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海里钓鱼,印象最深的是100多斤的鲅鱼、“青鱼”和“美人鱼”
红海是印度洋的附属海。它像一条张着大嘴的鳄鱼,从东北向东南躺在那里。
长约2000公里,最大宽度306公里,海面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58米,最深处3050米。
自古以来,红海就是连接地中海、东北非洲、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自苏伊士运河开凿以来,它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将过去绕过好望角的航线缩短了9000多公里。
红海东岸是亚洲,主要是约旦、沙特、也门等国,约旦河西岸是非洲,主要是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吉布提等国,有十多个港口。
红海北段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端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
有媒体报道,红海的水是红色的。事实上,红色的海水是天蓝色的。
我航行多年,几乎每年都要经过红海,在不同的月份,我从来没有见过所谓的红海海水。
红海是蓝色的,这是真的,因为它很深,没有污染。另外,一条即将离开水面的鱼,在离水三四米深的地方就能看到。此外,海水的放大效果使得场景十分壮观。
红海是一个年轻的海洋。大约2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分离,红海由此诞生。
我们也可以从现在的地图上看到,红海两岸的形状高度契合,这是大陆撕裂留下的痕迹。
非洲板块和阿拉伯板块之间的裂谷穿过红海底部的中部。
在过去的三四百万年间,两大板块持续分裂,双方以平均每年2.2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
红海正在变宽,一些专家甚至说它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新的海洋。
红海所在地的特点是温度高,降水少,海水蒸发强。盐度一般在40‰以上,苏伊士湾可达43‰,是世界上盐度和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
有资料显示,夏季红海的表层水温超过30,这是指平均温度,红海的真实水温远高于这个温度。
当地40以上的天气很正常。我们白天在甲板上钓鱼,还得穿着工作鞋不停地跺脚。感觉就像踩在烧红的铁板上。
有资料显示,红海最高水温56,鸡蛋放进去拿出来就能煮熟。
红海海水年蒸发量2000毫米,远远超过降水量。两岸没有常年注入的河流,使得红海的水“入不敷出”,必须靠印度洋的水流补充。亚丁湾成了调节红海水位的“大水库”。
从印度洋进入亚丁湾的水北上,进入干渴的红海补充其缺水。
来自印度洋的鱼类也进入了红海,这也是红海鱼类丰富的原因之一。
红海的高温高盐海水也通过曼德海峡源源不断地流向亚丁湾,成为印度洋高温高盐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埃及、约旦等红海沿岸国家都在发展红海旅游业。
我曾经是一名职业水手,只是红海上的一个过客。从游客的角度去理解红海是不可能的,但海员的真实体验却是普通游客无法理解的。
下面,我就和读者分享几个我在红海沿岸经历的惊险有趣的经历。
船到了红海西岸的苏丹港,锚一入水,在大洋上漂泊了20多天的钓友们就难掩自己的瘾。他们不顾近40度的高温,纷纷来到甲板上,占据有利地形,抛钩入海,各显神通。
之前有过红海钓鱼的经验,所以准备了两套钓具。一套钓具专门用来钓1kg左右,另一套用来不停地钓大鱼——用粗钩,把鱼线的尾端绑在栏杆上,固定好,再把竹扫帚上的细竹签绑在栏杆上。钓鱼线挂在竹竿的顶端。只要大鱼咬钩,竹签受力自然会弯曲。
当我的钓具接连钓到几条一两公斤重的鱼时,我看到旁边的竹竿迅速弯曲。我急忙去拉他们,感觉很费劲。它似乎是一个大家伙。
当将近百米长的钓鱼线有三分之一被拉出水面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钓鱼线颤了一下,手感觉没那么重了。当我把鱼钩拉上水面时,我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个血淋淋的鱼头,重1斤。
很明显,这条咬人的鱼是在我浮出水面的途中被另一条大鱼吞掉的。
我赶紧回房间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尼龙绳,用拇指粗的钩子系上一个钩子,用船上的大螺母当挂件。我放下不久,就有一条不知好歹的鱼上钩了。
我使劲拉,能拉就赶紧放线,准备等它拉回来再拉。
然而,它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只是跑开了。我是无线的,放不下,只好大声呼救。
几个看热闹的水手过来帮忙,幸亏有结实的尼龙绳,他们才一直拉。参与人数已经达到5人,队长也放下手中的钓具帮忙指挥。
渐渐的,鱼的身影渐渐出现,目测长度可以达到1.5米。看到鱼这么大,大家的热情被重新点燃,想一鼓作气直接把鱼拉上船。结果它一被拉到水面上,就剧烈地挣扎起来,尾巴只被搅了一下,平静的水面上就砰的一声溅起了白色的浪花。
船长喊道:“别拉了,拖到舷梯上!”
他喊了一声,大家都明白了,才把它拖到舷梯口,用网包起来。
水手长迅速带领几名水手放下舷梯。一个上海来的年轻水手说:“没用的,这是马蹄蟹,有毒,不能吃!”"
