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文章“我眼中的宇宙”

一枝一叶一世界。

当春风推开桃芽,飘到柳梢时,燕子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当金樱子疯狂地燃烧着芬芳的时候,雷雨倾泻出夏日的温暖。

当枯叶在凉爽的微风中飘动时,谷物沉淀成秋天的成熟。

当郝汉鸟在灰黄色的树枝上呜咽时,冬梅透露出冬天的矜持。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虫鸟都蕴含着广阔的世界和无限的信息。如果你坚持每一次灵魂的悸动,哪怕是再小的事情也能向你报告下一刻的期待。

“一叶落知人间秋”和“一颗杏仁出墙”。古人已经有诗告诉我们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电话,任何一个信号。

苹果落地,牛顿看到了重力;一粒粒的收获,袁隆平看到了杂交水稻;猫眼一眯,欧阳修看到了正午。

凡人和伟人的区别在于,伟人往往能从一片树叶中看到一个世界,而凡人只能看到自己。

余先生的《文化之旅》向人们展示了精美的痕迹。也许你只看到了古老中国的辽阔疆域和丰富资源,但于先生看到了古老中国的呻吟和哭泣。千年的历史,百年的耻辱,就在那一砖一瓦,一墙一柱,那一把把血淋淋的刀枪中,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游览名胜古迹时,你是只着眼于这样新鲜的旧物带来的震撼,还是看到了一个世界留下的沧桑与无奈?

是的,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带给你一个世界,甚至穿越时空!

如果你看到了整个世界应有的包容、智慧和尊严,那么一切带给你的都不会是自卑和遗憾,而是勇气和自信,因为你看到了一个世界和自己的心灵!

黑暗中,有中日两国的大师,出生入死,在黄昏编织孤独的灯火,在黎明前呵护雨露。都沉在西方,不管时间的浓缩和稀释,只有一片叶子带给你永远的世界!

只要你相信枝叶包容世界,精妙包容世界,精妙包容宽广,有限包容无限。只要你愿意,擦亮眼睛找到身边的一草一木,放下心来记住每一个瞬间,那你就拥有了全世界!

一粒沙子,一个世界;一朵花,一个天堂,把握在你手心里的就是无限,永恒就在一瞬间!

你看到了吗?一枝一叶,里面有一个世界!

一枝一叶一世界。

题目作文:唐诗说一叶知秋,宋词说春色出墙。“一叶落,可以见秋,一叶开,可以见春。”平凡的事物往往是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之中。请以一片树叶和一个世界为题写一篇作文。主题诗除外。

李智勇

小时候看通俗小说,学过道理的人,比如吕洞宾,经常会唱几首诗:袖中干坤大,釜中日月长。后来才知道他的诗里有一句“一粒粟藏天下,两升锅煮山河”。如果你是一个佛教高僧,你常说:一粒沙是一个世界,一朵花是一个干坤。野心极大。

小时候懵懂,明白了和尚神仙厉害,能把世界装进口袋或者一粒沙子里。比如《西游记》里的小妖,真的以为猴子的葫芦里能顶天,心里羡慕。

这是我做的最原始的解读。

后来我在学习唯物主义的时候有了一个想法:是不是说这个世界的大树是由无数的枝叶组成的?一枝一叶虽小,* * *同构已成宇宙。这是事实,但这是另一个事实。一枝一叶成就一个世界,“把世界藏在一粒小米里”也差不多,说的是“藏”而不是建设。“藏”字被视为解决问题的办法,隐含着“迁就”的意思。庄子说,螺蛳角上有两个国家打个不休;胡桑司令:皇军追我的时候,多亏了阿清夫人,她让我把自己藏在水缸里——两国在螺蛳角,胡传魁在水缸里,这叫躲。

佛陀说得更清楚:那大千不止是一粒芥菜种。一粒米那么大的地方,可以容纳一个完整的世界。

从物质的角度去理解,很简单:不可能。要容纳整个世界,你得有一个地球。一片叶子只是一片叶子,最多藏了一些细菌和灰尘。

好在我们还有广阔的精神世界。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一片叶子不是一片叶子。它是丰富信息的载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其落可推知四季之变;如果埋在地下,变成化石,就成了宝藏,可以推断地球的运动,当时的气候,植物的进化;如果夹在借来的书里,还给失主,本身就可能是一首隐藏的情诗。

我们可以用0101的二进制码把整个大英博物馆的内容放在一个小磁盘上。那么,从理论上讲,一片叶子上不可能承载全世界的信息是什么呢?

它承载着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

这不是唯一的解释。如果这片叶子出现在美学领域,有多神奇?

苏舒曼有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莽夫鞋踏岭。”回来的时候闻了闻梅花。春天已经降临枝头。《在钱钟书眼里,一座老钟》不经意间包含着对人生的讽刺和悲凉,比一切语言和一切微笑都深刻。"

在诗的眼里,一朵小花包含了整个春天。时钟包含了人类丰富的情感。李的桃花扇,宝二爷的通灵玉,也是这样的小百和钟,充满了跌宕起伏,悲欢离合。不要小看一粒沙一颗石,诗人投射情感与美,把它放在诗的肚子里,煮它,绣它——沙不是沙,石不是石,如果它从里面出来;韩是才华横溢的明星,若出其不意。它包含了人类壮丽的情感,它是半个盛唐,它是整个世界——正如S·H·E·桑:手不是手,它是温柔的宇宙。

如果这片叶子出现在哲学和思辨的层面会怎样?回头想想,那些高僧大仙是学传播学的还是搞艺术的?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这个古老的问题一直高悬在人类头顶,我们没有办法回答,但我们从未放弃探索。

最初的探索是从图像中寻找抽象。禅宗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们认为道在虚无与缥缈之间,在崇高与缥缈的地方。山中藏着古寺,山中有伟人。但这种观点的水平较低。高手不一定要在深山里,平地上也能得道。更高层次的好像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佛在灵山说话,说是一种说法,但他不说话。随便拿一朵花给大家看看。所有的门徒都沉默了,但只有叶佳笑了。他悟道,传佛衣钵。

宇宙的奥秘就在一朵普通的花里。

杨朱说,拔一毛钱,利天下,我不干。几千年后,他被打上了小气鬼的烙印。然而,他毕竟不是葛朗台。但他想表达的是对为了整体而伤害个体的警惕。一根头发代表一个人。

据说连喝水的时候,严和尚都要持咒: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不持此咒,食众生肉。——一碗水很浅,但里面的人很多。

道在哪里?在一举一动中,在一个微笑中,在日常琐事中,在平凡的事情中。饿了吃,困了睡,就是修道。庄子甚至说,道是溺于矢的。你可以在厕所里找到它。

看到秋天的诞生,是一个暗转,观察一片树叶的繁茂,欣赏澎湃的生机,观察一朵花的开放,证得无上菩提。世界在哪里?从一根树枝看向另一根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