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轻松的劳役刑罚,鬼薪城旦是什么?

就是现在的监狱里一些人干的手工活之类的活。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秦朝,《史记·秦始皇本纪》:“尽得毐(嫪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嫪毐反动集团的小喽啰们被判处“鬼薪”的刑罚。到了汉朝的时候,肉刑被废止,其他替代的刑罚更为完善,其中就有被称为“鬼薪”的刑罚。

宗庙是祖先崇拜的建筑,所谓“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在宗庙中,祭祀先祖可以表达孝思,还可以寻求祖宗神灵保佑。

在当日看来,不管是哪个级别的宗庙,祭祀典礼都不可能天天大操大办,日常也用不了多少木材,所以,“鬼薪”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包括杂活在内的各种体力劳动。基本上,和劳动改造差不多。

在史记里边记载的对“鬼薪”有过不少释义,应劭说:“取薪给宗庙为鬼薪也。”如淳说:“鬼薪作三岁。”所以,说白了,“鬼薪”就是劳改三年。

鬼薪”这个词一般和“白粲”连用,两者都是刑罚的名称。一半的时候“白粲”用在女犯人身上。男犯人上山收集柴火,女犯人就择米做饭用来祭祀。最初的“鬼薪”、“白粲”实在是很轻的刑罚,在家不也得砍柴做饭吗?

一般就是服刑服役的人去检查宗庙,需要一些犯过罪的人来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