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文然的成长经历

靳文然自幼酷爱乐亭大鼓,曾拜丁运清、戚用武为师,以后又得到号称“压三祯”的前辈艺人齐祯的指点和传授。他勤于学艺,勇于创新,注重从刻画人物出发创造和革新唱腔,并从乐亭皮影等姊妹艺术中吸取音乐素材,丰富了乐亭大鼓的声腔。他为乐亭大鼓的曲调从曲牌联套体向板式变化体过渡,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在演唱方面以唱带做,以做促唱,寓情于声,力求声情并茂,大大加深了节目的感染力。他还从乐亭大鼓的前辈名家陈际昌的艺术成就中受到极大的启发,刻苦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整理修改传统书段,抢救宝贵的文学遗产。代表作有《双锁山》、《拷红》等传统书目。他还创作了许多新曲目为群众演唱,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有《听窗根》、《粪状元》等。 1944年,靳文然到滦县抗日游击区行艺,得与高荣远合作。高荣远系滦南县人,系乐亭大鼓名家,与贺连起是盟兄弟,后曾执教于辽宁省艺校。高靳合作时,靳文然演唱了高荣远创作并为之伴奏的《火烧钟家滩》、《与民复仇》和自编的《骂蒋鹏飞》等宣传抗日除奸的新曲段。这段时间使靳文然初步接触 革命新曲艺,使其对革命文艺在人民群众中的作用有所认识。1947年,靳文然进唐山市,在万顺书馆演唱《满汉斗》等中篇及一批传统书段。他的唱腔优美,唱法与众不同,深受群众喜爱。当时署名长风的作者在报刊上以《烛影摇红、珠落玉盘》为题发表文章,说他的演唱“于声音里有着意境”、“有声有色,音韵并茂,绝非等闲的靡靡之音”(见民国三十七年《唐山日报》)。

1948年,唐山解放,这是靳文然艺术生活的转折点。他积极追求艺术上的进取和政治上的进步。其众望所归地担任了唐山市曲艺实验队队长、唐山市曲艺团团长,并多次到治河工地、工厂、农村、部队为工农兵演唱,向工农兵学习,从而体会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深刻意义。他在不同时期创作和演出了新曲段,发挥了曲艺的宣传教育作用。1950年,国家发行胜利公债时,他创作和演出了《胜利公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李一夫市长为此亲笔题赠条幅:“人民艺人靳文然,你用文艺形式将政策清楚地交待给群众,这是你的成功,也是你今后的方向”。他的《事故小传》、《探母》、《运粮路上叙家常》、《粪状元》、《听窗根》等反映工农兵生活的曲段,在工厂、矿山、农村、部队的成功演唱,不仅起到了宣传鼓动作用,还反映了乐亭大鼓演唱新曲艺进入成熟完美的新阶段,有的曲段已成为传世之作。解放以后,他为乐亭大鼓艺术,为曲艺事业尽心竭力,受到观众欢迎和社会尊重。自1950年起,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1960年出席河北省文教群英会。曾当选为唐山市第一届至第五届人民代表和省政协委员、河北省曲协筹委会副主任,1963年出席全国文代会并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 靳文然演唱的乐亭大鼓,节奏轻盈明快,行腔流畅,韵味醇厚,优美动听。他以深厚的底蕴,驾驭多种题材、不同风格的曲段,演唱得酣畅淋漓,体现出其特有的艺术风各。他的演唱,豪壮处如瀑布直泻,壮人肝胆;委婉处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凄切处声情动人,催人泪下;含蓄处深蕴哲理,耐人寻味;风趣处亦庄亦谑,令人解颐。他的演唱注重发音吐字,依字行腔,达到字正腔圆、满腔满调。其唱腔的运用,既尊重先辈先人的传授,又不恪守成规。每个唱段都是依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典型环境,循情循理地通过声腔描述,在听众思维中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塑造活灵活现的人物,使演员与听众产生***鸣。其代表作有《拷红》、《双锁山》、《樊金定骂城》、《貂蝉进帐》、《长坂坡》、《蓝桥会》、《天水关》、《双玉葬花》等。

靳文然演唱艺术的成就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得到观众和专家的认可。他演唱的《拷红》,于1953年被东北音专(现沈阳音乐学院)选为公***课教材。他演唱的《双锁山》,1954年由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3张6面)在全国发行。与此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拷红》、《事故小传》、《天山关》录音向全国播放,并聘请他为特邀文艺演播员。靳派乐亭大鼓从此冲出河北,走向全国。1961年,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著的《民族音乐概论》的有关章节,对靳文然的演唱有评述,并附《双锁山》曲例。该书于1964年出版,作为学院教材。他所演唱的脍炙人口的现代曲段,当时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被领导、群众和专家所推崇,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演唱的一些唱段被制成录音带,至今仍畅销不衰,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资料,可谓“故人已去,音韵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