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中国古代文学管窥》的故事大纲、主题或者出现的是什么样的诗句
近三百年来,《古文观止》流传甚广,影响巨大,在众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在评论《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二者对文学的影响是一样的。”[1]
中华书局文言文版1981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十年来,许多中国古代官制的译本都是以中华书局为蓝本的。中华书局的书有两种:一种是1959版。这是一本从原古籍出版社转来的书。这本书“根据薛莹·唐本的观点断句,并纠正了一些明显的错别字”。第二个是1987版,也就是安平秋校。本版虽以1959为基础,但已与英学堂原版核对,与文福堂版、胡爱井版、弘文堂版核对,并与从相关史书、集子及其他藏书中收集的古文进行了校勘,补充了程权撰写的《二五之序》及例字。所以后者是能看到的最好的版本。[1]
本书选取的古文以散文为主,韵文和骈文都接受。先秦时期《左传》入选最多,汉代《史记》和唐宋时期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入选最多。在文体上,该书选取了13首韵文,如《楚辞补句》、《陶渊明还乡诗》、《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美极穷”,善于描写。虽然用韵多用于描写,但与诗歌不同的是,用韵多与韵脚结合,散放,以增强声情之美。散文就是记人或者记笔记,讲寓言等等。该书选文丰富,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易于阅读,其中不少是传诵百年的名篇。[2]
《古代文学观》的作者是清初(今浙江绍兴)叔侄吴承权、吴调厚。吴承权,字楚才。他一生学习文言文,为的是能读懂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傅先生在福州教叔父之子学古文,后以之为师。
古文的概念止于上册和下册。
在他的余生中资助博物馆。除了参与编撰《中国古代文学观》一书外,他还与周炯、周志灿等一起,仿照朱的《通鉴》,编撰了通俗的历史读本——《陆略》。官位很大,说话语气也很重,还沉迷于“古学”和“人才”。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就是在老家跟叔叔一起教书。第二,吴编纂《中国古代文学管窥》耗时数年。起初,他们只是编了一些讲义来教这个男孩文言文。后来经过多年的教学,对古文的感悟越来越深,讲课也越来越精,以至于“好人手写”就走了。“向先生”看完后叹了口气,劝他们“交出来,公之于众”。就这样,他们把《平日学习的学生若干》编成了一本书。手稿编好后,送到归化(今呼和浩特)供吴兴祚审阅。兴左,字伯承,留村,为权取叔。曾任两广总督,时任汉军副总司令。他“读而数之”,认为此书对初学古代汉语者大有裨益,便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作《端午》一书的序,并“急于将其编成梨枣”。这样就有了最早的《中国古代文学观》的刻本。[1]
3作品特点
本书所选文章均为优秀作品,语言简练,短小精悍,易于背诵。衡文的标准基本上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当然所谓思想性是建立在不违背封建正统的基础上的。
古文观止手稿
考生以古文为真迹,不排斥四骈文,在当时是有价值的;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考生有一些剪辑或尾巴,有助于初学者理解文章;在风格上,改变前人按风格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是值得肯定的。[3]
