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潼关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突破潼关便可以占领中原谋天下?

潼关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并在中国的诸多名关中占据一定的地位,有谓之天下第一雄关,中华第二名关,不论第一还是第二也好,足以证明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潼关城应该建于东汉末年,但也有考证出“潼关城建于东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而文献最早关于潼关的记载是东汉献帝十六年(211)“超等屯潼关”。潼关就是为战争准备的。

东汉建安十六年可以说曹操为稳定大后方,明则伐张鲁,实则是为了逼反马超、韩遂。马超、韩遂于建安十六年三月合兵十万据潼关,七月曹操进潼关,八月主力逼近潼关与马韩联军,隔关对峙。这场战役可谓是惊心动魄,而后曹操因离间计,挑拨马超和韩遂之间的关系,抓住时机一仗打败马超、韩遂。

潼关之所以重要,是在于,它是关中与中原联系的门户。它本身的存在,就是为了防守中原,以此险关卫天下。

要理解突破潼关便可图谋天下,就首先要明白一个很基本的东西,潼关,它守卫的是关中,更精确点说是长安。

我们知道秦王朝一统天下,大部分人眼中秦统一天下是因为变法,军功爵制度,军事强盛。然而,却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因素,那就是经济。秦朝的变法,是一整套政治经济军事相配合的制度,而这一套制度设计,实际上是遵循了历史发展的结果。

战国以来,随着铁器、耕牛、垄作的出现,农业生产有了跨越式发展,本来需要十几个人耕作的农田,现在只需要几个人加耕牛就完成,解放了生产力,扩大了生产规模,可以开垦的土地更多。而秦变法就是在这种基础上,使得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契合,由此以来,秦国成为了七国之中,第一经济强国,而关中也从此成为了整个天下最大的粮仓和经济区域。

秦立足关中而治天下,汉承秦制,依然立足关中,是故秦汉两百年来,关中都是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到了东汉,随着潼关以东的中原地区快速发展起来,主要也是东汉政权的政治中心东移的缘故。

但总体上而言,在大运河没有开凿之前,北方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要强于南方很多,而从西汉到东汉,潼关是一道分水岭,东西政治经济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得两个区域之间如果一边不稳,势必会影响整个政权的统治。

而关中地区,一直到唐朝,都是全国最主要的经济政治中心,如果作为军事屏障的潼关失守,那么整个政权势必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攻破潼关,虽然最终没有得天下,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关中政治地位极具下降,中央权威不在。

但潼关的作用,从唐以后就不再重要了,原因也很简单,统一政权的政治中心不断由西向东移动,而经济中心由北向南迁移,当然潼关也并不是没有作用了。北方政权自唐以后大多来自河南河北地区,攻克潼关之后,就能占据关中,从而获得一个稳定的大后方,然后再下荆襄,即可沿江而下直抵南方政治经济中心江南,整个天下自然可以传檄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