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物简介

吴·

吴(1900 . 6 . 2-1976 . 10.7),新竹县新浦镇人,毕业于台北师范学校,作家兼教师。

我年轻的时候,接受的是日语教育。我毕业于台湾省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做过教官,小学老师。后来因为县检辱骂台湾老师,抗议无效,愤然辞职,结束了近20年的教学生涯。

1941年去祖国南京做新报记者,一年后回到台湾省。先后在台湾省日日新报、台湾省报、新生报、人民日报任记者,后调任台湾省机器工业协会特聘会员(1949-1965),曾参加一个诗社,65438。后期作品主要反映台湾省战后社会,包括《波茨坦酋长》和《狡猿》。除了文学创作,吴还创办了《台湾省文艺》杂志(1964),并设立台湾省文学奖(1969)和吴文学奖(1969),奖励后进学子,不遗余力。

中文名:吴

别名: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新竹县新浦镇巨埔里10号

出生日期:1900年6月2日

死亡日期:1976 10年10月7日。

职业:作家

毕业学校:台北师范学校。

代表作品:亚洲的孤儿,无花果

角色的生活

1900,6月2日出生,新竹县新浦镇巨埔里10号。父亲吴,母亲朱,排行第四,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1910年入三浦公学。

1916,新浦公学毕业,升任台湾省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即台北师范)。

1920,台北师范毕业。台湾省公立学校教学说明(依门教学场主任)。

1921《学校与自治论文集》在新竹府教育班出版。

1922年,由于《论学校与自治》的出版,当局认为这是极端的,并于4月迁至苗栗胡俟公立学校。

1924,4月,调入芜湖分校教学场。9月,我与19岁的林贤美小姐结婚。

1925,2月份得了急性肺炎,差点丢了命。

1926年2月,新竹县为出版《会话教授研究》而召开的教育研究会议,受到我校新任校长英传先生的重视。

10月27日,1930,10,五社事件发生。

1936年,第一部小说《くげ》(《水月》),灵感来自我的同事,一个日本文学少女,发表在《台湾新文学》上,后来的《べンの _》(《水滴从笔》)。同年,小说《どぶのの〙carp》获得台湾新文学征文比赛一等奖。

65438至0937,调任关西公立学校总教官一职。在台湾新文学发表小说《回归自然》(简称《回归自然》),用500块钱创作了日本小说《功夫狗》和《地瓜》两部。同年在新竹县主办的教育研究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数学教授下学年研究》。

1939年,因抗议日本军阀,全面开展台省青年训练,一边要求,一边骚扰,被调至左路,出任马武杜芬教场主任一职。

1940年,因服役20年获勋,但因县巡视员(巡视员)随意辱骂台籍教师,抗议无效,愤然辞职。

1941年,独自回到祖国,担任南京大陆新报记者。

1942,回台湾任台湾省日报社记者。发表游记《南京杂感》,分十个月发表于《台湾省艺文》连战。

1943,亚洲孤儿胡泰明被选秀。

从65438到0944,他是台湾省新报的记者。(日本帝国为了垄断台湾省岛视听,将全岛报纸合并统一为台湾省新报)。同年,他写了小说《陈大人》,在台湾光复后的《新新》杂志上发表。小说《马先生》发表在民生日报上。

65438-0945,台湾光复后,就职于台湾新生日报社(日据时代台湾省新报)。著有日本散文《日本该何去何从》和小说《糖铡刀》(原为胡太明之一)。小说《胡太明》写完了。

1946,做过人民日报记者。组织成立崇正出版社。65438年9月至0946年9月,胡志明(原名胡泰明,日本小说《亚洲孤儿》原版,分四篇发表)出版,此书被公认为抗日文学的代表作。

1947,调入社会事务部。崇正出版社组织了一次有计划的流产。2月28日,二二八事件发生。他写了两篇散文,《午夜前的台湾省》(黎明前的台湾省)和《午夜前的夜》(孤独的夜)。

1948,担任大同工业学科主任。出版小说《ボッダママ》(波茨坦首长),由私立大同工人联合会出版,台北学友书店出版。还在日本《公鸡通讯》上发表了散文《台湾省文学现状》(《台湾省文学现状》)。起草小说《泥巴》。