《中国古代文学观》是一本很好的文集。说白了,就是因为把最优秀作家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按照历史进程依次编目,就像走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的走廊上,顺浪求源,因枝求叶,你很容易理解其中的脉络;换句话说,就是说中国古代文学的《管子》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文章的各种文体和内容。看:先秦外交家们优雅委婉的辞令如何完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纵横家们如何相互厮杀解决问题;皇帝求贤若渴,于是写了一封信,朝臣们满脑子都是好主意,于是上了台面;魏晋名士兰亭聚会,王羲之记下。徐敬业要讨伐武则天,王是大文豪;关心政治,理论很多,懂民情的人频繁流传;朋友要走了,有礼物订单,回归自然,有游记;于是看到苏轼为韩愈题词:“八代文学之衰,而道纪溺于世;忠义怒囚,胜三军之帅”;于是我看到了杜牧用文字还原的阿房宫;还有一份考卷,自荐一份求职申请书;还有梦里的桃花源,醉后的醉亭;岳阳楼上的忧患意识,王腾亭中的文人精神...一切都呈现在这个世界上,令人目不暇接,难以忘怀。[2]
《中国古代文学管窥》选文以散文为主,偶有骈文、辞赋。基本上都是代代相传,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名作。编辑给它取名“观致”,恐怕它确实有吴公子季札看舞曲时那种由衷的赞叹。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古代文学的观致是中国历代散文的一个形象,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散文发展过程。[3]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文学的《管子》是当时中国古代文学的子弟和普通爱好者选编的,但一点也没有媚俗的味道。这些不朽的经典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成熟的人生经验、深刻的文章美学乃至深邃的宇宙哲学。在中国散文的浩瀚大海中,优秀的作品太多了,《古文观止》所选的作品,确实让孩子们的阅读量不高,读书人的阅读量也不低,很像大家熟知的《唐诗三百首》。这两部选集堪称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重瑰宝。[4]
《古文》集主要由散文和骈文组成。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涵盖时间长,数量不多,文章体裁多样,少偏派系,可谓广泛、朴素、中庸。在编排上,该书按时代分为七期,每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渊源,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文章还配有简评,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意思,掌握文章的构成。所选文章大多是读了很久的名著,所以这本书至今广受欢迎。[4]
4图书目录
《古文观止》所选先秦至明末文章,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其中《左传》34篇,《11国虞》,《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汉书·宇文》24篇。柳宗元写11,欧阳修写13,苏轼写17,苏辙写3,王安石写4...* * 222.文章篇幅适中,每篇选文都不是长篇巨制,通俗易懂,内容和卷数都比较对称,非常适合普及和通俗化。
文言文[2]
第一卷
周闻文章和内容的出处
郑伯克一段被阎传到左边。
郑教之左传两周
石三建崇徐洲左传
四藏诺伯剑关羽左传
5.左传,郑庄公的主将。
六藏艾博剑高娜定作传
七季梁《左传》谏处士。
八曹刿辩《左传》
九齐桓公打败了楚联盟,完成了《左传》。
十宫谏伪道,传之于左
十一齐欢跪拜,由左谦传下。
十二阴莽甥《左传》致秦伯
十三鱼之辩的《左传》
十四寺人见《文公左传》
《左传》引《十五杰》而不言鲁。
左传,十六展的快乐老师
以十七支蜡烛之力隐退秦室的左传。
十八叔哭老师左传[4]
第二卷
周闻文章和内容的出处
子嘉因《左传》状告赵。
