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的目的

楚汉之争的目的是争夺帝位。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楚汉之争就是发生在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其时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汉朝而终止。秦二世上位后,昏庸荒淫,暴政搞得百姓苦不堪言,最后引发了很多农民起义。其中项羽和刘邦两支队伍是发展的比较好的,他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统一天下。

楚汉之争战争评价:

楚汉战争历时4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汉战争最终实现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项羽摒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分封制,恢复战国时期的封建割据,疆土分裂,天下不能真正统一,埋藏战争隐患。刘邦与项羽争天下,为什么项羽失败了?项羽不会知人善任,不信任手下,不爱听意见,又吝于封赐,不会识别和笼络人才,以致韩信、陈平、英布等先后归汉,不善于团结利用反汉同盟,致使魏王豹、代相夏说、赵王歇与楚各自为战,魏、代、赵国相继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