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甲》记述了有关夏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夏老师的手指甲(散文)
何良才
夏老师是我上世纪60年代读小学时的老师,第一次见面是我小学发蒙的那天。见面的情形已记不清,留给我很深印象的,却是老师的手指甲。那指甲约莫有一厘米长,修剪得很圆润,干净有光泽。头一次看到长指甲,很是惊奇,后来看习惯了便也觉得很自然,以致觉得我们老师就应该是蓄有长指甲的。
说到长指甲,可别以为老师是女的,我们老师乃一谦谦男士。五十上下的年纪,下巴蓄着很有型的小胡须,鼻梁上架一副铜边眼镜,穿一身灰色中山装。要是把中山装换成长衫,那就跟老戏里的教书先生没有二样。
我小时候的好奇心肯定是有蛮强。自从见到老师的长指甲,我便时常会关注老师怎么用长指甲的手做事,并很快有了小发现。比如老师用过的粉笔上会有好多细划痕,还有老师用长指甲翻课本会翻得很快,但凡是他用过的课本,几乎每一页都会在大致相同处留下很多刮痕……
我们小学学校的校舍,是解放前镇上一个朱姓大户人家的私宅。宅子中间的堂屋,算是我们下课后的活动场所;两侧的厢房改成教室;堂屋后边的正房是老师的住宿兼办公室。除了教室里简陋的黑板,课桌、椅外,学校几乎再没其它设施。
也正是在当年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才让我进一步发现老师那双蓄着长指甲的手真是很神奇。没有运动器材,他会用粗布裹上一团废报纸,再用针线缝上,这就成了男同学们你争我抢、手传脚踢的小布球。还会用公鸡羽毛、大纽扣、小布片做成漂亮的鸡毛毽子。女同学们一边踢着毽子,一边叽叽喳喳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雏鸡。天气晴好时,他会带我们到学校附近河边的草地上,用他自制的小道具,把同学们装扮成语文课文中的各式人物或动物,让大家表演课文中描述的情节和场景。同学们每次都玩得特别开心。
现在想来,虽然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条件简陋,但跟着老师,我一点也不觉得苦,相反感到很幸福。
不知不觉,我上三年级了。也就从那时开始,隐约觉得学校的气氛变了,常常会有一些高中学校的学生,手臂上戴着红袖章,到我们小学部来开会。会上说些什么我们也是似懂非懂。
有一天开完会,老师带我们回到教室。只见他拿出一张大红纸,很熟练地裁出一些长纸条,再让两个同学协助,将纸条用浆糊在教室的墙壁上贴成一个四方形的大框,又在大框的正上方贴了一张写着“批判栏”三个大字的纸片。
忙完这些,老师神情凝重地跟我们说,现在给同学们布置一道作业,你们平时对老师有什么意见,就把它写下来,不用交给老师看,就直接贴到那个批判栏里面。
同学们一下都懵了,搞不清怎么回事。再说我们可是连日记都还写不像呢。
一会,老师又补充说,一下想不起没关系,两天内写完都可以,但一定要写,这是政治任务,你们写了就是帮助了老师。
同学们也不懂什么政治任务,只知道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两天时间很快到了,我还没想出写什么。墙上已经有同学贴出的作业,大多写的是被老师罚站、被老师留校,或因答错题被老师用课本敲头等。
受这些启发,我想起了两周前的一件事。那天上语文课,我因偷看小人书被老师发现,他生气地过来抓住我的胳膊让我站起来。当时就感觉露在短袖外的手臂被老师的指甲掐破了皮,但没敢做声。放学回到家,也没敢跟家里人说,怕说了还得吃“竹笋炒肉”(用楠竹枝教训小孩)。便自己抹了点红药水,一晚上也就好了。我想好就写这事。
费老大劲总算在小字本上写了约四行字。其中“胳膊”俩字不会写,便举手问老师。老师工整地把俩字写在黑板上,注上拼音和声调,还带我念了三遍。
老师肯定是很认真地看了同学们写的作业。第二天放学的时候,老师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刚一进门,老师就拉起我的手臂看了看,然后问我还疼吗?我说早就没事了。老师又疼爱地摸着我的脑袋说,都是老师不好,老师向你道歉,老师保证以后不会了。
一个几十岁的长者跟一个几岁的小孩这么说话,让我很不自在。记得当时我是红着脸,逃跑似的离开了老师的办公室。
好在提意见的事总算过去了。也不知那些高中学生有没有为难老师。
一天早自习,我把我们组的家庭作业送到老师办公室。当老师伸手接作业本时,我一下愣住了——老师的长指甲没有了。看着老师的手指,我忽然有种陌生的感觉。
老师剪了长指甲,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好几天都不敢正眼看老师。老师倒是跟没事一样。
时间真是飞快,转眼我就小学毕业了。离开了小学部,也离开了老师。而且这一离开,居然就再也没有见过老师的面了。
没有再见并不意味着忘却。回想当年剪指甲的事,在感佩老师仁厚胸怀的同时,总觉得老师完全不必因为我的一个幼稚举动,就把自己保留了几十年的习惯改了。能想得到,老师蓄指甲跟他蓄胡须一样,是一种个人修饰习惯。这种习惯,就像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蕴含着他的个性,他的自信,甚至他的尊严。而当这一习惯要被违心地改变,会有怎样的纠结!这些年来每当想到这一点,我的内心仍然很愧疚。事隔几十年再把它写出来,也算是向老师表明我的心迹吧。老师是看不到了,但我会稍许心安一些。
作者简介:何良才(楚风湘韵),湖南益阳人,本科学历。先后在文化、金融单位工作,在公开报刊发表过小说、散文、诗歌、曲艺等作品。个人简历录入《中国文艺家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