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卡列宁出生在中国。
在小说中,卡列宁被描述成一个官僚机器。他是一个爱岗敬业,能力强,受人尊敬的高官。如果你仔细阅读小说,读者可能会发现,除了安娜,小说中的每个人都非常尊敬地看着卡列宁。很多人批评卡列宁缺乏人性。他可能是一个优秀的官员,但他不是一个有温度的人。在大学里,老师让我们讨论这部作品,很多同学表达了对安娜的强烈喜爱和对卡列宁的极度厌恶。
其实在学习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时候,我心里总是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在教科书中,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时期的伟大作品深刻揭示了俄国沙皇时期的政治黑暗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缺失。我记得我们课本上有一个例子,是关于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中对西伯利亚监狱生活的描写。我认为沙皇统治者是不人道的。但是,似乎我其实觉得西伯利亚监狱的生活比我们社会监狱,甚至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角落要好得多。让我们批评他们的不人道和一些黑色幽默。同样,我们一方面批判卡列宁这样的官僚机器的不人道,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把这样的人树立为社会楷模。
前一段时间,CCTV 1播出了一部电视剧《于成龙》,其中于成龙被称赞为一个清官和一个能干的部长。在电视剧里是不折不扣的正面形象。在目前的背景下,显然是有意把这个形象树立为典范。然而,就家庭生活而言,我们可以说,与卡列宁相比,于成龙对家庭更为冷漠。他已经当官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回过家,他的母亲和妻子也从来没有见过面,更不用说他的感情和责任!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年来我们树立的道德典范,不难发现我们其实喜欢树立一些矫枉过正的形象。几年前,郭这个感动中国的人物,还是一个收入微薄的普通工人。但是他十几年来捐了很多钱,帮助了很多有更多困难的人。有时候我觉得他牺牲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他的妻子和孩子。他的妻子和孩子被郭明的道德模范绑架了,他们的牺牲可能更大。资助别人的孩子,忽视自己的孩子,总让人觉得不对劲。郭的思想境界当然很高,但如果要大家都像郭那样,那显然只能是一种理想。最起码,我承认我做不到。说实话。就算有,这样的人也不可爱。有时候,我们按照社会提倡的要求去做,最后,我们变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人。
如果卡列宁出生在中国,他一定会成为像和郭那样的道德楷模,并得到高度赞扬。可惜他生错了地方,却成了国内众多读者批判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