意的,是美好的!

02

有人将亦舒视为女性独立的代表。

恐怕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就算是,那她也只是代表了小资及以上的那部分女性。

亦舒笔下的男女都是衣食无忧的有钱人。男人要么是建筑师,要么是律师,要么是大企业家。女人要么是艺术家,要么是学者,要么是演员,要么是富婆...

这些人没有经济和工作压力,生活中的主要烦恼是爱而不爱。

亦舒的风格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种阶级优越感。

简单摘录几句,大家感受一下:

是的,普通人在她眼里就是势利、庸俗、没教养的代名词。亦舒女生的人生终极目标是活得绅士,过上进口咖啡和奢侈品包包的小资生活。

亦舒总是试图通过仰视来揣摩上流社会的生活,却不愿意俯视普通的现实生活,甚至忽略了普通人身上难得的活力和最朴素的善良!

看了亦舒的小说,才知道文学也是分等级的。

像我这种出身贫寒的人,真的无法体会亦舒姑娘的心酸。

毕竟从小父母老师教育我们的时候,讲的都是:你要好好学习,这样长大了就不用风吹日晒了,可以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吹空调了。

而在亦舒的作品里,我们努力追求的生活,在她眼里却是最不堪,最被鄙视的。

每次读到“我要不要像中环的女人一样,每天拿着打字机在监狱里度过余生?”这种句子,我感觉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不得不佩服亦舒编故事的能力。无论剧情多么常规,亦舒都能讲得一波三折,他对人物微妙心理的描写也是惟妙惟肖。

可惜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亦舒描述的世故阶层离我太远了。故事再感人,也只限于阅读的瞬间。当这本书合上时,我将回到平凡的现实生活中。

看亦舒的小说就像追一部热播的肥皂剧。看的再热闹,终究入不了灵魂。

03

亦舒笔下的女性,优雅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他们永远不会失风度,也不会骂人,就像一副工笔画。美女很美,但她们缺乏真正的活力。

这样的人物不是真实的,而是亦舒想象出来的完美女人。

即使是我前半生的弃妇子君,也并不孤独,她的人生却是一帆风顺,富有诗意的。

子君离婚后,一个心软的前夫帮忙找了住处,付了足够的赡养费,还有一个白领女友帮忙。下班后,他还可以学习陶艺,和女朋友去酒吧喝酒放松。

子君也有陶艺天赋。仅仅几个月的学习,他就可以谋生,成为艺术家,被有钱人追求。

子君的女儿被送出国读书,像大人一样照顾她;儿子住在爷爷奶奶家,子君想什么时候见就什么时候见,不用付赡养费。

子君没有中年危机,没有经济负担,每天只需要卖弄少妇风情,爱外国人。

所以不管子君离婚后去了哪里,都被赞“离婚后更漂亮更有活力,即使眼神沧桑。”

这样的情节,被那些不明所以的家庭主妇看到,也是恨不得马上离婚,赶紧开始美好的新生活。

毕竟亦舒的离婚生活简直比神仙还无忧无虑。

说实话,我真的不觉得子君前半段和后半段有什么区别。

都是清淡精致的小资情调,但是离婚后有了浪漫的好工作,小资生活有了更多精彩的新花样。

亦舒编织梦想迎合家庭主妇的幻想,却忽略了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做了多年家庭主妇,与社会脱节,没钱没朋友,只能过着又累又低薪的生活,下班就睡着;有些工作要暴晒,饮食不规律,难免皮肤变黑,身材走样;在职场被欺负,你要毫不留情地捍卫自己;更有甚者,有些前夫是渣男。离婚后不让见孩子,还要造谣,纠缠...

现实生活也许没有诗意,没有浪漫,没有知心朋友,没有赡养费,没有开放的职场,但为了尊严,你还是要挺住。只有咬牙挺过那些屈辱和不堪,才能迎来光明的新生活!

