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风驰电掣的超音速战斗机能爆出“音爆云”?
大家可能都知道超音速战斗机的速度是以马赫来衡量的,为了更直观的了解超音速飞机的速度,我们把马赫具体数字化,1马赫=340米左右,而现在的超音速战斗机普遍速度都在2~3马赫,也就是每秒钟800米以上,每小时1300公里的速度。现代战斗机超音速飞行是家常便饭,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飞机——SR-71黑鸟,最快速度甚至可以达到3.35马赫。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战斗机突破音速时会发生什么?空气的阻力会造成什么奇观?
如果有一点军事常识的军迷可能知道,当战斗机的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此时,由于机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扩散,将逐渐在飞机的迎风面及其附近区域积累,最终形成空气中压强、温度、速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一个突变面——激波面。激波的形成正是超音速飞行的典型特征,如果此时空气能力转化为动能,就会形成“音爆云”,就像给超音速战斗机穿上了“白纱裙”。
而这种“音爆云”形成的激波面将增加空气对飞行器的阻力,这种这种由音速造成的阻力会成为战斗机继续提速的障碍,因此被俗称为被俗称为音障。这种音障会使战斗机状态大减,如飞机阻力剧增,升力减小,螺旋桨效率下降,机体强烈振动,操纵失灵等,这也是世界各国研制超音速战斗机时,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速度快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战斗机解体。
这种事故有先例。比如1945年6月,英国试飞DH-106“燕子”时,因飞机速度接近音速,造成机身破裂,机毁人亡。事故发生后,英国的一个科学家说:“音速像是面前的一堵障碍墙。”世界上第一架冲击音障的试验机是美国制造贝尔X-1,原编号XS-1,由NACA和美国陆军航空队***同研制。1947年10月14日,美国空军上校查克·叶格驾驶编号46-062试验机完成第一次超音速飞行,他给这架飞机起了个绰号叫“迷人葛兰妮号”(他妻子的名字),这也是飞行器第一次冲破音障成功的实验。
在当时军事科技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这架火箭飞机挂在一架改进后的B-29机腹下升空,在空中启动火箭发动机,然后滑翔到地面。XS-1的第50次飞行是X-1的第一次超音速飞行,最高速度1.06马赫。除此之外,跨音速飞行常常伴随的一个效应称为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其特征是一个以飞机为中心轴、从机翼前段开始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圆锥状云团。这是由于机翼引起气流加速,空气内能转化为动能,导致温度的降低,进而引起水气凝结导致,这就是音爆云形成的“白纱裙”。
当超音速战斗机周围的水气凝结变成微小的水珠后,肉眼看来就像是云雾般的状态。这个高速区会随着离机身的距离增加而迅速消失。值得一提的是,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音爆云)并非只能在跨音速飞行中看到,与激波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仅仅表征了空气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在合适的条件下,尚未接近音速的飞机也能在自己周围产生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因此相比较激波,音爆云对战斗机而言,还是相对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