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陶瓷的发展
从明朝永乐年间到解放前夕,中国的制瓷业虽然极为发达,但唐山仅田家窑、秦家窑、赵家窑等手工作坊就有10家,工人农民200多人,分布在姚刚路两侧。产品都是粗陶和粗瓷。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技术的刺激下,特别是开滦煤矿出煤后,一些新的陶瓷作坊相继出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机械和电力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生产出日用白瓷、电瓷器、卫生陶瓷等。形成了唐山陶瓷工业的雏形。其中卫生陶瓷是中国第一,唐山是中国卫生洁具生产的摇篮。
解放后稳定发展时期(1949 —1976)
解放后,党和政府领导广大陶瓷工人迅速治愈战争创伤,使唐山陶瓷生产走上正轨。经历了公私合营、大跃进、文革等阶段。产品也逐步销往国内外,成为唐山的创汇大户,唐山陶瓷已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陶瓷的崛起,离不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6月1961,唐山市政府在首都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唐山陶瓷展。延长期为29天。朱德主席亲自出席展览并题词:“发挥你们的资源和技术优势,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生活和工业用瓷,满足内销和外销的需要,成为第二个景德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7后)的高速发展时期,唐山陶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经历了新的考验。
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国家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使得卫生瓷和建筑瓷供不应求。唐山陶瓷厂、唐山建筑陶瓷厂欣欣向荣,产量以20%-30%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外贸体制改革的启动,国内多年依赖外贸的瓷器生产企业被迫停止收货,大量出口。以至于日本的陶器厂商在计划经济转型期第一次尝到了不能独立面对市场的苦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各项改革政策的相继出台,唐山陶瓷行业大胆探索和实践。第一家在全市工业企业中获得外贸经营权,彻底改变了多年依赖外贸公司的局面,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第一个在唐山市属企业创办中外合资企业,第一次将外资引入传统行业,注入新的活力。第一个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日用瓷的产品结构上,形成了被誉为“四朵金花”的红玫瑰骨瓷、白玉瓷、玉兰瓷、白兰瓷。与此同时,唐山陶瓷工业及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装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