我不知道他这样说有什么根据。
水手长回答他:“废话,怎么不能吃?快帮忙!”
舷梯放下后,二副抛下一张网准备卸货,一名天津水手自告奋勇下到水面铺网,但大鱼不配合,几次从网上滑落,让这名水手浑身是海水,差点脱离危险。
厨师看到了什么,赶紧去厨房拿了一个煮肉用的大铁钩,挤到水手身边,趁他不备把鱼抓住,钩在鱼鳃上。
两人迅速把鱼拖到网上,把网牢牢地系在舷梯上。船长一声令下,梯子慢慢向上扭曲,大家屏住呼吸,盯着慢慢上升的大鱼。
这时,几乎所有的船员都来了,大家按照船长的命令,齐心协力把鱼拿到甲板上。
因为水下和水中的压力差太大,鱼的眼睛凸出出血。
厨师找了个秤,好家伙,51斤!
船长不禁叹了口气:“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鲅鱼。让我们停止谈论它。太热了。赶紧送到冰柜里,以后再享用。”
上海水手还是坚持不能吃,有的水手说可以,但是鲅鱼本来就有腥味,肯定不好吃。
在返回印度洋的途中,正好赶上8月15日的中秋节。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了一锅鲅鱼,需要的材料都用上了。锅煮好了,诱人的香味立刻引起了大家的食欲,整锅鲅鱼配鱼配汤报销了,年轻水手“鲅鱼不能吃”的说法也打破了。
在苏丹港锚地钓鱼,半夜鱼频繁咬钩,根本装不进桶。需要用麻袋和篮子装,厨房的冰箱也是满的,半夜鱼不会咬钩。
大多数人都受不了困。喝完鱼汤,洗完澡,他们回到房间睡觉。
我和两个水手都是钓鱼的铁杆粉丝。我们都贡献了半夜抓到的鱼,不甘心,就喝了厨师做的鱼汤,又去钓鱼了。
将近凌晨3点的时候,我感觉到一条鱼在咬钩。我把线往上提的时候,重量还可以,1斤多。
当我们把它扔到甲板上时,我们目瞪口呆。那是一条我们从未见过的怪鱼,绿色的身体,细长的嘴巴,尤其是一双不服气的眼睛,不是长在鱼头的前部,而是长在中间的上半部。
我们没听说过这种鱼,以前也没见过。我们不知道它是否有毒。我们不敢用手挑钩子,所以我们用脚拿着它。三个人小心翼翼地用水手刀撬开鱼嘴,摘下鱼钩,扔回海里。
那天晚上,我们三个人还抓了十几条两三斤重的“橡皮鱼”。这种鱼学名叫马面鲂,但没人这么叫。
它没有鳞片,皮肤很厚。水手老王说它的皮可以当钱包用,于是剥了十几条鱼,晾在甲板上。
可惜水手长第二天早上起来打扫甲板,把那些鱼皮都扔进了海里。他认为没有人想要他们。
传说海里有一条美丽的美人鱼。我曾经在一艘船抵达沙特阿拉伯吉达港的锚地时目睹过一条“美人鱼”。
我说的“人鱼”是云南的人鱼还是娃娃鱼?
由于没去过云南,没法比。
吉达港位于红海东岸,锚地深度不到100米,比西岸略浅。
白天大部分船员因为工作没有时间钓鱼,海鱼和淡水鱼都有* * *天性,都喜欢在日出日落前后咬钩。
其次,吉达港因为盛夏高温干旱不下雨,是世界闻名的火炉。据说当地一名司机开车门时忘记戴手套,只听到一声尖叫。他的手碰到门把手时烧掉了一层皮。
晚饭后,船员们从空调房来到甲板上,立刻感觉到滚滚热浪袭来,穿着布鞋在甲板上还感觉脚热。
同伴肖旭哀叹自己运气不好。别人都有两三个收获,他还是一无所获。
就耐心而言,肖旭肯定会赢得第一名。和我一样,船停了他也会去钓鱼。
肖旭不慌不忙,最后等着鱼上钩。从他那硬邦邦的姿态来看,估计他有很多钱,但是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关心肖旭。只有我接近他。目测,这条鱼的重量不少于2公斤。
像往常一样,鱼被扔到了身后的甲板上,我却不想这一刻听到了婴儿凭空的哭声,让所有人头皮发麻,以为自己在说一个三更半夜的连载里的鬼。
这茫茫大海,全是男人,哪里来的婴儿啼哭?人们惊奇地环顾四周,发现叫声来自肖旭刚刚抓到的那条鱼。
大家好奇地围过来看这条鱼,发现它不仅“哭”得像个婴儿,长得也像个婴儿,头又大又略扁,像人的头,全身黑色,几乎像黑漆,斑驳的皮肤,大而凸出的眼睛。
用手摸的时候哭的更大声,就像婴儿饿了一样。
这条怪鱼,连年纪最大的老船长都说没见过,他圆溜溜地说:“也许是史前人类,也许海里有文明!”"