1949,任台湾省机械工会工会委员。创造一个书虫的梦想。

1949年8月,中国诗歌《蓝庭集》出版,包括《剑池泪》、《长江墨滴》、《凤岭松涛》、《双峰恋》、《稻江云》等五首诗,由新竹蔡颖出版社出版。

1950年,写了小说《友谊》;小说《泥巴》完成了。

1952年写《十元杂的一生》(日文稿未完成)。

1953,担任特别“会员”。胃出血,病了一个月。

1954年8月,散文《新文学运动的氛围》在台北文物发表。

1955,狡猾的猿猴被征召。1955 65438+10月26日与大儿媳妇张松英结婚。

1956,完成小说《狡猿》。ァヅァの孤儿(孤儿在亚洲)在日本书房123出版。

1957年,游历日本六周,写下102首中国诗歌《东游吟草》。同年,《Waiめ れ岛》在日本ひゐげ书房出版。

65438-0958年,写小说《青铜的味道》《闲愁》。

1958年5月,苗栗文学书店出版《汉诗集》(含附录《马先生》、《陈达仁》、《骚坛杂感》)。

1959年6月,《孤帆》由杨·翻译,高雄黄河出版社出版(本书为《亚洲孤儿》中译本)。

1960年创作小说《三八泪》和散文《仰望蓝天》。

1961年写了散文《关于文化的一点杂感》。

1962年,他写了一两首中国诗《梦里草》。

1962《亚洲的孤儿》,傅译,黄伟南审,6月由台北南华出版社出版。

1963年创作散文《谈文化沙漠的文化》和小说《姜还是比较辣的》。4月,中国诗歌《浊流千草集》由台北文献收藏局出版。11《伤痕集》(一)、(二)由台北市典藏文献局出版。

1964年,台湾省文艺杂志成立。在《台湾省文艺》创刊号上发表散文《台湾省文艺杂志的出现》和论文《中国诗歌必须改革》在《台湾省文艺》第二期上发表散文《历史有许多漏洞》和《致有心人的一封信》他发表了两篇散文《关于汉代诗歌的几个问题》, 《意外的意外》和《给钟肇政的一封信》在《台湾省文艺》第3期发表散文《台湾省文艺的使命》《虚惊一场》《怜惜台湾省文艺月刊》在《台湾省文艺》第4期发表散文《传记小说萧条的原因》在《台湾省文艺》第5期

1965,退休台湾省机械工业同业公会特别会员。他游历香港、日本,写了120篇《东游吟草》、《东游》。在《台湾文艺》第六期发表《我经营台湾省文艺及我对台湾省文学奖的看法》一文,在《台湾文艺》第七期发表长篇小说《幕后的主宰》、散文《为自由诗人说几句话》、新诗《万国文艺摊位的拍卖》..在《台湾省文艺》第八期发表小说《许多矛盾》和论文《对诗歌的浅见》,在《台湾省文艺》第九期发表小说《牛在流泪》和散文《经得起历史批判》、《我最敬佩的伟人》,写作散文《光复二十周年的感想》、《忘了歌唱的金丝雀》、《出走》;散文《忆我的第二故乡》发表在西湖《国学》50周年画册上。

1965杨的译本《孤独的帆》于5438+00年6月由泛亚出版社再版。

1966在《台湾省文艺》第10期发表评论《魏万之的“对象”》,在《台湾省文艺》第11期发表散文《我的批评》、《苦闷两年》、《悼念江小妹》,在《台湾省文艺》第12期发表游记《鸬鹚池之旅》..发表中国诗歌《东游吟草》。出版游记《东游》,在《谈西谈东》中挣得。《吴文选》小说版1966、12,由台北广弘文出版社出版。

1967写了一篇散文《按门忆教场》;并在《台湾省文艺》第16期发表散文《缅怀吴欣荣君》,完成日文小说《道はひと金》(《远去的路》)和中文回忆录《无花果》。1967年4月,《吴文选》中文诗文版由台北广弘文出版社出版。

1968在《台湾省文艺》第18期发表散文《谈台湾省文艺》小说《榕树》和《环球游记谈西方与东方》在《台湾省文艺》第19、20、21期连载..

