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烟草,异国情调的东西。

民间有句话:烟酒不分家。意思是抽烟和喝酒永远并行存在,爱喝酒的人永远同时爱抽烟。但在现实中,由于公众宣传的影响和对自身健康的考虑,很多人都戒了烟,只保留了喝酒的习惯。

春节是烟酒大行其道的时候,也是主要消费品之一。我没有吸烟的习惯。只喝了一点,就应朋友要求点一支。

听说有句话叫“烟酒奇物也”,烟酒是大事。我也觉得烟酒是很神奇的东西。你看,香烟用的烟叶,酿酒用的粮食,一个是植物,一个是农作物,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但一个被火点燃,一个被岁月发酵后,会对葡萄酒产生这样的变化和影响,让人欲罢不能,魂牵梦绕。俗称“上瘾”。

香烟在中国的历史很短。据说烟草起源于拉丁美洲,现在还处于原始社会的美国居民在采集食物时,经常会不自觉地摘下一片植物叶子放在嘴里咀嚼。这种叶子刺激性很大,正好可以提神,缓解疲劳。于是他们经常挑挑拣拣,次数多了,渐渐成了一种爱好。

同时,由于南美蚊子猖獗,人们会点燃柴火驱赶蚊子。当他们工作的时候赶不走蚊子,就会把点燃的烟草含在嘴里。当它快要熄灭的时候,用嘴吸吸火源就可以了。这就是今天吸烟的雏形。

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一些西班牙和葡萄牙水手学会了这种吸烟的习惯。1581年,西班牙探险家发现玛雅人用空竹作为烟斗吸食烟草,西班牙人也学会了吸烟,于是香烟诞生了。

烟草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也就是16世纪中叶传入中国的。葡萄牙占领的菲律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早就有“吕宋岛产烟叶”的说法。所以在中国,香烟最初叫吕宋烟。

说到学习吸烟,许多吸烟者可以追溯到他们的青春期。因为好奇和耍酷,他们接触香烟,然后因为无聊开始形成习惯,然后戒不掉瘾。小时候也有过学抽烟的经历。上小学的时候,几个人聚在一起,抽一根干丝瓜苗,干红薯苗或者干树根,有时候偷点成人烟。被发现后,不可避免的被打了一顿。

长期以来,大多数吸烟者都是男性,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地方,女性很少吸烟。但我的第四个祖母是少数几个之一。刚开始看到四奶奶抽烟很惊讶,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四奶奶有五个女儿。后来他们婚后每次回父母家,都会给四奶奶带各种牌子的烟。一开始我一直不明白四奶奶是怎么学会抽烟的。后来据说是因为四奶奶病后经常打瞌睡,无精打采。她抽烟只是为了提神。

现在对吸烟的限制越来越多,很多公共场合都张贴了禁止吸烟的标志。特别是在火车和飞机上,吸烟是绝对禁止的。香烟上也明确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的字样。

葡萄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酒的起源有以下几种学说:天造酒,猿造酒,夷地造酒,杜康造酒等等。

杜康酿酒广为流传。对此,西晋名著《九皋》中写道:酒之兴盛,源出于帝;还是云一弟,杜康的一天。有饭就空了,就成了味道,香了好久。这是因为这一点,这并不奇怪。

据说杜康喜欢把吃剩的米放在空树洞里。时间长了,发酵的食物闻起来很香,变成了酒。这就是酒的起源,叫魔。后人也视杜康为“酒之祖”。

关于烟酒的名人故事很多,老“烟民”“酒鬼”比比皆是。在这方面,除了自身的作用外,烟酒还对人的性格特征起着塑造作用。比如一代伟人寸步不离手,革命战士烟瘾大等等。有100多首关于李白斗酒,张旭醉书狂草,等等。

当今社会,烟酒具有鲜明的社会特征。遇到人,递烟不开口,不仅仅是一种问候,更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半路问路时,先掏出一支烟问路也是一种礼貌的方式。被问的人也愿意帮忙。

喝酒的时候更是如此。现实中有很多酒场文化,也有一杯酒的说法。很多人情是在酒场升华的,很多生意也是在酒喝的时候成就的。所以生活中有句话叫酒靠人品,酒量也是能力。

烟是植物,遇火燃烧。虽然可以提神醒脑,治愈沉默,但吸烟会上瘾,还会伤肺。酒是粮食的精华。如果把它当成水,就可以把它点燃成火,一进肚子就麻辣辣的。喝多了会伤肝。

这样看来,烟酒怪东西的说法还是挺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