孙满,第二个国王,做了子楚的左传。
三奇、国左、左传。
四楚归晋与桂芝《左传》
五路香绝秦左传
六驹枝不屈于《金左传》。
齐Xi,请不要让叔叔从左边经过。
八儿子告诉范关于光币的事。
你不死的话很难传到左边
季札人对周乐《左传》的十种看法
《左传》金关元,十一之子。
论十二子财产说——殷城《左传》
十三个儿子生下了楚国叛逆的女儿,并和士兵一起传给了左派
十四个皮革之子传给了精神之王。
十五子财产论广而凶。
16吴许岳城《左传》[4]
第三卷
周闻文章和内容的出处
对公众的牺牲和对狗征收国语的建议
第二,召公告诫王理停止诽谤普通话
三湘王不准地道普通话。
四榜知道陈将死于官话。
论国语五展中的鸟崇拜
刘丽鸽段七矿军官话
江谈普通话的放松与放松。
巴叔恭喜他普通话不好。
《九王与孙茜》中储宝的官话
十张唱片是在吴郭鱼创作的。
Xi·许慎建议徐悦语成为国语。
十二春正月公羊传
宋楚人《平拉姆传》
伍兹特使萨格勒布雇用公羊传
“十五”期间郑伯克在燕的经历
《夏阳传》被十六虞师太和金师太所灭。
17岁的晋献公在《礼记》中杀死了申生王子。
十八曾子易经谭公
19.儿子的话就像主人的礼记。
二十子谭屈于《礼记》
二十一都寿阳李记檀宫
二十二子入房仪式谭公[4]
第四卷
战国时期物品的起源
有苏秦连横说秦国的战国政策。
第二,司马错攻蜀的国策。
三范雎说秦王的战国政策。
四邹骥讽刺了王琦纳谏的战国政策。
颜屋论齐王的战国政策
六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七赵要求齐国制定战国政策。
巴庄信的陈星战国策论。
九纹龙说赵的战国政策
十鲁忠廉一步抵秦战国政策
十一鲁* * *公选字战国策。
十二唐举说信陵君的战国政策
十三唐举为使命而战的民族政策
十四岁的乐毅把《战国策》报告给燕王。
李四,驱逐客人的十五条箴言
十六部曲院
17宋玉问楚王宋玉[4]
中国古代散文翻译札记
第五卷
中文文章和内容的来源
《史记·十五皇传赞》
二,项羽对史记的传记式赞美
三秦楚时期月表的历史记载
对战争做出贡献的四位伟大祖先的编年记录
《史记·孔子世家颂》
《史记·六氏世家序》
《史记·伯夷列传七》
《史记·八严观列传》
《史记·屈原列传九》
史记十大酷吏列传
《史记·游侠列传十一》
《史记》十二滑稽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十三序》
《太史公史记》十四序
十五报任邵青书司马迁[4]
第六卷
中文文章和内容的来源
一个高皇帝求贤若渴,给汉高祖写了一封信。
文二帝建议辅佐百姓给汉文帝写封信。
三晋皇帝下令恢复他的职位2000块石头,并给韩晶皇帝写了一封信。
第四个武帝要求蔡瑁与众不同,于是他写信给汉武帝。
论秦五代的贾谊
六大公安政策与一家一策
七观贵粟疏晁错
八狱王曦梁蜀邹杨
九封劝诫司马相如打猎的信。
苏武德《李陵》十答
十一尚德试用书鲁文书
十二家报纸的孙给写了一封信。
十三光武帝临淄老耿颜光武帝。
十四诫兄弟阎敦书马援
诸葛亮在十五之前是老师。
十六岁以后,诸葛亮成了楷模[4]
第七卷
六朝时期唐雯物品的起源
一个陈情表·李米
王羲之《二兰亭集序》
来来回回,告别陶渊明
四朵桃花:陶渊明
吴武六先生传陶渊明
孔子知觉迁刘备。
唐太宗七谏与魏徵十思。
八个在徐敬业,武曌,王洛宾。
王波《九腾王戈序》
十、韩荆州书李白
李白第十一春宴桃李园序
十二雕古战场温丽华
石三楼史明刘禹锡
十四阿房宫杜甫墓
韩愈,第十五条原路
十六灭韩愈
十七岁获得林杰韩愈。
十八杂论一(龙论)韩愈
19杂四(马硕)韩愈[4]
第八卷
唐代文章内容的来源
一位老师说韩愈
两步学习理解韩愈
王承甫,三度撰《韩愈传》
反对韩愈的四大禁忌
五位争鸣的大臣论韩愈
六天后,十九日,丞相韩愈复职。
七月二十九日,丞相书韩愈复辟。
八、余向阳的书《韩愈》
九和陈把东西交给韩愈
十科,时人,韩愈
十一送孟冬野序韩愈。
十二送李回盘古于。
十三派董绍南访河北,韩愈紧随其后。
十四送杨少隐序韩愈
十五送石处士前言韩愈
16派文到河阳,点韩愈。
十七祭祀十二郎于
十八祭鳄鱼文翰宇
十九刘子厚墓志铭韩愈[2]
古文观止(4篇)
第9卷
唐·
驳《报复柳宗元》
柳宗元与二的《堤丰》辨析
柳宗元的三块姬子碑。
四捕蛇者称柳宗元
五种树传柳宗元。
柳宗元刘孜传
柳宗元《齐羽西诗集》序
柳宗元,魏使永州新馆
柳宗元,九钴潭西山
柳宗元《十小山石》