1969,“吴文学奖”设立。在《台湾省文艺》第25期发表散文《我设立文学奖的动机》4月65438日至4月0969日,《海外游记·谈西谈东》(分为《谈西谈东》两部分)由《台湾省文艺》杂志发表。

在1970中, 在《台湾省文艺》第26期发表散文《忆大同》在《台湾省文艺》第27期发表散文《看王的风采》在《台湾省文艺》第28期发表散文《苏的繁华》在《台湾省文艺》第29期发表散文《忆五湖》《的意蕴》发表论文《中国诗歌再讨论——唤醒灵魂》 在《台湾省文艺》第30期发表《诗之我见》,在《台湾省文艺》第33期发表散文《罗福兴的诗与人》,撰写散文《忆五十年前母校》、《忆母校今昔情》,与前三篇散文《忆五湖》合称为《一束回忆》。

《无花果》台北林德伯格出版社6月出版5438+0970。

1971年在《台湾省文艺》第31期和第30期分别发表散文《多余的话》和《设立新诗奖和中国诗歌奖的动机》。在台湾省《文艺》第32、33期发表琉球日本游记《东游与雅趣》,写《没有他人分享的世界仍像一座熄火的山》(日文,发表在日本《石丰经济新闻》上)。1971年1年10月11日本散文《没有别人股份的世界,好得像一座被火烧过的山》发表于日本《石丰经济新闻》被翻译出版于台湾省文艺第34期

1971年1月晚香由台湾省文艺杂志出版。1971年65438+二月泥由台北林德伯格出版社出版。

1972,年初在东南亚漫游。在《台湾省文艺》第35期发表游记《一次东南亚漫游》和散文《悬崖难归》,著有游记《五指山之旅》《夕阳》等101篇。日本小说《台湾省连翘》被起草。写《他人无份的世界,仍如死山》(中文,发表于《台湾省文艺》第34期)。

1972年6月,日本社会思想社出版《台湾省报告——种人地》。1972 165438+10月《浑浑噩噩的生活,悲惨的台湾省人》由日本社会思想学会出版。

1973年,他的妻子林贤美夫人去世。1973 1中国诗歌、浊诗、草集,共23篇,由台湾省文艺杂志出版。发表台湾省连翘小部分,翻译成中文,在台湾省文艺39-45连载。1973年5月,台湾省文学艺术学会出版《东南亚漫游记》。ァジァの孤儿-日本统治下的台湾省(亚洲孤儿-日本统治下的台湾省)由日本新文字协会出版。

1974,去过美国。写南美游记。在《台湾省文艺》第四期、第六期发表散文《文学刍议》。

65438年至0975年,游历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马尼拉等地,撰写印澳、新西兰游记。游记《三年重游日本》《重游四湖》和随笔《日据时代文学回顾》分别发表在《台湾省文艺》第47、48、49期。

1975,张良泽选的《泥中金鲤》,台南大航出版社出版。

65438年至0976年,游历印度、埃及、非洲等地,撰写非印度游记。散文集《春归》、《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游记》、《非印度游记》、《北埔事件抗日烈士蔡庆林》分别发表在《台湾省文艺》第50期、5月1期、52期、53期。

1976年5月应邀在东吴大学演讲,题目是《日据时代中国诗歌在台湾省文化中的地位》。

1976,九月偶尔感冒,意外并发肝病、糖尿病、白细胞增多,病情恶化。10月7日猝死,享寿70%。

主要作品

37岁时,吴用日文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水月》,发表在台湾《新文学》杂志3月号1936。

他接下来40年的作品包括小说、旧诗、游记、文学评论等等。吴去世后,张良泽教授整理了《吴选集》六本,后又出版了《无花果》、《台湾连翘》、《吴致书信》九卷。其中仍有许多零散的文章、书信和两千余首旧体诗词未整理出版。

长篇小说

《亚洲孤儿》完成于1945。其内容讲述了日本统治时期台湾省的知识分子胡泰明,在台湾省受到日本殖民者的压迫,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受到乡亲们的嘲笑,但到了中国大陆后却不被视为中国人,受到歧视。在自我避难和人生诸多挫折的无助感中,他最终走向疯狂,以悲剧收场。

