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世界遗产颐和园的传说。
光绪,清朝第九个皇帝,原是慈禧的侄子。其子同治死后,慈禧为了掌握实权,立其为帝,实行“幕后听政”。光绪皇帝19岁“亲政”后,朝廷中出现了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政治冲突。1898年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进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因为这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扼杀了,所以也被称为“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光绪被软禁在南海的瀛台岛。每年慈禧来颐和园,光绪皇帝都要跟来,住在玉兰堂。为了严格控制光绪皇帝,慈禧下令人们在王翘厅周围修建许多砖墙,太监在门口站岗。此时的玉兰堂是完全封闭的,就像一座监狱,光绪在这里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近百年来,许多用来囚禁光绪皇帝的砖墙被拆除,王澜堂基本恢复了皇帝寝宫的模样。只有玉兰堂东、西附馆(夏芬室、莲花香榭)的隐墙还保存完好,是与戊戌变法有关的遗迹,供人们参观。
2.关于铜牛的传说
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动用海军数百万两白银修缮颐和园,供个人享用。她颁布法令,要把颐和园建成“天地”。佛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如天河,八方阁、龙王庙一带是人间。既然有天河,当然有牛郎织女。于是,一只铜牛被放置在八方亭下的昆明湖边,象征着牛郎。石船旁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朝东,但头转向西北,面向织女阁。就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出现了左边是“牛郎”,右边是“织女”的图案。从此,这头铜牛日夜望着“织女”,却无法相聚。
有一年,七月初七,也就是牛郎织女天上相会的日子,铜牛突然活了过来。它离开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进湖中,向织女亭游去。但是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就沉了。人们很快报告了慈禧太后。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去十七孔桥看铜牛不见了。我们做什么呢《天河》不能没有牛郎!于是他下令做了一只铜牛,并把它放在原来的地方。万一它又跑了,就用链子把它拴住。
次年七月七日,铜牛又动了。眼看铁链绑不上了,慈禧赶紧派了一个壮汉带着几个保镖扶住。几个壮汉使出浑身解数去拉牛尾巴,但由于用力过猛,尾巴“咔嚓”一声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太多的厨子终于锁定了铜牛。
此后,昆明湖边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3.铜牛六大传说
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
颐和园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昂着头卧在岸边。让游客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穷、勤劳淳朴、温顺善良、平和自由,让游客陶醉;另一个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千千游客。
传说2:于之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次不进家门。”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海内外中国人的故事。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首领,炎黄部落联盟的领袖,夏朝的创始人。姓氏。又名大禹、于霞、荣禹。王八蛋。他受舜之命治水,接受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以疏浚为基础,最终治理了洪水。相传大禹每治一次水灾,就投下一头铁牛沉入河底,以为这头牛会水,可以阻止河水泛滥。
传说三干龙:皇帝铸造青铜牛
到了唐代,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传统,人们不再把铁牛放进河里,而是放在河岸上。清帝高宗成就斐然,仿盛唐而比姚舜禹,攻古而不落俗套。乾隆二十年(1755),他沿袭大禹治水的传说,模仿唐代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工匠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显示清朝的繁荣,铜牛全身镀金,金牛的铭文背面铸有印章。就像拿一个粗坤去做一个强坤。龙在远方,蝎子(音包,一种爬行动物)的数量在统计。(银湾)这昆明全是水。金写的是神奇的牛,用的是甄尤勇。巴秋淮水,* * *贯穿同一篇文章。号称汉武,我佩服唐尧,我在西海被捕。“祝你好运,也祝你幸福。”乾隆皇帝一生伟大,但毕竟是一个政绩比较多的君主。铸造镀金铜牛,放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察昆明湖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东堤比故宫地基高出约10米。过去,在大雨的年份,昆明湖周围地区成为洪水泛滥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伤及故宫,这里设置了铜牛,随时观察湖水水位线,知道水位高出宫墙多少,以加强保护,避免宫殿遭受水灾。
