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沧浪之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沧浪之水》:中南大学严阵教授撰写,2001年4月在当代发表,获当代文学奖一等奖,2001年1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已重印三次。大连日报连载了,三湘都市报准备连载了,Xi安电影制片厂拍电视剧了。小说共分四章五部九十四节,内容如下:《沧浪之水》剧情简介:父亲在我出生的时候就被划为右派,于是被县中医院开除,带我去一个小山村当了村医。“我”考上北京中医学院的时候,他看了“我”的录取通知书,吼了一声“苍天有眼”,一头栽倒在地上。1985,研究生毕业,回到省里,在卫生厅办公室工作。从此,“我”开始了和同事丁小槐打架的“生涯”,但每次都是“我”吃亏。厅整顿全省中药市场。“我”和丁小槐去吴山调查,那里假药横行,但那是马局长的家乡。回来后,“我”向药监局反映了情况,但丁小槐告诉局长,材料不准确。当我告诉大厅里的老职员颜时,他建议我要聪明些。会馆花了30万买了一辆进口车。在一次支部民主生活会上,“我”忘记了买车的细节,却没有提到任何人。马主任离开会场后,大家都批评“我”,就连平时关系最好的也说“我”不对。不久后,“我”被调离省厅,去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女朋友知道了这个消息,断然和我分手。我在中医学会呆了四五年。在此期间,我与市五院护士刘东结婚生子,完成了人生中一个必要的程序。这时,丁小槐已经提到了办公室副主任,搬出了公寓。儿子三岁该上幼儿园了,我想让他进省直机关幼儿园。“我”想尽办法考上,丁小槐的儿子却考上了。最后,刘东的姐夫找到了一条路,他的儿子进去了。“我”感叹自己的无能。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省卫生厅派人到湖区进行血吸虫病调查,“我”也去了。在马主任的授意下,调查组在选址和采样方面做了周密的安排,得出的结论是发病率略有下降。“我”知道数据不靠谱,但我自卑,说不出来。回国后,“我”写下了真实情况,想匿名寄到北京,但刘东阻止了我。这一切让我感到绝望和焦虑。后来马主任的孙女去省人民医院输液,几个护士紧张得不敢拿针。马夫人听说刘东技术好,连夜派车去接,一枪命中。在病房陪了她几天后,主任老婆主动提出要把她转到省人民医院。多年的愿望一下子实现了,刘东哭了。中医研究院原院长舒要揭发马主任。已经有50多人签名了。他要“我”签字,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颜。颜建议“我”当晚向马局长汇报。痛苦的选择之后,“我”去了马导演家,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马主任指派我做几件事,我连夜做了。第二天,蜀的战线垮了,签名者找到马亭长表示悔恨。马主任安排“我”申请副高职称,参加博士考试,全部通过。年底调到医政科当副主任,房子也搬到了一套房。一年时间,老婆搬了,我有了房子,有了职称,有了位子,工资涨了,博士学了,演讲起作用了。这就像一场梦。后来,经马主任提名,“我”被任命为中医研究所副所长。终于有一天,马主任跟我说,想推荐我当主任。时机成熟,“我”建议马主任卸任后出国考察,看看在洛杉矶读博士的儿子。其实就是为了摆脱他的“听政”。在父亲的坟前,“我”苦苦思索,为什么当初的想法和理想,都在不知不觉中飘到了另一条路上。答案是,那里有虚拟的尊严和现实的利益,于是“我”放弃了规范和信仰,成为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最后,“我”跪在父亲的坟前,烧了中国文化名人的素描。附上作者严阵的资料:严阵,湖南长沙人。1984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8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小说《曾经在天涯》(海外版名为《白雪红尘》)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出版,《沧浪之水》是他的第二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