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中的通气散是哪个朝代的名医王清任所创
医林改错中的通气散是清朝的名医王清任所创。
王清任,清代医学家(1768-1831年)。字勋臣,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邑武庠生,又纳粟得千总职。王清任(Wang Qingren,1768~1831)又名全任,字勋臣。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人。
王清任自幼习武,曾为武庠生,捐过千总衔。乾隆、嘉庆年间,王之故乡还乡河上,仅有渡桥,因官桥官渡进行勒索,还是善桥善渡以行善引起讼端。王清任力主善桥善渡。开庭审理时,知县几次摘去凉帽,清任几次站诉不屈。
并义正辞严:我跪的是大清法制顶戴花翎,不是为你下跪,而触怒县官。王清任不得不离乡出走,辗转去滦县稻地镇,东北奉天等地行医。王清任受祖上行医影响,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已誉满玉田。
30多岁时,到北京设立医馆知一堂,为京师名医,善用黄芪。他医病不为前人所困,用药独到,治愈不少疑难病症。据清光绪十年《玉田县志》载,有1人夜寝,须用物压在胸上始能成眠;另1人仰卧就寝,只要胸间稍盖被便不能交睫,王则用1张药方,治愈两症。
学术思想
王清任是中国清代的一位注重实践的医学家,他对祖国医学中的气血理论作出了新的发挥,特别是在活血化瘀治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他创立了很多活血逐瘀方剂,注重分辩瘀血的不同部位而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他的方剂一直在中医界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从秦汉以来,活血化瘀法不断充实完善,而以清代王清任的学术成就尤为引人注目。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对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作出了贡献,而且对针灸临床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