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宋朝评价很高,然而教科书的评价却很一般?

因为“网络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本来就是两回事。互联网很多人是这样:为了吸引关注,故意发些惊世骇俗之论。历史学家公认宋为“弱宋”“文柔”,我就专门说“铁血强宋”,历史学家说唐朝“武功之盛迈于前代”,我就非说唐朝不如宋朝。总之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对于宋朝,历史学家的评价总体上是比较公允的:这个王朝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峰,但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成绩都很差,可以说非常之差。

先说说政治。宋朝在政治上以“不杀文官”著称,给人的印象是宋朝好像是对自己的老百姓不错。然而事实上宋王朝对读书的文人很宽容,但对于老百姓是从来不吝于祸害的。举一个例子:

从宋仁宗开始,宋朝的一些读书人不知道为什么就认为黄河会朝着辽国的方向改道,这样辽国会从黄河乘船来攻打汴梁(宋朝叫汴京)——实际上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建议人工让黄河改道。尽管有很多大臣反对,认为这会造成黄河决口,但宋王朝对此置之不理,立刻开始了长达50年,跨越仁宗、神宗和哲宗三朝的黄河改道工程。结果是嘉佑元年到元符二年,黄河三次决口,造成了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从此在黄河中下游形成了一个囊括河南、山东、苏北等大量地区的巨大的“黄泛区”。

大家都知道靖康之耻吧?造成靖康之耻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作为汴京门户的定州,原本是人口稠密的重要军事要塞,承担着保卫汴京安全的任务,在仁宗之前常驻军队就有数万人。但到了元符二年黄河第三次决口之后,当地总人口才几千人。金兵南下包围汴京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原因就在于整个黄泛区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军队了。

顺便说一句,宋朝制造的黄泛区,日后也算为自己报了仇。灭亡了宋朝的是金朝,整个金朝的历史就几乎是一部与黄河抗争的历史。成吉思汗兴起之后金朝为什么退缩到黄河一线?因为黄河决口,金朝发动了八百多万民工在修黄河,而整个金朝人口才几千万。不退缩战线,和蒙古人作战就没人了。

说完政治再说军事。靖康之耻不说了,和契丹、西夏的屡战屡败大家也熟悉了,这里只说个很小的:宋朝曾经被越南打败过。北宋熙宁八年,越南李朝太宁四年,越南太监李常杰率军攻入宋朝边境,先后攻陷钦州(今广西钦州)、廉州(今广西合浦)及邕州(今广西南宁),邕州知州苏缄自杀,李常杰“尽屠五万八千余人,并钦、廉州死亡者几十余万人。”

说完军事再说外交。北宋外交可以用“脑回路清奇”来形容。还说王安石在熙宁朝,当时北宋有个很为后人所称道的军事行动,就是“熙宁开边”。王安石启用大将王韶,收复了河湟地区。这是北宋对外作战比较少的胜仗之一。但是,这个熙宁开边打的是谁呢?王安石自己说收复河湟是为了夹攻西夏,但北宋打的却并不是西夏,而是河湟地区的一个叫唃嘶啰的政权。

而这个唃嘶啰政权虽然是青唐吐蕃的政权,但这个政权一直对宋朝非常友好且尊敬。首先,这个政权常年和北宋有“边市”,在北宋失去了河西走廊的产马地后,是唃嘶啰政权常年向北宋通过贸易供应优质战马和当地著名的瘊子甲;其次,唃嘶啰政权的开国领袖唃嘶啰接受过宋朝的册封,是宋朝的保顺、河湟节度使,虽然一直割据一方,但父子两代都对北宋王朝非常尊敬;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这个唃嘶啰政权父子都和北宋的大敌西夏有不***戴天之仇,从立国时就不断遭到西夏的攻击,一度甚至被李元昊攻克了政治中心猫牛城,因此在站稳脚跟后,唃嘶啰常年配合北宋的军事行动,从背后牵制西夏。

无论以怎样的标准来衡量,唃嘶啰都是北宋王朝朋友而非的敌人。而和唃嘶啰大打出手的结果,是北宋不得不在河湟地区屯驻大量部队,客观上导致国力的衰退。而且,北宋还来不及消化这一地区,靖康之变已经悄然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