我们想看这样的故事。

可惜亦舒写不出这样的情节。

因为她才是真正的小资头。

是女版的景M.Guo。

04

亦舒年轻时性格倔强,感情生活坎坷。18岁时,与画家相恋,早早生下一子。她独自在英国学习了一段时间,然后再婚,离婚后又离婚...

一个女人被现实打败,被世界批判,但她依然能坚持自己,活得精彩。没有一颗坚硬的心是不可能的。

亦舒的经历也投射到她的写作中。

亦舒笔下的女性都是现实的,流露出一丝功利的冷漠。

被崇拜的「喜宝」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出身贫寒的漂亮剑桥学生西宝,为了改变命运,成了一个六十多岁有钱人的情妇。

亦舒把这个故事写得很曲折,但为了讲一个简单的道理:极度的财富和不劳而获,会毁掉年轻人对生活的奋斗和热情,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空虚。

小说中,富人的女儿最后离家出走,去了北京当老师,过着平凡的生活;财主女婿从一心一意想依靠公公变成了一个红尘中的传教士。而西宝却从一个穷女大学生变成了一个继承有钱人遗志,毫无斗志的颓废名人。

命运如此剧变,故事真的很美。

但是,亦舒的人物为什么总是那么偏激?

如果你很有钱或者很漂亮,中间状态的普通人会没有故事可写吗?

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换个说法:如果徐存梓不是那么极其有钱(他在国外有私人飞机和很多城堡,他有杀人不坐牢的权力),而只是一个小富豪,那么在跟随他几年后,喜宝在他的资助下完成了剑桥学位,得到了一笔资产,然后趁着年轻离开他,重新创业完成人生逆袭,是否值得读者效仿?

亦舒似乎想表达一个《红楼梦》那样的“空”的主题。但整篇文章语气刻意,有一种故作苦涩的矫情感,读起来很压抑。

亦舒的文笔再悲,故事再悲,都改变不了她对拜金主义的崇拜。

整个故事传递出的扭曲的价值观和病态的心理令人作呕。

故事再好,心也烂了。

这样的故事越吸引人,它就越毒。

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05

把亦舒姑娘视为女性独立的典范,是极其肤浅和扭曲的。

“没有很多的爱,就需要很多的钱”、“注意体态,长得好看最重要”、“不屑平淡的生活”、“不相信爱情,把男人当玩物”、“用美色纠缠富家子弟”...

这就是女性独立?

不要!

女人的独立是刻在她们血液里的脊梁,是永不媚俗的勇气,是面对苦难依然相信涅槃的志向,是用爱经营平淡的生活,是即使失去姿态,在阴沟里翻船,也要摆脱泥淖重新站起来!

亦舒女生似乎眼光很高。他们总是在欧洲开私人飞机,穿羊绒大衣,住私人城堡。其实他们只是被巧妙包装的拜金主义。套用亦舒的话,真的是“美就是美,没有灵魂”!

亦舒女生的格局太小了,无非就是“钱”和“男人的爱”挂在嘴边。

理想、奉献、信念、勇气之类的词,绝对不会出现在一个亦舒姑娘的嘴里。

你跟他们说你的理想,他们觉得你矫情!

在亦舒女生眼里,赤裸裸的流露出对金钱的爱才是真性情。

亦舒女生没心没肺,她们是极端的实用主义者。

别忘了亦舒的人生信条是“无论做什么事,记得是为了自己,那就没什么好抱怨的。”

这种务实精致的利己主义被包装成女性独立。这是数百万女性的耻辱。

可能有人会说,但是谁不知道钱好呢?亦舒只是说了实话。

是的,就因为大家都知道钱好,大家都在追,好的文学就不应该迎合这种浮躁的心理,煽风点火,引起焦虑。

好的文学是慈悲,是开放,是冷静。它给人力量和勇气去面对命运的起伏。

而亦舒的写作,公然教人现实,功利,刻薄,俯视下层。她只有阶级优越感,对普罗大众毫无同情心。

亦舒是当之无愧的畅销书作家。她很有才华,会讲故事,但缺乏对现实的深刻关怀,所以不是伟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