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

这个要追溯到周朝的封号制度。周朝给诸侯的封号有五个等级,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所以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有的诸侯国的国君叫公,有的叫侯,当然也有的叫伯。比如说秦孝公、齐桓公、郑庄公等。这五个等级都是周天子分封出来的结果。但是王不可能是周天子封的,因为周天子他自己也只是一个王,能分封的最高等级也只有公。

王的出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个是楚国,楚王被封为子爵,这是倒数第二的头衔。这与楚国的实际国力不成正比。因此,楚国后来就干脆称自己为王。周厉王时期,国君的封号被取消。然而,随着西周的灭亡,东周天子成为摆设,楚国就这么一直称王到了最后。

第二个是吴越。吴国和越国都远离中原。虽然他们长期自称为越王和吴王,但他们基本上仅限于自我认知。在中原的历史记载里,给他们记录的依然还是子爵。

第三个是徐州相王和五国相王等历史事件。战国时期,周天子已完全沦为摆设,周天子的分封制度也早已濒临崩溃。此外,剩下的附庸国都很强大。这时候很多诸侯就自立称王了。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相遇,互认为王。不久,齐国、楚国、魏国、燕国、赵国和韩国都同意互相称王,平等相待。公元前324年,秦惠文王在位时,秦国正式加冕为王。也就是说,被周朝国王封为诸侯的诸侯们摆脱了原来的制度,自己当上了王。再后来宋国也称王了,在这之后几乎所有的诸侯都是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