听了他的话,肖旭说,我们必须尽快释放他们,但不要作孽。
奇怪的是,这条鱼似乎听懂了人的话,当它脱钩时,它主动配合张开了嘴。
肖旭把它捡起来,准备扔进海里。水手长制止了它,说好的事情要做到底,用网放在海面上,以免伤害它。
把它放到海面上后,怪鱼在水面上转了一圈,发出最后一声婴儿般的啼哭,仿佛在道别,然后翻了个身,潜入深水中。
那天晚上我查了字典。有一种两栖动物名叫娃娃鱼,俗称“娃娃鱼”。它的嘴很大,四肢很短,尾巴扁平。它生活在淡水中,能发出类似婴儿啼哭的声音。
但是我们看到的这种怪鱼和鲵鱼有很大的不同。红海两岸都是沙漠,终年少雨,没有淡水河流。就算是大鲵的变种,又怎么能在红海的盐水中生存呢?真是个谜。
当该船从西欧返航进入地中海时,被通知将在荷台达港临时装货,这对船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荷台达(Hodeidah)是也门的一个城市,位于也门西海岸中部,靠近红海的东南侧,在红海的出口处。荷台达港是也门的主要港口之一。
当船离开苏伊士运河时,风平浪静,阳光明媚,气温上升,甲板上的温度至少有40度。
船到达荷台达锚地时已是傍晚6点,我们接到通知,第二天早上6点靠泊,8点上班。因为当地温度太高,我夏天一天只工作五个小时——早上八点到11,下午四点到六点。
我船在这个港口装了几个集装箱,马上就要出港了,所以捕捞时间有限,一定要好好利用。
抛完锚,就是晚上钓鱼的黄金时间。热爱钓鱼又不值班的船员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甲板上。这个港口之前没人来过,也不知道捕捞情况如何。
看完天气,空手去甲板上看热闹,没带钓具。看到大家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也钓到了很多大怪鱼。他们的身体像蒲扇,有尾巴,他们是棕色的,像鱼而不是鱼。
看到这种奇怪的样子,大家马上想到了海上吃鱼的规矩——最好不要吃奇怪的、有鳞的、不知名的、看不见的鱼,以防误食,于是最先抓到的几条要么被割下来当鱼饵,要么马上放生。
但是怪鱼越抓越咬,船员把它们扔到甲板上才可以放生。
直到后来南京的总工程师来了,说是一条老鱼,学名叫昆雷。它的双鳍特别发达,看起来像一只展翅的大鹰,所以在古代被称为鳎鱼。
不仅可以吃,还很好吃!大家都后悔把这条鱼切成鱼饵,更后悔的是把大老鱼都放了。
几个年轻的乘务人员听后,叫苦连天,说老轨(乘务人员称轮机长为“老轨”)你怎么不早点来?有几百斤放出来!
一个卖瓜的老婆婆听了老轨的话,夸道:“小朋友,以后多学点!”"
其实老赛道一点都不老,那时候已经40岁了。
论老板鱼的长相,如果没有人指点,一般人真的不敢吃。剧组抓的鱼种类很多,大家都选择大家熟知的有鳞鱼来吃。
老班鱼分布在世界上的每一个海洋。据说它是一种鱼,没有鱼的外表,所以有人形容它是一种长相奇特的生物。
据说有些鳐鱼可以长成海怪,借助海风在海面上飞行一段距离。
老板鱼主要栖息在沙质泥底,以小鱼小虾为食,夜间外出,白天很难捕捉到。即使抓到,也是体型小,大的基本不出来动。
通常在岸边很难钓到老板鱼,只有远离岸边才能钓到老板鱼。它天生身体大,自然要用粗钩接住。也很结实,上钩后感觉很结实,拉起来要费点力气。
海钓老鱼,大多是偶然。
海上的船钓不可能确切知道水下有什么鱼,并据此准备钓具和鱼饵,就像钓水库和鱼塘一样。
有经验的海钓人士只能根据季节变化,大致掌握海中主要有哪些鱼。钓鱼时,他们可能会钓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鱼。钓鱼的时候,船员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荷台达锚地水深近百米,但水很清,拉到水面以上两三米就能清楚看到鱼。尤其是在灯光的照射下,它出水的那一瞬间特别刺激,就像一把大蒲扇上下搅动。
船员称这条两三斤重的老鱼为“小老板”,“大老板”则有十几斤重。
当然,除了老板鱼,其他很多鱼种也有被钓到的。
晚上11点过后,十几个人抓了1多吨鱼,其中老板鱼占了一大半,所有的鱼都搬到仓库里吃了。
红海的鱼很多,红海的水深使得沿海捕鱼业落后。特别是当地人不吃老板鱼,所以荷台达港有很多老板鱼。
但是,我去过红海西岸的苏丹港,却没有老班鱼。原因不明。
从荷台达起航回国的20多天里,我一天吃了两顿鱼,最后还是没吃完。
老板鱼真的很好吃。我最喜欢的做法是把老板鱼洗干净,切成块,用盐泡一下,然后放油锅里炸。真的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