《榕树》是吴的第二部小说,是吴前半生的自传,描述了作者从日据时期到战后初期的经历。小说完成于1967年底,在1968台湾省文艺杂志连载三期。因为文章部分描述了二二八事件,所以在1970首次作为单行本出版,被国民党政府封杀。此后只在美国和台湾省地下流传,直到1988才由台湾省前卫出版社正式发行。其实这本书的内容和《亚洲孤儿》很像。因为《亚洲》这本书是二战结束前才写的,所以这本书是2月28日写的;因此,前者由党员,一个忠诚的国民翻译出版,而该书被禁止出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批评日本统治的《雅》一书可以在日本出版,而少数描写国民党统治的《吴》却不能在台湾省出版。

《台湾省连翘》是吴的最后一部著作,原文为日文,由先生在吴逝世十年后翻译出版。描述台湾省战前后的政治秘密。

短篇小说

《水月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吴早期的八篇短篇小说,主要描写了1936年至1946年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省民;

水月、泥里金鲤、功夫狗、陈大人、唐倩子、马先生、陆条、桂自然。其中水月和贡狗描写了日本人对台湾省子弟的不平等待遇,陈大人和马先生则揭露了当时台湾省皇族绅士和日本走狗的行为。

《波茨坦科长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吴自1946以来的十篇短篇小说:《波茨坦科长》、《狡猿》、《铜臭》、《三八泪》、《幕后支配者》、《友情》、《牛泪》、《老姜更辣》。受战后国民党腐败和二二八事件的影响,吴的战后小说以控诉时事为主,如《牛在流泪》。《青铜的味道》和《波茨坦首长》记录了接受官员和“中层”台湾汉奸贪污的行为。

诗集

除了小说创作,吴还经常写中国诗歌,如《浊流千草集》、《兰苑集》、《浊流诗话集》、《草》等。

其他的

《南京杂感》是张良泽教授编著的《吴文选》第四卷。收录《吴游记》九篇:

一堆回忆,忆昭门教场,回第二故乡,重游西湖,南京百感交集,忆大同,头骨之旅,悬崖之旅,印非之旅。

《黎明前的台湾》是张良泽教授主编的《吴文选》第五卷。收录了吴关于台湾、中国和日本的十六篇文化论述。

《台湾省文艺与我》是张良泽教授主编的《吴文选》第六册。收录了吴的论文、随笔和自我介绍。

从1962年6月到1976年8月,吴用日文给写了300多封信,由物理学家钱博士编辑,黄玉燕翻译,于2000年5月01日首次发表。然而,写给吴的信并没有留在纸上。

作品介绍

亚洲孤儿,原名胡泰明,是书中主角的名字。后来改成了亚洲孤儿,因为台湾省是亚洲的一部分,地处边陲,被日本统治,离开了祖国的怀抱,就像一个孤儿。当时台湾省人民被日本人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更可怜的是,中国大陆认为台湾省人是日本间谍,所以来大陆的台湾省人受到歧视,甚至要隐瞒身份,不能承认自己是台湾省人。

吴先生说:《亚洲孤儿》通过胡台铭的一生,揭示了日本统治下台湾省沉淀在清水下层的所有泥淖和淤泥。有老师,有官员,有医生,有商人,有普通人,有包拯,有模范青年,有走狗等等。不要问,不要问,日本人,台湾人,中国各行各业的人,都一起陷进去了,这是日本殖民社会的反面历史故事!

书中有一句话:“你最好不要承认你是台湾省人,台湾省人的日语方言和九州岛很像。就说你是福冈人或者熊本人。这句话充分描述了日据时代台湾省人的无奈,读来让人有一种辛酸感和感慨。

吴在写《亚洲孤儿》的时候,怕被时不时跑到他家的日本间谍发现,以至于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把两三张稿纸藏在一个碳笼里,积累到十几张的时候再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二战爆发后,他甚至躲过警报和日本特务,冒着生命危险一字不差地完成了《亚洲孤儿》这本书。他用一支笔作为武器,强烈反抗日本对台湾省人民的压迫。他的作品充满了正义,给人一种是非感。

写作风格

收复台湾后,吴开始尝试中文写作,但并没有放弃日文写作。他完成了许多重要作品,如《亚洲孤儿》、《黎明前的台湾省》、《无花果》、《连翘台湾省》等。吴热爱文学,一生致力于台湾文学。他的作品丰富,能很好地把握社会变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