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秦可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自徐佳版《红楼梦》曝出“秦可卿之死”被删至今已近八十年,相关讨论时断时续,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
(1)40年代发表的关于秦可卿的文章比较少,都是谈自己的看法,没有争议。比如:
王昆仑先生以“太傻”为笔名出版了《秦可卿之谜》(重庆现代女性第三卷);
朱彝《红楼梦》考证——《阴丧天香楼》(青岛晚报1947 65438+10月12);湛卢《秦可卿的葬礼》(北平时报1947九月11、12、13);
关于秦可卿之死(天津大公报1948 10 10月15)。
(2)20世纪80年代前后,涌现出一批关于秦可卿形象的论文,形成了自胡适、俞平伯以来的论争,反映了新时期意识形态的解冻和学术思想的活跃。比如:
戴卜凡对秦可卿后期死因的审视——石雄《岳峰宝鉴旧稿探略》一节(《文艺研究》第一期1979);
刘梦溪《秦可卿之死》与曹雪芹著作权(《文艺研究》第4期,1979);
常林《秦可卿为什么做梦》(《红楼梦》第2期,1980);
胡文斌《论秦可卿之死》及其在《红楼梦》中的典型意义(江淮论坛第6期1980);
姜笔下的“天香楼罪犯”是谁?——关于《关于秦可卿之死》一文的讨论(《红楼梦学刊》第2期,1981);
张的《论》(《红楼梦》第6期,1987);
这一时期,关于秦可卿形象的论文不仅数量多,而且水平高,积累了一批中年学者的长期研究成果。总体上还是沿着文学分析的道路深入,考证只是文学分析的补充。本文对秦可卿形象在整部《红楼梦》中的艺术使命,以及场景中人物的形象特征作了前所未有的概括。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表了大量关于秦可卿形象的论文,但没有明显的争议,论文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令人欣慰的是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对这个人物展开了多方位的文学分析,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文学分析方法。总的来说还是朝着文学分析的方向发展。虽然有谜题和失落的东西夹杂其中,但并不张扬,也没有争议。甚至刘在90年代初发表了一篇《秦研究》的文章,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写了一部学术小说《之死》,在学术界也没有太大反响。
近80年来对秦可卿形象的研究,是从纵向范畴和历史意识上勾勒出秦可卿研究的轨迹和态势。这样,我们就能对刘先生“秦学”内涵判断的理论来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让我们从“横向”方面总结一下学术界对秦可卿形象的研究。
秦可卿是刘先生研究的中心人物。区分《红楼梦》和《秦可卿故事新编》中的秦可卿形象,首先要知道《红楼梦》中的秦可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秦可卿是最后一个也是第一个离开的。从第五次出场到第十三次出场她都死了。她是一个双重人物,在仙梦世界里,她是一个梦幻的人物。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叙事结构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她的特殊意义。在现实世界中,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隐喻性人物。虽然用墨不多,但在《红楼梦》人物画廊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梦幻的神仙世界里,秦可卿在《红楼梦》的叙事结构中担负着特殊的艺术使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红楼梦》前五回介绍了两类人物。冷子兴的叙事使命是讲贾老爷们的辈分和姻亲。秦可卿的叙事任务是引导宝玉,通过宝玉的眼睛介绍贵夫人和主婢的命运。贾宝玉在幻境中徘徊时,警幻仙子对他说:“如今遇见了二尊荣宁的两任丈夫,要我剖腹,我不忍独自一人为闺阁争光,自暴自弃,便引见了儿子,以酒灌醉,以仙茶打动人,又给警幻献上了一曲美妙的歌,然后答应了妹妹,她有一个美丽的小名,给你……”秦可卿的出现。这些小册子中的判词、画面、歌词相得益彰,隐喻和预言了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青年女性的思想性格、人生经历和命运。同时,由于贾宝玉同情这些受封建礼教毒害和压迫的女性,关注她们的命运,分担她们的痛苦,这也奠定了贾宝玉“诸女之冠”的身份。