十一恭喜王金狮申远火书柳宗元
医院里不可错过的十二个人:王宇澄
十三黄冈竹楼记王玉成
《洛阳伽蓝十四书》后的李
“十五”规划中的严先生祖庙范仲淹
十六岳阳楼记:范仲淹
司马光,建元十七年碑文
柴犬益田钱骥功夫
十九周远周雪李稷苟
欧阳修的二十个亲信
欧阳修上二十一囚
《秘诗二十二解》序欧阳修[1]
第十卷
闻松
伊美·余省诗集欧阳修序
第二,派杨戬为欧阳修作序。
《三五代石灵官传·欧阳修序》
四五代历史上的宦官传记欧阳修
五相周金堂录欧阳修。
刘枫乐听记欧阳修
七醉亭:欧阳修
欧阳修秋赋八首
九祭石曼晴雯欧阳修
十龙钢钳表欧阳修
十一管仲论苏洵
论《十二奸辨》中的苏洵
十三心苏洵
益州十四像:苏洵
论苏轼《十五刑》中的忠报
十六范曾论苏轼
论苏轼的延宕
贾谊论苏轼
19晁错论苏轼[1]
第十一卷
闻松
第一天,梅芝讲了一本书,苏轼。
两个快乐的雨亭:苏轼
三陵虚台记苏轼
四个超越阶段:苏轼。
五鹤亭:苏轼
刘石钟山记苏轼
七潮州韩文公祠碑苏轼
八乞纠正鲁直的朗诵成于杂字苏轼。
九年前,红墙上赠苏轼。
十朝后苏轼的红墙诗
十一三汤怀明寿司
十二山童苏轼传
论《十三钗》和《六国》中的苏辙
14日,韩太尉的一封信是苏辙写的
“十五”期间黄州快哉馆的苏辙
16送欧阳舍人一封信给曾巩。
给李安第二次生命的十七份礼物曾巩序。
十八岁读孟尝君的《王安石传》
十九个同学写了一首特别的歌,王安石。
王安石二十游宝蟾。
泰州海陵郡徐军墓志铭二十一王安石[1]
第十二卷
以书面形式宣布
宋濂《陈婷天台研究序》
二月江娄机宋连
三司马懿对《卜刘集》的主要评价
四个卖橘子的说刘基
关于方孝孺的五点思考
六宇在方晓茹身上嚷
七篇亲政府文章王浩
八尊经阁王姬守仁
九象寺:王守仁。
十英里旅行到王守仁。
论新的救赵。
十二报刘一张书宗陈
吴有光十三图
十四沧浪亭:归有光
“十五”夏青先生文集序言
16蔺相如《海贼王》还给赵论王世贞
十七徐文长和袁宏道。
张普[1]
5社会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观》一书篇幅适中,选文多出自汉唐。
古文观止字帖版
以散文为主,兼顾骈韵,长短兼备,体现了编辑细致周到的眼光。其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使其成为出版后300多年来最受欢迎、最普及、知名度最高、最有影响力的初学者古文选本。常作为私塾、学校的启蒙读物,几乎家家都有一本,在国内颇受欢迎。那么,它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呢?《管子》之前的古文选本,大多以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体例为蓝本,分类繁琐,往往以项为单位,不易阅读和使用。另一方面,古文观以时代为纲,以作者为目的,将作者各种风格的作品浓缩于一处,阅读方便,查阅快捷,使读者对清代以前的散文历史有清晰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所以古文观止的知名度、人气、权威性还是很难撼动的,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是年轻人首选的通俗古文选本,现在依然再一次畅销。[1]
6工程评估
《中国古代文学观》是一本中国古书,写了一篇关于中国五千年历史至今的著名文章。
古文观简本
里面有200多篇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短文,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古代人民的非凡智慧。有清代以前学者名人的名篇,有古人必学的四书五经、礼记、左传等等。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韩愈的《世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很多。能体会到他们内心的想法。这本书知识丰富,有史料、古代文学、诗画评论、山水介绍...愿智慧之光照亮千千万万个家庭,同时照亮千千万万个渴求知识的灵魂,让人类的精神空间更加光明灿烂。“古文观止”,智慧之光!所选文章可以囊括古文精华,注释也可以扫除阅读理解古文的障碍,批注也可以解释行文的妙处。这种阅读方式自然会受到初学者的欢迎,所以吴兴祚说“学之有道,用之有道”(序言)。当然,《古代文学观》的选文也有不足之处:秦文选文较多,子舒未选;八代选本太少,唐宋选本过于集中于八派,而南宋作品根本不选本,元代作品也缺乏。明代虽有18篇入选,但大部分都不是“观”的作品。而且艺术分析有很多高明的想法,很难跳出继承与融合的格局。[4]
