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课|毕飞宇阅读和写作小说的20个技巧

学习写作归根结底是学习阅读。看了,自然就写了。

——毕飞宇

毕飞宇的小说课共八章。每章以1~2篇经典短篇小说为例,讲解小说的阅读和写作技巧。语言幽默,分析简单,对提高故事阅读和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书中关于读写小说的20个技巧排列如下:

小说是公器:看小说不是为了证明作者,相反,好作品的价值在于激发想象力和认知力。优秀的文本大于作家。读者的阅读超越了作家,这是读者之福,也是作家之福。

好读者:一只眼看全局,一只眼看局部,既能看到小说内部的大,也能看到小说内部的小。

小说的根本:无论看什么样的小说,都要找到小说的叙事时空。

小说的节奏:该升的时候就要有升的能力。该按下的时候,要有能力按到底,按住。俗话说“看苍山绵延,恰似听惊涛骇浪。”比如“促织”的节奏:低谷-反弹-高峰-冰洞-封-反弹。

小说的抒情性:小说不像诗歌和散文。他们并不抒情,但有时会控制感情。小说不应该“表现”,而应该“传达”。正如张爱玲所说:“因为知道,所以慈悲。”

小说的逻辑:处处体现着生活的必然性、目的性和规律——这是审美的心理机制。林冲的落草之路并非偶然。

小说的反逻辑: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发展小说,而是以“有写无写”为读者创造“飞白”——这就是美学的心理距离。比如曹雪芹的作品里,至少有两个王熙凤,一个面对秦可卿,一个面对秦可卿。

小说结构:非故事类小说更适合点对点的结构,利用“先整体,后部分”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让读者自己填充寓意。

小说中的人物:遇到比较难的人物,比如诗人,可以用卧具手法,就是建楼梯,卧具要非常简单,防止小说臃肿。

小说人物:塑造人物,一半在叙事层面,一半在辅助层面,即钩沉,前史。例如,杨二年轻时的绰号是“豆腐美人”,后来的绰号是“指南针”。她的昵称的变化反映了她的个性发展。人物塑造的另一个前提是,你必须能够写出与他(她)的身份相匹配的劳动。苔丝的形象是通过她的劳动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

小说中的对话:描写和叙述是作家的权利,但对话是作家难以控制的。对话呈现的是人物的性格,而不是作家个人的语言风格。

海明威式对话:简洁,经济,一句抵一万句。休会,不解释。强大而暴虐。只描述,不叙述。比如电影语言。

李商隐之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李商隐之痛”,心里说不出来:我很痛苦,到现在也当不了宰相。李商隐说:“我这辈子从没开过袍子。”

短篇小说的篇幅是一面包围圈围起来的小家墙,讲究“一枝红杏出墙”和“红杏满枝头春”的“热闹”。

内容大于形式,是悲剧;内容等于形式,是美好的;形式大于内容,这就是喜剧。越是赤字和夸张,喜剧效果越强。

小说家喜欢两点:一是直爽,不强势;第二,无理取闹,狂妄自大。这里全是缘分。

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不可避免的。别林斯基说:“悲剧中没有机会。古希腊人称悲剧为“命运的悲剧”,因为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而不是人类自身造成的悲剧。

审美心理距离:西方的“物-物”的距离,即“实-实”的距离,东方的“物与意”的距离,即“实与虚”的距离。如中国画中的飞白。文已尽,意有余。

一个好的作家有一种叫做直觉的天赋,那就是他知道如何写作。毕飞宇说,我个人之所以这么热爱写作,是为了体验直觉。这是一种生理上的愉悦。

学习写作归根结底是学习阅读。看了,自然就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