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的海棠花有什么特点?
我一直以为,一个爱花的女人,应该是人间一道亮丽的风景。张秀雅是。纵观她的人生,似乎颇为坎坷。她曾经饱受婚姻失败的痛苦,但她靠自己的毅力、教书和写作把孩子养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对这样一个顽强的女人表示由衷的敬意!
秋海棠
张秀雅
在香国,我对那淡淡的颜色和芬芳的秋海棠有着特殊的感情。
我小时候住在北方的一个大城市。旧历年之前,一直是灰蒙蒙的,白雪皑皑。在这个季节,父亲经常买几盆海棠,放在上层的架子上,放在院子里的砖花坛上。
这是一种草生秋海棠,叶子上有一个巴掌大的小芽。它看起来像一个圆形的按钮和一个精致的指甲,有着淡淡的深红色。它看起来就像一块浸在水中的斑驳的鹅卵石,极其温润晶莹,是一种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的颜色。
阳光下,海棠静静地生长。每当人们不自觉地,花蕾绽放,四片花瓣,边上带着淡淡的绯红,很像祖母晾院前婚纱上镶嵌的细细的蕾丝。
小时候,我在春寒料峭的黄昏放学回来,总会伸出像胡萝卜一样的小拇指,呼吸着,和刚刚绽放的秋海棠比颜色。那一朵普通的花,简单而清新,是我童年的花。
我记得海棠花好像长得不太高,盆里的土也不算多,但它尽力尽责。花儿在枝头间轮流绽放,在寒冷的早春,它起着装扮大地的小作用。
每次看到别人家窗台和前院的那一朵朵颤抖可爱的小花,我就想起了满是海棠花的童年。
也许,海棠花和我有着特殊的关系。在我读书的时候,它又一次出现在我的生活中,陪伴了我四年。
那棵相当老的海棠树就种在我卧室的窗前。春天来了,那海棠的消息最早,可是初夏,花开得密如皇冠。在枝头,蜜蜂终日扎营,阳光酿出一坛醉人的绍兴酒,橙汁洒在地上。花丛下,过道上,传来嘈杂的笑声,最窄的身影与树影重叠——同学会节到了,这是那所教会大学女子学院最热闹的一天。
那一天在我的记忆里掀起了一层光环——那一天,那一片欢声笑语,那一天,那一段代表着青春和欢笑的日子,现在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遥远!
晚上,大家都散了。在海棠树下,它是孤独的,飘落的花瓣如雪,堆积在树下。每次有像花环一样的小旋风吹在上面,李老师就打扫我们宿舍。她经常拿着一把竹笤帚清扫掉的花。
楼上楼下的窗户开着,探出更多的脑袋,对着落花齐声向她哀求:
“好个离骚,别扫,别扫!”
“别扫,别扫,等尼姑怪我的时候,我就说你不让我扫!”李嫂拿起竹笤帚和银铝喷壶就走了。然后一阵风吹来,把花吹得满院都是,花瓣在树下细草上飞舞,仿佛是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精灵,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钟嵘在诗歌中把文章的魅力形容为“落花依草”。
我的童年和读书都是在海棠花的阴影下度过的,那朵可爱的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春节前,在一家商场门前,我看到了淡绛色的秋海棠和水仙花混杂在那里。我盯了很久,舍不得离开。当时陪我的是一个学生海华。敏惠看我有多爱这花,悄悄鼓励我说:“买吧!”
但我怕它会引起我甜蜜而感伤的旧梦。我用枝叶蹭了一会锅边,终于硬着心肠走了。
前天,我在一个朋友家的走廊前看到了海棠花。它是一种高大的草本秋海棠,有扁平的浅色花蕾,内含浓缩的春天。枝叶在风中摇曳而立,在那摇曳中显示着它的柔软与坚韧。去过的几个朋友都在赞叹,一个朋友甚至让主人砍下一根树枝,移植到她自己的小花园里。
但我一直站在他们身边一言不发。最后,在笑声中,我冲出了门,跌跌撞撞地下楼。
女主人,那个细心体贴的老窗友,以为我不开心,跟着我下来:“怎么了?”
“没什么。”我又看到了遍地的阳光,浓得像酒,我仿佛闻到了童年花朵的淡淡清香。
(摘自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的《种花》,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