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竹沥的制作方法
竹沥是竹子的汁液。制作方法是:
取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把两端的竹节砍去,然后劈开,架起来,用火烧烤竹竿的中间部位,此时,竹子的两端即有液汁流出,这个汁液,就是竹沥。
中医认为,竹沥性味甘寒,归心、肺、胃经,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定惊之效。主治痰热咳嗽,痰黄粘稠;亦可用于痰热蒙蔽清窍;痰热中风,舌强偏瘫;小儿惊风,四肢抽搐,常配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药使用。
《本草衍义》曰,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腑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癫痫狂乱,风热抽搐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醒,为痰家之圣剂也。
《丹溪心法》中描述:竹沥能滑痰。痰在膈间,使人颠狂,或健忘,或风痰,皆用竹沥,亦能养血。我们思考一下,凡植物之浆液,汁水,其性多粘稠,性滑利者少,竹沥何以能滑痰?
功效与作用:
1.清热化痰:
①用于邪热壅肺,症见咳嗽气息粗促,喉中痰盛,量多质黏稠,色黄难吐出,胸胁胀满,身热口干,可与黄芩、芦根、瓜蒌、桔梗、连翘、薏苡仁等同用,以润肺止嗽、清热祛痰。
②用于发热烦渴,多为病后余热不尽、口干、烦渴,可与石膏、知母、地骨皮、麦冬等滋阴润肺药同用。
2.镇惊开窍:
用于中风痰迷,可以本品配生姜汁同饮,以滋阴清热化痰,痰热去则气道通利、经脉流转诸证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