传说4:天地铜牛
青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帝,把昆明湖比作天河。天河两岸会有牛郎织女。昆明湖东岸有个“牛郎”,那么织女在哪里?据相关史料记载,昆明湖西侧有一幅“织图”,象征“织女”。据民间传说,在昆明湖西墙外的一个菜园里,发现了“织耕图”的痕迹。有汉白玉石碑,刻有“织犁”三个字,乾隆御笔方印。这个西墙外的织女怎么样?据分析,在1860年和1900年,因为晚清的腐败无能,颐和园两次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破坏,许多珍贵的文物被破坏、被盗、被掠夺,有的流失在园外。乾隆把自己比作玉帝,比作晚清贪图享乐的慈禧太后,把自己比作王母娘娘。在扩建油菜花建造颐和园期间,她颁布了一道圣旨,要使它成为“人间天堂”。佛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如天河,八方阁、龙王庙一带是人间。既然有天宫和银河,当然会有牛郎织女。为此,她看到昆明湖东堤里已经放了一只青铜牛,可以象征牛郎,于是在石船旁边建了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头转向西北,正好对着织女阁的方向。以昆明湖(天河)为界,暗合牛郎织女的美好故事和传说。
传说5:青铜牛被难民解救。
1860年,英法侵略者入侵北京,占领颐和园。入侵者贪婪掠夺,破坏园林,掠夺文物。镀金铜牛上的金箔也成了他们抢劫的目标。这群恶魔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块一块的剥金箔。铜牛在哭,湖水在哭,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义愤填膺。后来听说金箔剥了以后,鬼王还打算把铜牛运出颐和园去卖铜,合伙分赃。众人商议之后,决定挑选十名壮士,趁着昼夜的清静,带上工具,潜入颐和园,将铜牛沉入昆明湖底。那天晚上,风刮得很大,暴雨如注,在昆明湖东堤上留下了痕迹。第二天,附近居民说铜牛被大风吹走了,洋鬼子找不到破绽。我还真以为是上帝的安排,就没再找了。由于人民的保护,今天,铜牛可以在昆明湖东岸向游客展示。
图例6:铜牛铸造
颐和园的铜牛是中国古代脱蜡铸造的杰作。中国古代雕塑擅长写意,但这个铜牛用的是写实手法。它不仅造型生动,而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位于昆明湖东岸,离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似乎回头看会很惊讶。凝望昆明湖西北。它自成一体,栩栩如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铸造艺术水平。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重要的文化景观。
4.天地一泉
“天上一春,地下一春”原是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一景,建筑古朴典雅。1860年,大火爆发,被英法联军彻底烧毁。奇怪的是,今天在颐和园的仁寿殿。乐寿堂等地的青铜消防缸上刻有“天地一泉”的印章。这几个缸是清朝光绪年间铸造的,火又圆又亮,已经几十年了。圆明园40景,纪念和追忆的地方太多了。为什么念念不忘“天地为一家”?还有一个关于善良的故事。
慈禧入宫后,地位略有降低。起初她只封了一株高贵的兰花,后来名气越来越大,一执政就是40多年。这些都是从“天地一家”开始的。
原来这个“天地之春”是慈禧入宫初期的住所,咸丰帝也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兰贵仁。当时咸丰正带着八位大臣在圆明园转悠,慈用一大笔钱买通了当皇帝侍从的太监,打算引皇帝去“天地之春”。为了引起皇帝的注意和宠爱,慈禧还故意轻言细语,靠在雕花栅栏上,唱起了江南小调《艳阳天》。因为他动听的歌声,这位经常住在深宫的皇帝陷入了一个谜,陷入了蓝贵人的美人计。从此,名不见经传的蓝贵人开始步步高升,一曼,一马贵妃,富贵皆有。生下王子后,他们更加成功。咸丰帝死后,她成为慈禧太后,“天地一泉”是慈禧太后的出生地。
光绪年间,婴儿在园中洗筋,慈禧想在园中再建一个“天地之泉”,请工部找当年的格局。但是,当时国力太空虚,我已经拿不出多少银币了。但她忘不了自己对“天地一泉”的向往,于是做了一个计划。工匠们在铸造火缸的时候,她特意制作了一道圣旨,在每一个铜缸上刻上“天地一泉”的印章,分别放在她自己的客厅、乐寿堂和勤政仁寿堂。
5.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是怎么建成的?
北京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狮子无数。事实上,颐和园十七孔桥上雕刻的石狮子有500多只,比卢沟桥上的狮子还多几十只!
