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小说《三体》如何走出困境

从《三体》看中国科幻小说的困境

当我在报纸上看到刘的小说《三体》时,我去书店看了看。想都没想,就被书中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想法吸引住了。连续三天废寝忘食,把他的三部曲《三体》、《黑暗森林》、《永远的死亡》全部看完。不得不说,《三体》系列是我看过的中国科幻小说中最好的。

当然,这部小说也有不足之处。《三体》系列确实是一部“硬科幻”,是一部“科幻巨作”,这得益于刘的专业背景,但作为小说的一个软性方面还不够,刘对社会、人物的观察和描写也不到位。比起茅盾的文学奖获奖小说,甚至网络上流行的那些,都不能称之为“小说代表作”。

这就是为什么《三体》三部曲不如《蜗居》受欢迎,为什么很多著名的科幻作家还默默无闻,因为中国现在的科幻不被大多数普通人接受。中国的科幻和欧美差不多,因为中国的科幻各方面基础薄弱,困难很多。

中国科幻小说的读者面太窄,仅限于“休闲”阶层。这些人需要一定的教育水平和闲暇时间。大部分是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大多出生于80年代和90年代。

专职从事科幻写作的人数也很少,新手一般都是从短篇开始。但由于中国稿酬整体水平较低,科幻小说的稿酬更低,科幻小说的稿费也少之又少。我所知道的是,只有《科幻世界》、《科幻王》、《九州幻想》等有限数量的杂志刊登科幻小说,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本来稿酬低,约稿。

科幻如果想赚钱,最终目的是把科幻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但现实是因为技术和理念跟不上,国内拍科幻电影或电视剧的导演会赔钱。

最后不得不说,科幻小说得不到主流文学和评论家的支持,这也影响了这部科幻小说的长远发展。搞科幻,既不能像网络小说那样赚钱,也不能像主流文学那样出名。幸运的是,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人民文学》2012第三期以专题的形式刊登了刘的四篇短篇科幻小说,这意味着“科幻”重新回到了中国主流文学的视野,但这还不够。

所以目前中国所有类型的小说中,科幻小说的生存环境是最差的。像刘这样能坚持下去的作家,是真正热爱科幻的。希望有一天,很多科幻小说在中国大卖,越来越多的科幻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幻作家。也真心希望科幻小说能被社会各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