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是什么?

西门庆目录[隐藏]

人物介绍

第一,资本的积累和“复杂的工作机器”

二、成功法宝:个人精明和不正当竞争

三、栽:钱重要,美更重要。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西门庆,字子全,小说人物。

西门庆是小说《金瓶梅》中的主人公,是16世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兴商人的典型。他是个地痞、恶霸、官僚、荡妇、精明的商人。他的商业行为对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建设仍有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编辑本段】1。资本积累和“工作机器非常复杂”

西门庆的原始资本并不雄厚。他出生在“清河县一个小康之家”,父亲西门达开了一家药店。但在西门庆经营了一段时间后,资本暴涨,经济实力迅速扩张,不仅在商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政界也产生了很大反响。他曾经告诉吴月娘,即使他绑架了许飞琼,抢了王母娘娘,也不会减少他的奢侈。

西门庆是怎么发财的?首先看他原始资本的积累。《金瓶梅》第一次说他“深陷工作,还借官债”.....他负责县里的一些公务,和别人谈钱”。在这里,他“借官债”,即拿出国家财产,放高利贷;“说事超过钱”就是替别人打官司,替别人说情或者办事,收取别人的感谢费。不难看出,西门庆的社会活动能力是相当大的,“借官债”也是相当有风险的。但是,因为他的“深入工作”,所以一直很顺利。

西门庆的敛财欲望不是这些小敲就能满足的。通过婚姻获得一大笔钱是西门庆积累资本的主要手段。例如,他欺骗了富有的寡妇孟玉楼和太监的侄女李瓶儿,两个妃子的到来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只有孟玉楼带来的嫁妆是:...四季衣服,化妆袍,还有四五个箱子;珠子和箍子就不用说了,胡珠圈,金宝石面,金银洞;手里有钱,他也有几千两;好吧,三个羽毛球,三两百桶。

至于李瓶儿给他带来的财富,那就更令人刮目相看了。以至于在李瓶儿去世的时候,一向不为所动的西门庆竟然泪流满面!家奴黛安一针见血:

我六娘嫁给了我爸...我应该带几个领导?别人不知道,我知道:别说银子,就玩金珠、玉带、绦环、梳子、贵重宝石,但不知道有多少。为什么父亲心里会有一种痛?不伤人,伤财!.....这个家庭,哪个都不借给他银两的特使,只借给了出去,也没借给进去。

此外,西门庆深知“马无外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在积累资本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外财的掠夺。比如女婿陈京基,因为父亲陈洪抓到事件,把财产转移到岳父西门庆家保全,最后被西门庆据为己有。

应该承认,任何一种原始资本的积累都是掠夺性的,比如西方的“圈地运动”。对于西门庆来说,他所有的敛财方法都具有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特征。晚明时期,由于崇尚个人主义,靠个人奋斗和努力赢得财富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但与“圈地运动”的大规模经营方式相比,晚明商品经济呈现出个性化的色彩。无论西门庆是包揽所有官司,还是谋外富,还是骗婚资本,都带上了个人的本事和技巧,也就是所谓的“狡黠”,仍然属于传统的“奇诡”范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西门庆式”的敛财方式依然存在,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利用自己的权力或者人脉,借官债或者替别人接所有官司的现象还是很多的,利用长相骗取婚姻资本的人也不少。总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机会主义等消极行为,这在市场体系不完全完善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编辑本段]二、成功法宝:个人精明和不正当竞争

西门庆是个精明的商人,但让他在同行中遥遥领先的,完全在于他使用的不正当竞争!