这座17孔桥是颐和园最大的桥,全长150米,连接东边的八方亭和西边的南湖岛。十七息洞上方,有一汉白玉栏杆,雕有石狮,犹如彩虹,连接人间与蓬莱仙岛。
相传乾隆年间,修建十七孔桥时,邀请了许多能工巧匠。晶莹剔透的汉白玉,是房山大石窝的石匠一斧一凿开采出来的,用汗水一步一步运过来的。一天,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来到修桥现场。他的头发长过耳朵,脸上的泥土厚如铜币。他背着一个工具箱,边走边喊:“谁来买龙门石?谁买龙门石!”工地上的人看到他的脏劲都以为他疯了,没人理他。
老人在工地转悠了三天,喊了三天,没人理他。
老人背着工具箱离开工地,向东走到六郎庄的一棵大槐树底下,无法停留。他晚上睡在树下,每天公鸡打鸣起床,抡着锤子,铿锵地敲着龙门石。
有一天天黑了,下起了倾盆大雨,老人因为风雨睁不开眼睛。他双手抱着头蹲在树下。正好,住在村西的王大爷路过这里。看到老人胆小的样子,很心疼,让他搬到自己家去住。
老石匠搬到王大爷家,有房住,还能勉强吃饭。他活了整整一年,他坚持凿龙门石一年。一天早上,他对王叔叔说:“我今天要走了。我吃你的食物,住你的房间,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好意。我没有什么可报答的,所以我把这块石头留给你!”王大爷看着汉白玉的龙门石,对老人说:“别说不报答。你已经为这块石头努力了一年,所以你最好带着它!要也没用。”老人说:“我这块石头真的要到临界点了,一百两银子也买不到!”说完,背起工具箱,沿着大道向南走去。
颐和园中的17孔桥的建设几乎完成了。听说乾隆皇帝要来“和龙门”!没想到的是,桥顶中间的最后一块石头,凿不进去,也放不下。这可急死工程总监了!这时有人想起了卖龙门石的老头,提醒了主任,从四面八方派人去找他。
工程总监发现老石匠曾在六郎庄住过,于是亲自来到王大爷家。他一看到窗下的龙门石,就蹲下来量了量。结果长度和厚度一模一样,好像是专门为修桥设计的。导演高兴极了,他对王叔叔说:“这是一个神人为了修桥从天上刻下来的,省得我着急!张开你的嘴,我想付多少钱就付多少。”王叔叔说:“别多给我了。老石匠在我家吃住都一年了,就给我一年饭吧!”“导演听说,留下一百两银子,把龙门石拿走了。
这块龙门石建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完全吻合,龙门关了!
泥瓦匠和石匠们都松了一口气:石桥终于建好了!不然皇上怪罪我们,大家有什么办法?正当大家高兴的时候,一个老石匠突然醒了,对大家说:“你们这些师傅现在应该明白了:这是鲁大师的下界,他是来帮我们修桥的!”
从此,鲁班爷帮助修建十七孔桥的故事就传开了。
6.翁山的由来
颐和园有一座万寿山。乾隆十六年前,这座万寿山原名“翁山”。提起翁山这个名字,北京西郊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很久以前,翁山的平地是一片沼泽和水坑,当地人以打鱼摸虾、砌砖烧窑、做小生意为生。除了少数有钱人,普通人过着艰苦的生活,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家户户跑来跑去填饱肚子。在翁山的半山腰,有一座破败的小财神庙,供奉着财神元帅召公。老人们说:“召公元帅心地善良,他会在每年的4月15日显灵,帮助一个贫困的家庭。”
果然,连年征战,每逢四月十五赶庙会,总有一个穷人发了财:先是背着活儿的赵老黑,挖出一瓮金元宝;后来,卖豆浆的盲人王曼捡到一罐珍珠。这些事传到有钱人耳朵里,那些有钱人和大官都急了!4月15日,他们还穿着破衣烂衫,腰上绑着一根杂布绳,肩上扛着一个姑娘,装可怜,在庙会上晃荡,希望让赵元帅赏识他。
翁山西南有个财主叫王有才。他家有一公顷水,两公顷旱地,在北京有几家经营店铺。王有才很贪婪,想发大财。4月15日,他穿上父母的破衣,去翁山赶庙会。他穿过人群,嘴里嘟囔着:“好心的财神爷会帮我的!”!我家有八十个老母亲,都是又饿又病!“他从东走到西,从南走到北,转了六圈、六圈、三十六圈,可他还是没有在脱外套时遇到那个大袖子、漂亮头发的财神!他累得腰酸腿疼,口干舌燥,无精打采地回家了。
