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毒的蚊毒的来源
蚊子如果不是恰巧飞到耳边扇动翅膀发出高频噪音,又细又长的腿落到人身上,根本无法让人感觉到它的存在,饱餐之后又悄无声息的悄然退回黑暗的藏身之所,等待下一次出击,留给人的则是奇痒无比的红肿和蚊毒。
蚊子虽然没有恐龙形大、凶猛,没有老虎那样的致命攻击,但蚊子更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容易获取到食物,并且最大程度的降低自身危险。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而造成的死亡数量远远多于丧命于虎口的数量。恐龙灭绝了,强悍的老虎、狮子需要人类的保护,而蚊子却一直伴随在人类身边无法剿灭,毫无疑问是大自然最成功的物种之一。
“选择对手最麻痹大意的时候出击,最好的隐藏自己,精准的攻击,悄然的撤退。”---游击专家,最难应付的一种战斗方式。不厌其烦的骚扰,不断蓄积的蚊毒,地球人谁都不愿做“献血人”,但谁也无法逃避蚊子生存繁衍的“贡献者”。 昆虫纲动物是自然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类动物。它对环境方面的综合适应能力很强,食性也非常广泛,包括:
植食性(45.6%),以植物的活体为食;
肉食性(37.1%),以活体昆虫或其他动物为食;
腐食性,偏爱尸体,粪便及腐败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说该类昆虫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一定益处。
杂食性,兼吃动植物,占已知昆虫总数的17.3%。
以刺吸式口器的蚊子,主食流体食物。
雄蚊“吃素”,专以植物的花蜜和果子、茎、叶里的液汁为食,并无足量的蛋白质;雌蚊偶尔也尝尝植物的液汁,然而,一旦婚配以后,非吸血不可,需要摄取蛋白质以获得足够的营养来产卵,因此雌蚊才会吸血。
雌蚊为了产卵及繁殖后代,必须吸取人或动物的血液。因此,蚊子除了在口器等外部形态上特化成像针一样的刺吸式口器外,在内在的生理机制上,体内之组织细胞能生产及分泌一系列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化合物,以保证吸血行为的顺利进行及完成。 根据广西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中华按蚊与嗜人按蚊生物学实验研究》数据。平均中华按蚊的饱食吸血量为2.5mg,嗜人按蚊为1.847mg。按人血比重1.05计算,合0.00238cc和0.00176cc(蚊子吸血吸一次大概是1/5000毫升,约2毫克)。蚊子为了要产卵所以会吸4~5天的血,在吸血4~5日后产卵。
一个人一次被多少只蚊子吸血会死亡?是失血而死,还是中蚊毒而亡?
一个人要失血2000毫升才会危及生命,这么算一个人被一千万个蚊子咬了才会危及生命。但是,假如一个人同时任意给1万只蚊子叮咬,人是完全可能被叮死的。这是为何?
当然并不是因失血过多而死亡,蚊子在叮人的同时,会向人体注入酸性物、抗凝血因子、蛋白酶等,人体会对此产生排异反应,这就是为什么皮肤会发痒和起疙瘩的原因。如果那样的酶多到一定的程度以及蓄积,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因为不堪负荷而全面崩溃,于是就会有水肿,呼吸困难,肾衰竭和败血症等急性症状,从而危及生命。 蚊子是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蚊子会搅了您的好梦,会影响您的健康,会让您染上疾病……,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蚊子活动范围大约在50公尺至150公尺左右,蚊子每秒震动翅膀近600次,高频噪音令人无法安眠,这就是让人难以忍受的首个原因。
被蚊叮后,人类的反应都很类似,通常是奇痒难耐,抓了又怕皮破流血,不抓又实在是考验忍耐功力;痕痒抓挠,常因搔抓引起继发病菌感染;敏感肌肤越挠越严重,伤及真皮组织形成疤痕;少儿易出现烦躁、哭闹,如局部红肿流水、发红,甚至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继发急性淋巴管炎,出现“红线”,此其二。
被忽视的情形:睡眠质量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发育期的身高,影响学习专注度。
更为严重的是,特定种类的蚊子(病媒蚊),传播乙型脑炎和多种热带病(如疟疾、丝虫病、黄热病和登革热)等特定种类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严重的公***卫生问题。婴幼儿童体质较弱,抗病能力差,一旦染上传染病,发病急,病情重,甚至危及生命。每年约有7亿人被蚊子传染各种疾病,且每十七人中,就有1人死于被蚊子传染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在热带地区、非洲地区,多种传染病常借由蚊子传染给人类,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