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别友的翻译,写给杨开慧的那首。
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这是毛先生的<<贺新郎.别友>>,据说这首词是在1923年间,当时毛与杨开慧分别而作。
〔贺新郎〕词牌名。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 “词”原来是歌唱用的唱词,都配有曲调,因此最早叫做“曲子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绝大多数的词调都已失传,变得只能吟诵而不能按原调唱了。词的句子大都有长短,字音平仄和押韵方式都有一定的格律,但也有少数词人在个别地方对格律不太严格(本书对这些地方一般都不加注,免涉烦琐)。词牌最初有一部分是根据词意命名的,后来的作词者大都只按照一定词牌的格律来“填词”,词意不再与词牌有关,而在词牌之外可依词意另标题目。一九二三年六月,中国***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毛先生出席了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九月至十二月,毛在湖南从事党的工作,年底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去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据此,本词可能作于这年十二月底离开长沙的时候。
一代伟人的毛先生,为了革命,牺牲了最亲爱的妻子和儿子、兄弟等。当时毛泽东正值而立,在国***两党中,或身居要职,或崭露头角,正是一代才俊,任重而道远,但为了革命大业,他不得不抛妻别子,出门远游,一方面是娇妻稚子的温馨小家,一方面是凶险莫测的茫茫征程,毛选择后者,但离别之痛、后顾之忧却油然而生,千言万语汇成了一首《贺新郎》。毛一生为杨开慧写了三首词,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许是这首词暗示出的命运的神秘性使毛泽东终生对其另眼相看,前后珍藏、修改了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回首赏析这首词,确实能嗅到一丝不祥之音,“挥手从兹去。更哪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临别之际杨开慧那幽怨的神情深深地铭刻在毛先生心中,或许杨开慧也有预感,一次普通分手,可能变成永诀。“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真是一语成谶,终身追悔莫及。“人有病,天知否?”有点天人感应的意思,这种超越天人之隔的心灵感应和神奇想象。毛、杨之间的这种深厚感情和神奇感应,经过30多年的酝酿和发酵,终于又诞生出了一首大家所熟知的游仙诗,这也就是他写给杨开慧的第三首词《蝶恋花·答李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