王有才回到家,喝了两杯茶,就在炕上睡着了。在他的梦里,两个一胖一瘦,身高一般的孩子,从翁山财神寺出来,都穿着红色的外套,一蹦一跳地走到后山。胖孩子说:“主人叫我们今晚把那罐金豆变成一个最穷的人。我们快去挖金豆吧!”瘦子问,“谁是最穷的人?”胖孩子说:“我们的主人在找到他之前拜访了他一年。这个人住在山西附近,他叫老李。他有个孩子,眉梢有颗痣。师父让我们把金斗埋在他的西屋。“两个孩子走到山后面的一棵松树下,铲呀铲呀,挖出来一个小坛子,面青,颈细,肚大,里面全是亮晶晶的金豆。瘦子正要离开,他拿起了小骨灰盒。他不小心折断了一块瓷砖。他把瓷砖扔在地上,拿起小青的骨灰盒离开了。王有才见自己拿了金豆,急得大叫起来。这喊声把他吵醒了。我做了一个梦。
王有才醒来后,跳下炕,跑向翁山。他找到了那棵松树,果然,他在树下找到了一块破瓦,和他在梦里看到的那个瘦孩子扔的那块一模一样。他捡起来放进口袋,琢磨着怎么找到老李,想办法拿到金豆瓮。
第二天一早,王有才来到翁山西边的青龙桥,四处闲逛。当你看到一个孩子时,你可以看到他的眉梢上是否有一颗痣。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沮丧地走回家。在青龙桥村西,遇到一个卖饼的,于是搭讪,问:“你叫什么名字?”卖饼的说:“我姓李,大家都叫我老李。”王有才一听说是老李,就非常高兴。然后他问:“你的孩子多大了?”老李叹了口气,道:“不瞒你说,我单身了半辈子,四十岁才结婚。我都快五十了,还没尝到当爸爸的滋味!”"
正在这时,一个小孩从街上跑过来,气喘吁吁地喊着:“李叔叔,我阿姨生了个小胖子!”"老李一听,就跑回家去了,把切糕机和王有才都忘了。他处理完家里的事情,过来推切糕机的时候,王有才还站在那里帮他看车呢!王有才问:“你喜出望外!孩子很有钱吗?"老李笑着说,"他又胖又壮,看起来很幸运!笑着笑着,眉梢有颗痣。”王有才心想;这真的是他的家啊!赶紧奉承说:“这是喜鹊(麻雀)攀梅(眉)!"
老李把切糕机推回家。王有才跟着他去找房子。
过了几天,王有才带着一个蛋糕盒和两瓶白酒去老李家祝贺。老李还留他在家吃饭。后来两人越来越熟,经常来往。
下大雨的时候,老李家的房子塌了。王有才说:“我祖坟里有几间房是你的,这间房是我的!可以吗?”老李说:“太好了。我们全家都会感谢你的!”"
老李前脚搬走,王有才后脚踏进屋里,去西屋墙角挖金豆。四处挖掘,我发现了一个小骨灰盒,有一个绿色的面和一个缺失的边缘。他从口袋里拿出那块骨灰盒,大小刚好。他一掀开瓮盖,几条毒蛇从瓮中窜出,将他紧紧缠住。他们中的一些人咬了他全身,他很快就死了。
后来老李搬回了青龙桥。他重修房子的时候,还挖了一个小瓮,面青,里面全是金豆。
因为这一缸金豆是从山坡上的松树下挖出来的,所以这座山就叫“翁山”。
7.洋鬼子在智慧之海浴血奋战
庚子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在见洋人之前逃到了xi安。群臣见太后带头,也争相搬运金银,逃命去了。守城的八旗兵人心涣散,群龙无首。他们和外族打仗不多,但也各奔东西。
八国联军进京,杀人放火抢东西,无恶不作。他们闯入颐和园,抢劫并烧毁了它,把花园弄得一团糟。
天黑的时候,一群洋鬼子逃到了万寿山山顶的智慧海。当他们看到这片智慧的海洋时,都惊呆了:好家伙,世界上还有这么漂亮的房间!墙壁是彩色玻璃做的,瓷砖是彩色玻璃做的。整个建筑是用彩色玻璃建成的,没有一砖一石,也没有檩条。在每块釉面砖上,还雕刻有一尊佛像。都是盘腿打坐,双手合十,慈眉善目,仿佛活着一般。
鬼子越看越红,就用枪砸开了琉璃佛像。低一点的被砸了之后,就搭起梯子砸高一点的。前一刻还是好好的佛像,不久就被砸了。它不是缺腿就是缺头。
洋鬼子正在使劲砸,突然听到几声怪叫。鬼子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的迷失在顺风吹来的沙子里,有的被石头砸碎。他们吓得跳起来,只恨父母腿少。
