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杜甫对盛唐的两位文化中坚热情不减,李白却无动于衷?
杜丽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贡献了无数为后人所称道的文化瑰宝。也是当时唐朝文化的缩影,以不同的风格反映了当时不同时期的民风民情。抛开他们所达到的高度,让他们走下神坛,看看他们作为普通人在生活中是什么样子,他们之间有什么经常被调侃的友情?
他们的诗歌风格迥异,一个是浪漫派,一个是纪实派,他们的主要生活时期也不同,一个是盛世,一个是晚唐。但两人也是因为缘分而相遇。他们相识在天宝三年的秋天。也就是李白在杜甫心目中的形象,第一眼看上去不是知己,而是一个生活中过于霸道,追求内心自由的浪漫诗人。
但真正的李白,一句话,是“极度悲伤,豪言壮语”。直到杜甫自己经历了这样的山河破碎,目睹了生活和战争的残酷,他才突然理解了李白,突然佩服李白的心境和诗性境界。所以他写了李白的梦,在我的门口,你揉着你的白发,好像有什么困扰着你,我们的首都充满了爱管闲事的人,当你孤独无助和贫穷,一千年的名声,一万年的名声和什么好处,当你死了,走了。这是他最终以生命为参照物理解的李白。可惜后来李白被流放,两人从此再未谋面。
看杜甫的李白怎么样?也许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毕竟我们认识的时候,李白已经名扬天下,粉丝众多。而杜甫,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初出茅庐的诗人。两人分开后,除了书信没有任何交流。杜甫可能只是李白众多仰慕者中的一个,也可能只是众多酒肉朋友中的一个。他写给杜甫的那首“君若思君,游江南”也是老生常谈,没什么趣味,也没那么特别。
两个人从两个角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相遇。很多人嘲讽李白对杜甫如此冷漠,但杜甫在诗中却常常思念李白,真是单恋。但李白恰好是杜甫的人生导师,杜甫遇到李白的时候,他还年轻,人生阅历不是很丰富。无论如何,这种关系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