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学良看到于凤至的墓会哭?

张学良晚年曾写过一首诗:“自古英雄好色,未必好色如英雄。虽然我不是英雄,但我只是英雄。”

这首诗也是张学良写的,献给原配妻子于凤至。虽然张学良一生中曾经拥有过十一个女人,但他一生中最遗憾的还是与于凤至的那场原配。

张学良的原配妻子于凤至将一生献给了张学良,但她在生前从未见过张学良。全世界都被于凤至的深情所深深打动,也纷纷议论张学良的忘恩负义、多情薄情。

作为张学良的第一任原配妻子,于凤至比张学良大三岁。两人的结合也是从双方父母的恩怨开始的。张本来是个穷人,在他发迹的时候,得到了的父亲于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张成为东北军阀之后,他总是感谢对他的帮助。同时,他也觉得于的女儿也有学问又漂亮,适合做他的儿媳妇,能更好地帮助儿子张学良的事业,于是为张学良定下了媒妁之言。

但是,对张学良来说,这是父亲为他操办的婚事。结婚前,他甚至不知道于凤至夫人长什么样。自然,他不喜欢于凤至,也不喜欢更不用说。

15年,18岁的于凤至与15岁的张学良结婚。结婚后,张学良表现出浪漫多情的“公子哥”本性。整天喝酒喝酒,在外面泡妞,纵情声色,外遇多。但于凤至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型,对丈夫在外沾花惹草置之不理,婚后第二年还为张学良生下一女,像管家一样管理张大帅的日常生活,可见她对丈夫张左林的深厚感情。

由于的德行,她一直很受公公张的器重。然而,张在外面有了情妇小姐。对于丈夫的外遇,于凤至仍然选择了宽容的态度,与赵四小姐一起侍候丈夫,她对张学良的爱依然强烈。

1936 Xi事变后,蒋介石把张学良软禁起来。当时,远在英国的于凤至选择回南京陪伴丈夫,照顾他三年。四年后,于凤至因过度劳累患了乳腺癌,不得不离开张学良去美国治疗。然后赵四小姐照顾张学良。

然而,于凤至的告别是半个世纪。抗战爆发后,她一边在美国治病,一边带着张学良的孩子避难美国。然后用自己的经济头脑,在美国炒股赚钱。与此同时,我一直在四处奔波,营救我的丈夫。

由于于凤至的所作所为,台湾省的蒋介石政府也非常尴尬,迫使于凤至与张学良离婚。最后,于凤至不得不答应保护她的丈夫。

然而,于凤至一生都想念她的丈夫。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洛杉机的一座豪宅中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93岁。于凤至死后,他的墓碑上只刻了八个字:“张学良先生之妻。”

这八个字让恢复自由的张学良痛哭流涕,为自己感到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