就在这时,从智慧海后面的松林里,走出了十几个怪人,都是一身黑衣,穿着短衣,涂着朱砂,手持宝剑,呼啸着冲进了魔鬼群。
洋鬼子没见过这种场面。他们吓得浑身无力,只剩下哭喊着要爸爸妈妈,跑不了半步。这几十个人如猛虎扑羊,挥剑砍杀,直到鬼子的脑袋被打滚,血流成河。很快,他们都陷入了智慧之海。
两个小时后,一个魔鬼摇摇晃晃地从死亡中苏醒过来。这家伙很幸运,没有受致命伤。他只是吓晕了,所以成了一条被网住的鱼。他什么也不听,连滚带爬下了万寿山,报告给了洋鬼子。
洋鬼子的头头带着他的人跑到了智慧海,顿时就傻了眼。他越看越迷惑。为什么他们老老实实的让人砍了脑袋却不开一枪?谁用如此高超的技巧做到了这一点?他把参观颐和园的老人叫来,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两位老人看了看,说他们已经让魔鬼拿走了。这个智慧海是佛寺,里面是给地藏王的。他是黑社会的头儿。谁要是在人间作恶,专干坏事,就派寻命无常来把他带走,根据他罪孽的大小,把他关进十八层地狱。你今天在园子里烧杀抢掠,你去智慧海砸佛像。你不拿还会拿谁?你们再放火烧东西,阎再生气,你们都得留在这里。
洋鬼子一听,差点晕倒。有的立刻奔向智慧之海跪下,喃喃自语,画十字;有的开始跑,甚至不敢回头,怕魔鬼勾走他们的灵魂。转眼间,鬼子们跑出了颐和园。
砸碎智慧海的洋鬼子真的让叶言拿走了吗?不,没有死亡!他们被杀了。那些是一些练过武术的村民。他们都住在颐和园附近。看到洋鬼子在颐和园烧杀抢掠,他们真的很愤怒。他们装成鬼神,把砸碎智慧海的洋鬼子送到西方。
8.翁公主墓和佛香阁
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宫皇后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她帮助忽必烈治理天下,满清没有一个人不佩服她。后来,她突然得了重病。临死前,她对忽必烈说,“臣妾死后,只有一个要求。我希望陛下将我葬在单玲北面的山上。”忽必烈含泪问道:“为什么葬在这么荒凉的地方?”瓮皇后道:“天子将来领我看坟。”说完,我没费多大力气就闭上了眼睛。忽必烈汗按照她的要求把她埋在了山上。从此,这座山也被称为翁山。但到底是哪一个埋在翁山,地上一点痕迹都没有,为了防止有人盗墓。
五百年后,清朝乾隆皇帝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幽静,非常喜欢。他想在这里建造一座皇家花园。他招募民工,把翁山湖挖成昆明湖,在翁山上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我在半山腰挖地基的时候,突然发现下面有一个很大的地穴,全是三尺见方的大石头砌成的,还有一个很大的石门,紧闭着。监太监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乾隆。乾隆心想:“这一定是翁皇后的墓。如果能挖出来,里面可能全是稀世珍宝!”于是,他自己去看,命令工匠们悄悄地把门撬开,但是门太紧了,工匠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撬开门前的一块石头。翻过来一看,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也不动你。”乾隆一看,脸一下子白了,吓得差点背过身去。他急忙命令工匠重建石头。就在瓮妃墓的上方,建了一个佛阁来压住坟墓。这一来,瓮娘娘的坟就没人敢动了,干隆认为自己的国家固若金汤。我真的应了瓮皇后的话:“天子将来必显坟于我”。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奇迹,但事实并非如此。瓮皇后是个有学问的人。看到单玲北部美丽的风景,她知道她将来会受到皇室的赞赏,并在这里练习宫殿。所以她说:“将来我会有一个天子来照看我的坟墓。”至于石板上的字,是刻出来吓唬人挖坟盗墓的。我碰巧遇到了甘龙,他谈论风水并且很迷信,所以我很害怕。