《中国古代文学管窥》的优劣主要是由它的编辑方法带来的。《武成书》的编纂方法是“集”或“辑”。所谓“剩下的两个人不是胡岩的选择,都是浮云。”集合呢?“收集古文,收集古今人的选择,细述者短,浅述者繁,结合散,定者错,纠者错。作家们对古人的奥地利有自己的思考和深刻的含义。读者取此而用美或遗,概观难记,故另二人凑(例)。[4]
编辑还对所选文章进行了精彩点评,为我们的阅读增添了翅膀。有时候,从文章的句法和用词来分析。如欧阳修《醉亭序》评论:“通篇用二十九个‘爷’字,渐卸渐落。每句话都是风景,每句话都是亭子。每一句都是防守,看似散而不散。似乎是一排非一排,文人创造一种基调。”三言两语,把文章描述得略带风骨。有时评论以人生经历和人情开始,如《史记·屈原列传》:“石公写屈原列传时,其文如《离骚》,读之令人心酸。要写书的话,石公和屈子是真的合二为一了,就该担心叹息,什么也别说。”这段话也揭示了作者和传记主人公的灵魂,揭示了其感人的魅力。这几段评语不仅对阅读有帮助,而且因为文字本身的优美、动听、流畅、委婉,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这种双重审美给本书增添了不少魅力。[2]
评点主要取自陆、楼、谢、唐、毛、金,以楼、毛、金意见最多。大部分的评论都是直接记录下来的,如《劝诫逐客》、《送李愿盘古序》、《送序》等总评,都是抄自《楼文选》。有些词被录下来作注释,如《捕蛇者》、《玉溪诗序》,有一半的词摘自娄的文集。《关于的总评》、《避讳之辩》和《纪氏二郎文》有一半摘自《毛文选》。晏子的《长生不老》、《五帝传》、《吊古战场》、《候伦》等的一些总评摘自《金氏家书选》。《答任安之信》、《报孙之信》、《种树骆驼》、《丰乐阁笔记》、《洛阳名园笔记》、《建元碑记》等对楼的评论,总论都是在原评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得林解》、《为官之辩》、《致欧阳舍人书》的总评,是毛评论的表现。《千赤壁赋通评》是对金评点的改写,《先验故事通评》则是在评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一些评论是把各家的理论和自己的结合起来的,比如岳阳楼总评,读《孟尝君传》和《西语亭》,也就是楼金共论。这种优中选优、集大成的方法,在逐句逐句、逐段评论的时候用得比较多。如《后后论》第一段末的注释“能忍是一种观念”取自鲁的批语,而“其意不在书”下的注释“此句及文首亦论”则取自金的原注释。第二,吴之所以“取名家旧注,兼顾个人利害”,是因为他们认为“各取其妙解,有不少疏漏之处,当取其所长,补其所短,便是绝配”(《例》)。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本书是给孩子学习的。无论选择什么观点,发表什么评论,都要力求“诚实”和“安全”。新颖但不怪异,实用且避免走偏。所以他们不选择那些激进的或者离经叛道的文章,不记录有思想特色、有伟大人格、充满情感的评论。他们往往采取博采众长、阐释原文注释的方法,以求注释全面、稳妥。这样,古文观止就有可能吸收各种文选的全部优点,这一点早已受到中国古代爱好者的欢迎,以至于鲁迅在谈到文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时,把它和文选一起提到,说“乍一看似乎很可笑,但两者对文学的影响是一样的。”[2]
《古文观止》是作者在浩瀚的中国文学海洋中,以犀利的视角收集到的最美、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古文,所以这本书也是最好的古文选本。数百年来,不仅学者们熟悉它,普通大众也喜爱它,并广为传播。虽然因为作者思想的局限,选文带有浓厚的理学色彩,但它确实为读者搭建了一条欣赏古代汉语精华的捷径,所以声誉不降也是必然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