与政府勾结以获得有利的商业条件是他的惯用手段。比如新中国的冠军蔡依泉,回老家探亲时路过清河县。应该请他去西门家吃个横财。他不仅用好酒好菜伺候,还借了一百两银子才走。后来,蔡以泉被任命为两淮盐巡史,将山东巡案宋巧年引入西门庆,给了西门庆更多与朝廷勾结的途径。后来西门庆卖盐,经营运盐业,蔡状元行使淮水淮运盐权,使西门庆比其他盐商早一个月选盐,西门庆仅一个月就轻松获利两万两白银的巨额利润!其他盐商只能干瞪眼,看着钱都给了别人。因为西门庆时不时贿赂山东巡抚宋巧年,才得以借宋之力,独力接手朝廷送来的两万两千件银古董的买卖,其中蕴含着何等的利润!与政府勾结谋取商业特权是西门庆牟取暴利的主要手段。

争取垄断,打击同行,也是西门庆商业的成功经验。垄断意味着暴利,西门庆心知肚明。原来清河县只有西门庆一家药店。后来,在李瓶儿的帮助下,医生蒋竹山也开了一家中药店。理论上讲,蒋竹山既是医生又是药店,为人和蔼可亲,无疑会吸引很多顾客,生意兴隆。一个县有两个药店,就像天上的两个太阳,在西门庆看来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他多次唆使地痞流氓到蒋竹山药店闹事,伪造票据,逼他还债并状告政府,把蒋竹山打个半死,逼他拆掉药店。就这样,西门庆的药店生意依旧红火。

这种不公平竞争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他善于打通关节,买通钱财,大量逃税;再比如,就西门庆的经营方式而言,他的经营活动主要是由他的家人、家奴或与他人合伙,或假借他人名义,在幕后操纵,别人很难掌握他的非法经营。

不可否认,西门庆也有做生意的一套。他在分析伯爵对应的钱的时候说:“那东西是活动的,不安分的。怎么可能埋在一个地方?人用也自然。”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作为增殖的价值,...是运动的”和“不能理解为静止的东西”(《资本论》第二卷)。他们对资本的理解惊人地相似。换句话说,西门庆明白钱生钱的真相。他善于扩大再生产。比如他和乔家大户开的绸缎店,第一笔投资只有1200元。后来,他用卖盐赚的钱,从杭州、南京买了一万多件银货。没过多久,缎子就铺开了,他净赚了6200元。净利润分别用于从湖州和松江进货。就这样,本金和利息越来越大。到西门庆死的时候,绸缎铺已经是“五万两银子的本钱”了。

他不仅扩大再生产,而且善于抓住时机,敢于套取外宾未售出的商品,以利将来获利。他还擅长多种经营,如放高利贷、开典当行和各种绸缎店。同时行走江湖,把开店经营和长途贩卖结合起来,生意规模越来越大。

西门庆的生意和很多现代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电视、电信等部门,如果不是因为垄断了市场,就不会有较高的利润;再比如现在流行的名人生意,如果不是利用名人效应打通关节,恐怕就难了。试想,如果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刘晓庆可能不会比我们所有人在商业上更成功。如果离开不正当竞争和偷税漏税,很多企业大概会倒闭,厦门的赖昌星也不会那么嚣张。仔细考察的话,十个名人有九个在商业上有违法行为,这一点在过去已经被媒体证实。

【编辑本段】三、栽:钱重要,美更重要。

西门庆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但他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商人。他缺乏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宣扬的“资本主义精神”。后来,富兰克林、韦伯等人将其归结为“勤奋、节俭、诚实、可信”等美德。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商人的生活必须以赚钱为目的,赚钱应该成为商人活动的“天职”。但西门庆赚钱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完成对美的占有。

非法经商让西门庆找不到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当他与李瓶儿玩耍时,家奴黛安报告说,有一位来自四川和广州的客人正在等着他谈生意。他居然一拖再拖,说“我的店大,送货多,不怕我一问他不来找我”(16)。直到李瓶儿劝他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要错过自己的事业。也就是说,西门庆的最终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完成他对女人的疯狂占有。最后,他生命的蜡烛终于在潘金莲的肚脐上熄灭了,他精心聚集的资产也没有了!

更不用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多少有前途的年轻人或者年轻的创业者,最后不是被市场碾压,而是被困在一种醉生梦死的颓废生活中。他们和西门庆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