其次,秦可卿临死前给凤姐做了一个梦,告诉了她一个未完成的“心愿”,即从事物发展的哲学高度,所谓“满月必失,满水必溢”,“爬得高必坠”,“树必散”,“筵席必散”等等;说到贾府维持“退路”的具体策略,他说:“趁今日之财,在祖居附近多设几亩田庄,以备祭祀供应。所有费用都将来自这里,家庭学校也将设在这里...就是有了罪,什么都可以入官,这个祭祀行业连官都不会入。必毁之,子子孙孙回家读书种田,牺牲长存。”值得注意的是,只是作为小说的叙事背景,引出贾府一家之主王熙凤的心理活动和思想。
秦可卿的两个男人,贾府的继承人贾宝玉和贾府的总管王熙凤,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荣宁二公”把贾府未来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他们天灵身上,把挽救其家庭免于崩溃的方法托付给了警幻仙子。她和妹妹秦可卿充当了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媒人。然而,在“荣宁二公”眼中看似聪明绝顶、前途无量的贾宝玉,却没有从警察的引导中步入正途,而是背离了封建正统。贾府精明的总管王熙凤听了秦可卿的“心愿”,除了“吓得一身冷汗,一时慌了神”之外,并没有放在心上。她还是不放过机会,深挖内心,收钱。祖先的大业,子孙的退路,都被抛弃了,我们一步一步地步入人生的悲剧,以一场“家破人亡”而告终。
秦可卿是《红楼梦》叙事结构中的一个隐喻性人物。她穿插在幻境与现实世界之间,连接幻境与大观园,在幻境中展现真实,用幻境模仿真实,用真实信任幻境,让她昏昏欲睡。
秦可卿只是《红楼梦》现实生活中的一个过客,来去匆匆。对她笔墨的直接描述不多,大部分是别人的间接描述。第五回第一次出场,就放弃了对她的直接细致的描写,而是选择了贾府最高权威的视角,对她做了一个侧面的刻画:“一直知道秦是一个很得体的人,婉约细腻,温柔平和,是孙辈中第一骄傲的人。”重病在床时,她通过婆婆尤氏感慨地说:“一个这样长相,这样性格的人,打着灯笼都没地方看。他表现得像个男人,那个亲戚和那个家族的长辈都不喜欢他?”直到她去世,这种侧写反复出现。然而,只有两个简短的积极对话与这些重复的侧面描述相关。到了第七回,秦还是东府里一个活泼、有爱心、有爱心的主妇,丝毫没有生病的迹象。凤姐与宝玉到了宁府门前,“贾珍之妻尤氏,贾蓉媳妇秦氏婆媳带了许多丫鬟、丫鬟出了门。”尤氏、、冯等一干妻妾,都笑闹起来。秦连忙把弟弟秦钟推荐给宝玉:“秦笑道:‘上次宝叔想见我哥哥,真是巧了。今天,他坐在书房里。“你为什么不去看看呢,”“接下来就是看秦钟、冯享受的事情了。吃了一会儿后,尤氏、风和秦氏摆出了多米诺骨牌。尤氏和秦氏打牌输了,他们还答应隔一天请冯吃一顿酒席,可见秦氏精神很好。当秦第十次再次出现时,她已经病得很重了。焦虑、悲伤、后悔、恐惧、屈辱等诸多情绪的纠结,折磨着一个在第七轮回里还那么活泼的人,眼看就要熬不过冬天或新年了,死期将至,“勉强过得去。“经过两次短暂的露面,我们无法接近小说中现实生活中秦可卿的艺术形象。我们只能从间接描写、补充叙述和一些看似隐晦的话语中勾勒出她的基本形象特征。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总结,大致如下:
(一)秦可卿出身贫寒。
秦可卿是“名扬近百年”的宁国巡抚的曾孙儿媳,是国公夫人无可争议的法定继承人,也是政府的管家。秦出身于如此显赫的贵族家庭,在讲究门第的封建社会,应该是有贵族出身的。但秦家出身于一个“冷儒穷官”的家庭。她是一个连亲生父母是谁都不知道,连真名都不知道的弃婴。她来是因为她的养父“从1950岁到50岁无儿无女,所以抱他到养生堂”,取了“小名是可儿,正名是边梅。”按照传统观念,“羞官”大夫的养女是不配嫁给侯门公子的。秦可卿没有薛宝钗那样的豪门权贵,也不是孙绍祖那样的官场新贵,更不具备与宁府结成财权同盟的婚姻条件。然而人生复杂,就像黄河东流,九曲十八湾,但终究“入了洋,一去不复返”,对于用五千两银子抵押了亲生女儿的贾赦来说,孙绍祖的银子是闪闪发光的;对于荒淫无耻的贾珍父子来说,秦可卿迷人的浪漫极具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宁国府两代妻子,你和秦,都是穷人家的。
(2)秦可卿的人格特征
秦可卿的外貌特征:“雍容华贵,风流倜傥”,被称为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美”和“美”。性情温和的她自己也对王熙凤说:“姨侄(指丈夫贾蓉)虽小,他敬我,我也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正是因为夫妻二人互相尊重,贾蓉对秦的病“非常担心”。贾珍和尤氏对这个儿媳妇都很满意。她说公婆“把自己当自己的闺女”,她和别人相处,待人和善。《温柔乡》是贾家上下都喜爱的。秦去世的消息传出,“上一辈想到的是她的孝顺,下一辈想到的是她的和睦亲昵,下一辈想到的是她的善良,家里的仆人想到的是她那种扶贫济困的善良。”
只是过于谨慎,正如婆婆尤氏所言:“他可谨小慎微,心事重重。不管听到什么,他都要测三天五夜。”从章太炎的口中,我们可以知道用意太痛了:“依我看,奶奶是个聪明人,内心强大;如果你太聪明,就会经常有不愉快的事情;总有不愉快的事,所以想多了。病在焦虑伤脾,肝木旺..."