9.西太后在颐和园用餐。
西太后之后,在颐和园用餐是很讲究的,可以说是中外历史上少有的。颐和园有供西太后使用的“寿餐厅”,位于仁寿北堂后面,大剧院建筑东侧。* * *有八个院子,100多间房子。为她做饭、吃饭的首席太监、厨役、食役多达128人,比乾隆时期的御厨还多20多人。餐厅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肉菜局。擅长煮、煎、炸、蒸、炖各种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等肉类菜肴。
第二,素食局。用特制的豆腐、面筋等素菜烹制各种炒菜、炒菜、炒菜。
第三,晚餐。专做炒菜,粥,馒头,花卷,煎饼,面条等主食。只是每餐要煮的粥有:绿豆粥、小米粥、肉粥、薏米粥、大米粥等等。
第四,点心局。专营早餐,下午小吃,午夜各种蒸,煮,炸,烤小吃。
5.粮食局。专营糕点、糕点盒、奶油饼干、小油炸食品、沙琪玛等小吃。
西方慈禧太后餐厅的太监和名厨,不管慈禧太后出行到哪里,都要和司机一起上菜。颐和园“寿餐厅”里的很多太监和名厨都是从故宫的“西餐厅”里调过来的。厨师服务员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一个著名的厨师叫谢尔,是一个太监总管的弟弟,因为他擅长做油饼,被介绍到皇宫工作。他做的蒸饺薄如纸,馅很好吃,特别受“老佛爷”赞赏。有一次西太后去东陵祭祀,谢尔没陪。到了东陵,她想吃蒸饺。吃完后,她觉得味道不对,问是什么原因。男人们说谢尔没有陪她,但刘达做到了。结果一怒之下,打了刘达四十板,立刻命令谢尔火速赶往东陵。
西方太后最爱吃的菜里,有一道菜叫“酿豆芽”。做这道菜需要很大的努力。一定要选择又直又肥的豆芽,先用手掐掉头尾,只留下中间部分,然后用细铜丝镂空,再提前塞上鸡肉或其他调料,放在锅里蒸。就这一道菜,十个人忙活一天也够累的。她最喜欢的面食里有一种“窝窝头”。它的主要原料是栗子粉、小米粉、黄豆粉、小米粉、玉米粉,并加入桂花、白糖、枣泥,做成拇指大的玉米头。寿山酒家出品的美食种类繁多,小吃400余种,菜肴4000余种,燕窝、鱼翅、熊掌等各类优质美食应有尽有。
西太后每天吃饭都是有固定时间的,一般是早餐6点,午餐12点,晚餐6点。而且,会有延迟。在饭菜传上来之前,所有准备好的菜都被放进食物盒里,放在门廊下的几个箱子上。上菜的器具是淡黄色的木制饭盒,上面画着两条玩珍珠的龙。饭盒的底部有一个锡制的底座。座位上放满热水,盖上棉垫,可以长时间保暖。一般情况下,西方皇太后在离餐厅100多米的乐寿堂用餐。每次用餐前,乐寿堂正厅临时用几张桌子做一个大餐桌。只有首席太监发出“通饭”,才能将所有饭菜从寿山房运到乐寿堂。有数百名小太监在餐厅里当学徒。太监们传开饭的命令时,每个小太监都把自己的饭盒放在右肩上。负责开饭的太监和太监长依次带领这些小太监,然后内侍太监把饭菜端上餐桌。这时,太监总管李试了试银筷。他觉得安全可靠,才请皇太后吃饭。西太后每日餐费120银,高于乾隆规定的620银。当时一百两银子可以买一万两千斤大米。按照当时一般农民正常的粮食消费,每人每年300斤足够一个人吃四十年。那真是“皇帝后一餐,百姓几年粮”。
西太后如何在颐和园吃冷食?慈禧经常吃一种叫“甜碗”的冷食。它由莲子、莲藕、各种颜色的瓜果、冰糖制成,冰镇后食用。据说西太后很爱吃,给宫女和太监一碗会是一大幸事。清末就开始使用冰箱了,但那时候冰箱不是机械制冷,而是用天然冰块冰。冰箱的形状是桶形的,也就是方形的,顶部略大于底部,从下到上逐渐变大。大冰箱有80多厘米的高度,体积容量也不小。冰箱下面有流水孔,罩面有透气孔,方便释放冷气,给房间降温。宫廷冰箱大多是红木的,也有一些是搪瓷的。它的表面雕刻或镶嵌有装饰图案,也是一种极好的工艺品。它在世界上应有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