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求知的中国名人小故事
1、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囊萤映雪
这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典故。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里的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
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庭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晋书车胤传》。
南朝果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3、欧阳修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4、刺股悬梁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全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哥哥,弟弟,嫂嫂,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是非,倒霉活该。
苏秦听后感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5、牛角挂书
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从后面跟上来,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个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新唐书李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