③秦可卿病了。
第十次,从尤口中得知病得很重:“月经期两个多月没来”“不高兴”“后半天懒得动也懒得说话,眼睛都晕了”。三四个医生一天轮流给我检查好几次脉搏。后来,冯紫英推荐了一位张先生,贾珍邀请他去见他。这位先生说自己的病被耽误了,“呈现一种缺水木旺的症状”,只“治好了三分”。并暗示很难熬过下一个春天。到9月中旬贾敬生日时,秦可卿已经“吃不消”,卧床不起,他预感到“自己可能熬不过新年了”。之后就是“好了几天,几天还是那样。”11月30日冬天的至日前后,“我没看到任何病,也没看到任何好。”这正是张老师说的:“今冬无关”,是时候“蜡干春回”了。
(四)秦可卿患病的原因。
《齐·徐贲》第七章中的一段总评:“之醉酒,傅克清之病死……”所谓“醉酒”,就是焦喝醉了酒,大骂贾府子孙“爬骨灰,养姐夫,养姐夫”这里的“爬灰”显然是指秦可卿与公公贾珍的恋情。
齐第十总评:“欲速死,必先有恶奴之猛,然后告秦钟,各种文逼。一个穷姑娘虽能住富室,大家都不免英年早逝。”尤氏第十次对金寡妇说:“她哥哥今天来看她...但是昨天他们在学校房间打了一架,学校附属的人不知怎么的欺负他,他跟他妹妹说了一些脏话。阿姨,你知道那个媳妇。虽然她见人能说能笑,但却小心翼翼,若有所思。她必须思考三天五夜才能听到任何消息。今天听到有人欺负她哥,我很烦很生气。让我恼火的是,那些混蛋拖拖拉拉,混淆视听;气她弟弟没学好...为了这件事,他根本连早饭都没吃。”可见秦可卿非常重视这些“污言秽语”。《爬灰》《养姐夫》的丑闻,早就谴责了,连冯、宝玉也听说了。自习室的“那群他妈的朋友”怎么会不知道?气呼呼地打架斗嘴,脏话就出来了。
秦可卿在学校事件中涉嫌乱伦。第九章描述:
”金荣越发得意,摇头咂嘴,嘴里还说了一大堆闲话,...但是激怒了a,你说这是谁?原来这个叫贾蔷的,也是宁府体面的曾孙。父母去世早,我从小跟着贾珍生活。现在十六岁,比贾蓉还浪漫,还帅。他的两个兄弟是最亲密的朋友,他们经常相处。宁府人山人海,那些失意的奴才只能编词诋毁主子,不知小人有什么话说。贾珍要嗅出一些不好的声音,自己也要避开一些嫌疑人。现在他把房子分了,命令贾蔷搬出宁府,自己住。贾蔷既有美丽的外表,又有聪慧的天性。虽然他以名字来学校,但他只是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还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一直抱着贾珍的溺爱,贾蓉的帮助,谁敢动他?……"
(5)贾强觉得“谣言”让大家都很无聊
像贾蔷这位“外事美艳,天性聪慧”,比贾蓉更风流俊俏的“宁府正派玄孙”,不仅是赏花玩柳的行家里手,更是与贾蓉“最亲密的朋友”。她能不和他那风情万种望月的小姨子荣谈笑风生吗?秦和贾蔷厮混久了,难免会有眼神交流,有所动作。贾珍“风闻”而动邪念,遂上车以示奸诈。否则,金荣说了“一大堆闲话”,“贾珍想听点什么”,贾蔷觉得“大家都无聊”的“谣言”会是什么呢?
