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是如何创作《呼兰河传》的?
《呼兰河传》写于1942年,那是抗日战争中最艰难的阶段,这让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思念家乡和童年,于是她以家乡和童年生活为背景写了这部小说。
在艺术形式上独树一帜:虽然写人物,但没有主角;虽然也讲故事,但是没有主轴;这本书的七个章节虽然可以是独立的,但它们是一个整体。这位作家以其娴熟的记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和轻重相间的写作风格,创造了她“记忆式”的杰作。
作品介绍
《呼兰河传》共分七章。第一章描述呼兰河的自然风光及其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第二章描述了当地人的精神盛况;第三和第四章是作家的童年生活,她善良的祖父和她的邻居。
第五、六、七章写了三个不同的人生悲剧:小团圆天真活泼的媳妇之死,二叔孤苦无助的屈辱,穷磨官冯歪嘴的不幸。
作品通过这些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祖父的眷恋,对纯真无忧的童年的向往,对愚昧善良顽强在苦难中挣扎求存的家乡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