在写贾蔷的“烂嗓子”时,突然插入贾珍的“我自己也要避开一些嫌疑人”。让他一直宠爱的16岁孤儿贾强“搬出宁府”生活。就是说贾蔷,暗里写贾珍。这样的乱伦一旦泄露出去,第一个被谴责的人就是被视为“难养”、“祸水”的女人。秦可卿整日提心吊胆,内心痛苦不堪,就像尤氏告诉金寡妇,她的病“是这种性情造成的”。张医生谈疾病和贫困的“根源”。只有秦自己知道这个“出处”。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个贫穷的女孩可以住在一个富有的房间里”。第一,据说她被养生堂拥抱。第二,她家境贫寒,出身卑微,爬到了富室。外面有凶狠倔强的“恶奴恶言”,如焦大的骂;家族的耻辱,黄佳的妻子和侄子对秦钟的欺凌。还有人“太小心了”。长期精神痛苦,疾病缠身,又没有治愈的希望,绝望了。这与“穷姑娘能住富室”息息相关,所以这篇批语的结论说:“早死早有办法。”
(6)为什么你婆婆尤氏说“她病得很奇怪。”
秦家刚去世,“我哭了。”而且葬礼很隆重,皇族的亲戚,老亲戚亲戚,朋友们经常见面哀悼。至于一直关心体贴秦的尤氏,书中也只是淡淡的提了一句:“尤氏犯了旧病,不能料理后事。”从秦始皇死后到他出殡,尤氏避病,似乎与整个氛围不协调。秦与贾珍的淫行伤害了尤的家庭,激起了尤内心的怨恨。虽然她身体虚弱,但这种通奸行为自古以来就被情侣们所痛恨。只是怕贾珍嚣张,听话,动不动就不敢发作。对此,书中曾多次披露。《怒斥顽童茶烟在书房闹事》一章描述,外面流言四起,摇头扇嘴,尤氏意味深长地对金寡妇说:“所以这两天我很苦恼。.....偏偏她哥哥早早的来看他,但是孩子家里人不识抬举,看他姐姐身体不好,就不该跟他说这些事,所以失望至极,就不该跟他说!.....谁知道昨天自习室有人打架,却不知道那里附中的同学欺负他,里面还有些污言秽语,都是指责他妹妹。..... "“不干不净的话”,显然是指秦的“作风问题”,对金寡妇说的。秦可卿个人被学校事件说服,暗示丑闻国内外皆知,这使得秦可卿在生病期间压力特别大。
(7)秦可卿的两个女孩。
怪诞将军的最后一句批语是“由于西秦下令删遗更衣”。秦可卿“留下”贾珍的金钗,被尤氏发现;女孩给秦可卿换了衣服,撞见她和公公贾珍有染。因此,只有这个女孩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于是秦可卿上吊自杀了。两个丫鬟一方面深为少奶奶惋惜,一方面又对贾珍的傲慢心生敬畏。一个女孩撞柱身亡,另一个愿意做她的养女。
(八)鸳鸯吊是那天秦可卿吊的再现。
指出秦可卿的死法是在书中111次写到鸳鸯殉难。鸳鸯想死,却想不出“一会儿怎么死”。她一边想着,一边向老太太的公寓走去。刚踏进门,只见光线昏暗,有一个女人拿着汗巾,好像要上吊。.....他想了想,说:‘对,它一定是教我怎么死的。’“喏,让秦可卿拿条汗巾,教鸳鸯上吊,正是那天秦可卿上吊情形的再现。借着鸳鸯的嘴,她说:“你在我前面。”这里鸳鸯之死是陪衬,秦可卿之死是秘密写的。
(9)《秦可卿悼念天香楼》是猝死。
第十三回,宝玉听了秦的死讯,“只觉心头一刺。哇,他吐出了一口血。”徐佳的《脂砚斋》里有一句旁注:“宝玉已经定了要做传宗接代,我很抱歉。”听到这个我好失望。急火攻心,何不有此血?"
以上是学术界对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研究概况。研究方法基本上是双向的文本观察和批评,相辅相成。虽然有些超出了文本提供的想象空间,但都是在秦可卿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艺术形象这一事实上展开的。她的身份、死因和死亡情节极其模糊。在秦可卿的判决书中,写的是“祸起真太平”,秦可卿与贾珍的“乱伦”关系,为宁国府埋下了祸根。“阴”被认为是她性格的主要特征。《红楼梦》中的秦可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对秦可卿的评价有钦佩他的,有谴责他的,有同情他的,有惋惜他的。无论如何评价,主流都属于对《红楼梦》文本的文学分析。
摘自刘·